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现代文有效阅读辅导之五——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分析的方法
一、知识与方法
1、 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但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景物 ( http: / / www. / s q=%E6%99%AF%E7%89%A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描写,就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http: / / www. / s q=%E7%A4%BE%E4%BC%9A%E7%8E%AF%E5%A2%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中的风景 ( http: / / www. / s q=%E9%A3%8E%E6%99%A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物体 ( http: / / www. / s q=%E7%89%A9%E4%BD%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 ( http: / / www. / s q=%E7%8E%AF%E5%A2%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 http: / / www. / s q=%E6%B0%94%E6%B0%9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 http: / / www. / s q=%E4%BA%BA%E7%89%A9%E6%80%A7%E6%A0%B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
(4)有利于主题的揭示;
(5)推动情节 ( http: / / www. / s q=%E6%83%85%E8%8A%8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发展;
(6)借景抒情 ( http: / / www. / s q=%E5%80%9F%E6%99%AF%E6%8A%92%E6%83%85&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情景交融。
2、 人物形象的分拆: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①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实证性试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分析: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D)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分)
(分析:考查句子的赏析。 参考答案: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
3.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1)
艰辛
(2)
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
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⑶ ,⑷ 的性格。
(分析:内容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 参考答案:⑴孩子们上学之路道阻且艰,⑵孩子们的午餐缺油少荤,十分单调;⑶⑷坚忍、纯朴、乐观 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4.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 , (4分)
(分析: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 参考答案:“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 “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
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5分)
(分析:考查理解。 参考答案:评分说明:点明“念念不忘”的对象;揭示“必有回响”的两层含义。 “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孩子们对“我”念念不忘)。支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支教也促使“我”持续地关注孩子们,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
三、阅读同步
佛 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自天上或自地心,或者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1.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词“雄辩”和“感觉”的理解。(6分)
①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3分)
②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3分)
2.请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3.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请谈谈这样写的用意。(4分)
4.请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5.本文第 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了一种怎样的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5分)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远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切。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育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汗”,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6.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7.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8.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
9.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年 灯
肖复兴
⑴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⑵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⑶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⑷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⑸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⑹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岿然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⑺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⑻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⑼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⑽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⑾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10.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6分)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4分)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礁石一样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1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13.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雄辩”通过拟人(或通感,1分)突出了清晨的“凤凰花”的明亮、艳丽、繁盛(1分),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1分)。
(2)“感觉”是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1分),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2分)。(或:“感觉”是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1分),使人有勇气有精神(1分)追求更高远的境界(1分)
2,示例1:钟声能够净化、洗涤人的心灵(1分),使人有了勇气和精神(或“使人有了力量”,1分),追求更高远的的境界(1分)。
示例2: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听了钟声心里的感受”比作“山径上的落叶尘埃被清扫”(1分),使人有了勇气和精神(或“使人有了力量”,1分),追求更高远的的境界(1分)。
3.①写出了佛寺环境的幽雅安宁(静谧肃穆)的氛围(1分);②为下文描写“佛钟”“佛鼓”作铺垫(1分);③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以清晨之静衬托钟鼓之动(1分),突出了佛鼓带给我的震撼(或启迪、净化、荡涤、涤荡等皆可得分)(1分)。
4.(4分)从内容上看:以作者的静默,表现作者为佛鼓所醒心、动容之情状,再现佛鼓既让人沉醉、更让人震撼之作用(1分),凸显文章主旨(1分);以“鼓声又如潮汹涌而”做结,引起读者无限回味、想象和遐思(1分)。
从结构上看: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任答一点得1分)。
5.境界:即沉浸其中不必用文字、语言表达,而心灵已被感染(或有所领悟之类)。(1分)我受到的启发:本文中作者在听完佛鼓的沉默中,心灵受到震撼,虽无法用语言表达却已沉浸其中,得到了深深的感悟(2分)。在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静静地沉浸其中感悟它的魅力,甚至要比用言语表达出来更具有触动心灵的力量。 “沉默是金”,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真情去感受,那么,高超的艺术也往往尽在不言中。(2分)
6、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衬托人物形象,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突出小说的主题,表现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7、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的好奇,引出下文母亲就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
8、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9、勤俭节约;安于贫穷,坚强;善良热心;疼爱孩子。
10、①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②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③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全家团聚。(每点2分,意近即可。)
11、(4分)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分),把老爷子家的年灯比作岿然不动的礁石(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1分),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1分)。
12、示例:老爷子是一个守望传统的人,他年年岁岁都亮起阳台窗前的年灯,“守候过年的老理儿”;老爷子是一个渴望亲情的人,他的儿子远在美国,每逢过年他都盘子儿子、媳妇能回国一起过年;老爷子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像那一盏年灯一样,岿然不动,有着执着旺盛的心气。(6分)
13、(6分)①结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②内容: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闭聚,突出他内心的执着。(结构,2分;内容,4分,意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