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6.2 奥斯特的发现
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电流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电现象 磁现象
带电体可以吸
引轻小物体 磁体可以吸引铁、
钴、镍等物质
电荷有两种:正
电荷和负电荷 磁体有两个磁极:南(S)极和北(N)极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猜想: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电和磁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科学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对比,找出两个知识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知识点
电流的磁场
知1-讲
1
将一枚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当小磁针静止时,在它上方架一根导线,分别进行下列操作,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操作要点
导线要沿南北方向放置:
理由:地磁场的方向是沿南北方向的,也就是说不加导线时小磁针受力平衡后的指向是南北方向;奥斯特实验是为了证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将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这样放恰好使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是沿东西方向;此时小磁针就会同时受到两个磁场力(南北方向的地磁场力,东西方向的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力);比起最开始没有放导线时受力不平衡了,小磁针会向东西方向偏转,所以就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1-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
通电后,小磁针偏转;断电后,小磁针不偏转 小磁针偏转,是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知1-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
通电后,小磁针顺时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后,小磁针逆时针偏转 小磁针偏转
方向改变,
说明通电导
体周围磁场
方向改变 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方向与导体内电流方向有关
知1-讲
1.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与导体内电流方向有关。
2. 奥斯特实验的意义: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在一起。
单根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太小,以至于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为此人们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呢?
知1-讲
例 1
如图5 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情况。
知1-讲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______。
(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磁场
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检测磁场的存在
知1-讲
(4)如图6 所示实验时,小明注意到通电直导线下方小磁针的N 极向纸内偏转,小明由此推测:若电子沿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也将发生偏转且小磁针的N 极向纸外偏转。请你详细说出小明推测
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且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
所以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相
反,故N 极向纸外偏转
知1-讲
思路导引:因为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能够发生偏转,所以在奥斯特实验中,小磁针的主要作用是检测磁场的存在,并根据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方向,判断磁场方向。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时,由于电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又因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所以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由图知,当电流向右时,小磁针的N 极向纸内偏转,电子向右定向移动,而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向左,因此小磁针受力方向相反,即N 极将向纸外偏转。
知1-讲
①奥斯特实验中各元件的作用
(1)导体——电生磁的发生器:导体通电后成为磁体,其周围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着导体内部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小磁针——磁场的显示器: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检验装置。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根据小磁针偏转方向判断磁场方向。
知2-讲
知识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2
1. 螺线管:将导线绕在圆筒上,可做成一个螺线管。
2. 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研究方法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和玻璃板上铁屑的分布情况,反映了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及磁场的分布情况,这里用到了转换法。
知2-讲
实验一: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铁屑的分布。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板面上均匀地撒满铁屑,再给螺线管通电,并轻轻敲击玻璃板面,观察玻璃板上铁屑的分布情况 现象: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与条形
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相似
结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
的磁场相似
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玻璃板上铁屑分布情况不变。
知2-讲
实验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闭合开关,
观察小磁针指向,进而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然后改变螺线管中电流
的方向,再根据小磁针
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
磁极 结论: 通电螺线管
外部的磁场与条形
磁体周围的磁场很
相似, 其磁场的方
向与螺线管中电流
的方向有关
知2-讲
思想方法
类比法:
含义:当两个事物在某方面相似时,推测在另外的方面也相似。
(1)本节体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和条形磁体的相似;推测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温故知新: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
知2-讲
知识拓展
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
如图,在通电螺线管的内部,磁场方向从S极指向N极,与外部的磁感线构成封闭的曲线。
知2-讲
3. 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内容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
判断
方法 ①标出通电螺线管上电流
的环绕方向;
②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
弯曲的四指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一致;
③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
通电螺线管的N 极,如图所示
注意
事项 右手螺旋定则中“电流的方向”指的是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要让四指弯曲的方向跟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一致
知2-讲
解释:
(1)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如图1,螺线管是一圈一圈的。面向我们一侧的导线(实线)的电流方向向上,另一侧的导线(虚线)的电流方向向下。
知2-讲
(2)四指弯曲的方向:攥拳头时,四指的弯曲方向,如图2甲箭头所示。
当手掌面向我们时(图乙),
四指弯曲方向向下;当手
背面向我们时(图丙),四
指弯曲方向向上。
注意:一定要用右手
知2-讲
(3)在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 极时,面向我们的四指弯曲方向和面向我们的电流环绕
方向一致。判断图丁通
电螺线管的极性应该选
择图丙;判断图戊通电
螺线管的极性应该选择
图乙。
知2-讲
知识拓展
通电直导线中的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场的环绕方向。通电直导线的
磁场,磁感线是以直导线为圆心
的同心圆,其中任一点的切线方
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知2-讲
技巧点拨
在学习过程中,若你感觉“右手螺旋定则”难以理解,可以撕一段纸条,将纸条按照图绕在笔杆上,并在纸条上画出表示电流方向的箭头,然后依照右手螺旋定则介绍的握法,就能很快掌握“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啦!
知2-讲
例2
小梦想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于是她利用螺线管、小磁针、干电池等器材进行两方面的实验探究。
知2-讲
(1)如图7 甲所示,小梦探究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她将两个小磁针分别放在螺线管两端,闭合开关后,在通电螺线管周围均匀地撒一些碎铁屑,观察小磁针指向和碎铁屑的排列情况。分析比较后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_________的磁场相似。
条形磁体
知2-讲
(2)如图7 乙所示,小梦探究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她改变了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从而归纳得出了结论。
电流方向
小磁针指向
知2-讲
(3)为了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我们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在如图8 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中,螺线管的左端为____极。
N
知2-讲
思路导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时,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再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四指指向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
知2-讲
②考题类型总结
(1)已知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知2-讲
(2)已知磁感线方向或通电螺线管的N、S极,判断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知2-讲
(3)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以及电源的正负极,判断螺线管的绕线方式:
[中考·绵阳] 绵阳市某初中学校的小明同学,在学校实验室模拟安培1820 年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的小实验:把螺线管水平悬挂起来,闭合开关,发现螺线管缓慢转动后停了下来,改变螺线管B 端的初始指向,重复操作,停止时B端的指向都相同。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螺线管停下来后B 端指向( )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
知2-练
D
2. [中考·湖州] 方方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小磁针发生偏转。当小磁针静止时N 极指向______(填“上方”或“下方”)。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时,硬币突然被吸起,此现象说明通电螺线管
周围的磁场强弱与___________有关。
知2-练
下方
电流大小
奥斯特的发现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
构成
安培定则
特点
通电螺线管
奥斯特的发现
1. 奥斯特实验:(1)发现者: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2)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
向有关。
(3)方法:转换法。
(4)意义: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
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