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 3.3不简单的杠杠(课件25张ppt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 3.3不简单的杠杠(课件25张ppt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4:17:06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像这样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也是简单机械。
固定点
比一比: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杠杆吗?
模拟探索:利用木板撬和移动物体
实验材料:木板、方木块、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木尺、宽纸带。
实验步骤:
1、用木尺在宽纸带上画出等距离的格子,并标注起点A和终点B。
2、用木板和方木块搭建一个杠杆,用杠杆和小石块将大石块从A处撬向B方向,观察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8上。
A
B
3、增加杠杆木块(支点)和大石块的距离,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观察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8上。
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 任务目标 撬动的次数 画出每次撬动时杠杆装置的情况 石块移动的位置(用格数标记)
把石块从A处撬到B处 第1次
实际移动格子数
画简图
研讨1、分析活动手册记录的数据,哪一次更容易把大石块撬动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研讨2、测试过程中,为了更容易把大石块移动到B处,你还有什么方法?
探索总结
(1)木块离小石块近,不能撬动大石块。
(2)木块靠近大石块,能撬动大石块。
(3)木块越靠近大石块,越容易撬动大石块。
(4)木块立起来,大石块撬得更远。
激发智慧:第一次为什么更容易把大石块撬动到指定地点?
第二次
第一次
支点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一般是固定不动的。
现在你明白了第一次为什么更容易把大石块撬动到指定地点吗?
第二次
第一次
用力点
激发智慧:不移动支点位置,怎样做也能省力?
支点
阻力点
指出下列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大致位置
理发剪
铁皮剪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拓展: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所有的杠杆都能增大力的作用效果(省力)吗?阅读课文P48
杠杆的作用:
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省力) 如撬棍
2、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 如捞网 船桨
3、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如锄头
C
D3.不简单的杠杆
【教材简析】
本课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聚焦部分通过工人用铁棒撬物体引出杠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杠杆类的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材料将大石块撬动起来,在撬动过程中要调整木块的位置才能完成;二是在撬动的基础上,要将大石块撬一段距离,从A点撬到B点,观察移动的距离和杠杆装置图并记录;三是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过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运用了模拟测试的方法。本课需要学生边实验操作边观察记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记录的能力,所以这些技能储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课件
小组: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聚焦:(预设5分钟)
1.从动画入手,小男孩为什么能战胜巨人。
2.揭示:出示阿基米德撬地球图片和核桃夹等图片,介绍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3.提问:
(1)你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
(2)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它可以让我们撬起东西更方便,更加省力;它也可以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等)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一)利用小石块和木棒撬动大石块
1.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像斜面一样模拟测试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我们有以下材料: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撬动起来呢?
2.小组内思考、讨论设计方法。
(预设:按照跷跷板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者在中间,不能撬动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移动木块位置可以改变撬动情况)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法。
设计装置: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棒的另一端。木块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4.小组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教师提示:石块较重,注意安全,不要砸到手。
(预设:小组内都将木块靠近大石块,都能撬动大石块)
(二)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撬动大石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2.小组合作一起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预设:小组都能按照撬动方法尝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3.谈话:我们已经尝试过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有了经验,接下来再做一次测试,在撬动过程中着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装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多测试几次,以获得更多的实验发现。
4.小组一起操作测试,并记录。
(三)研讨,思考更多关于杠杆的作用
1.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交流: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大石块撬动到B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2.小结:(1)木块离小石块近,不能撬动大石块。(2)木块靠近大石块,能撬动大石块。(3)木块越靠近大石块,越容易撬动大石块。(4)木块立起来,大石块撬得更远。
像木块这样,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而不移动的点叫支点;像大石块这样,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像小石块这样,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三、拓展(预设:3分钟)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那里有运用了杠杆,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预设:撬棍,增大了力的作用;打捞网,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锄头,改变力的方向)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杠杆这样的装置,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了有些杠杆用小石块能撬动大石块,省力,有些杠杆用小石块不能撬动大石块,不省力。如果杠杆两端是相同的石块,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课后,我们再去找找这样的杠杆,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3.不简单的杠杆
一、杠杆: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
优先保证
) (
清晰度
) (
放大倍数
)
大石块不能被撬动 不省力
二、杠杆的作用: 改变木块的位置、高度
大石块能被撬动 省力
【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 在这个模拟测试中,木块放置( )大
1 2 3
石块被撬动最远。
A.1号位置 B.2号位置
C.3号位置立着放 D.1号位置立着放
2.在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以下杠杆省力的是( )。
A. B.
C. 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