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借
黛
玉
之
眼
开
红
楼
之
窗
F:\语文\高一语文\第二册\红楼梦\[陈力]枉凝眉-陈力.mp3
红楼梦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约1715-1763)。祖先本是汉人,后入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曾为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曾为康熙的侍读。 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住在曹寅的 江宁织造署内。至其父时已经家道中落;雪芹13岁时又被抄家,彻底衰败了。他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卖画度日。这些经历既使他形成了高深的文化修养,也使他深刻地思考社会的盛衰,人情的冷暖,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芹
印
曹
雪
芹
印
曹
雪
表哥阿你阿,
呕心沥血把女儿哀悼,
能助你写书文,
我引以为骄。
死难生更难,
见难别亦难!
2.<红楼梦> 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创作
从1744年开始,“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名称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
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
贾惜春
秦可卿
贾源-贾代善
史太君贾 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生)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宁国公
荣国公
贾 蓉
贾雨村 冷子兴
贾代儒 妙 玉
尤 氏
尤二姐 尤三姐
秦 业 秦 钟
根据描写,画出你心中的贾府。
提示:
古人已经说过,说这一回与其说写的是林黛玉还不如说写的是贾府。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把贾府的平面布局大概画出来。
是不是这样走?
《林黛玉进贾府》
行进线路图
穿堂
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
贾母
前院
厢 房
厢 房
五间正房
贾母
后院
西角门
贾赦院
东角门
荣国府
穿堂
荣禧堂
贾政院
夹 道
抱厦厅
影壁
凤姐屋
后廊
穿堂
耳房
厢 房
厢 房
厢 庑 游 廊
厢庑游廊
北
南大厅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史 侯
女:贾母
子:
子:史鼐(保龄侯)
子:史鼎(忠靖侯)
子:
女:史湘云
婿:卫若兰
保龄侯尚书令
王公
子:
子:
子:王子膳
女:王夫人
女:薛姨妈
子:王 仁
女:王熙凤
王狗儿是王夫人孙子辈。王狗儿的祖父是王夫人的父亲认的连宗宗侄,与王夫人平辈。王狗儿的妻子刘氏是刘姥姥的女儿。
薛公
子:
子:
子:
薛姨妈
女:薛宝钗
子:薛 蟠
子:薛 蝌
女:薛宝琴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此作部分摘录如下:
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怜待玉 薛宝钗——削宝拆 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 贾化——假话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钟——情种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琴棋书画 (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秦业——情孽 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利街 贾政、贾敬——假正经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王熙凤:站在冰山上孤零零的雌凤。(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一、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初到荣国府——拜贾母、叙病情——初见凤姐
——拜见贾赦——拜见贾政、王夫人介绍宝玉
——宝玉摔玉——安置住处
识环境
贾府环境——“与别家不同”:
外观宏伟
布局讲究
陈设华贵
是豪华富丽、地位显赫、讲究
尊卑礼仪的贵族官僚之家。
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
识贾氏三姐妹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精干(探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温柔(迎春)
柔弱(惜春)
"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子
系
中
山
狼
得
志
便
猖
狂
金
闺
花
柳
质
一
载
赴
黄
梁
才
自
清
明
志
自
高
生
于
末
世
运
偏
消
清
明
涕
泣
江
边
望
千
里
东
风
一
梦
遥
"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分骨肉(探春唱)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参见http://www./index-1.php
勘
破
三
春
景
不
长
缁
衣
顿
改
昔
年
妆
可
怜
绣
户
侯
门
女
独
卧
青
灯
古
佛
旁
"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识
熙
凤
写 出 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
性格泼辣放诞
受宠爱有地位
用衬托 (众星捧月 )
绘 肖 像
*服饰: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方面极力铺陈其珠光宝气、衣着华丽、遍体锦绣
[清代言妇女美“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
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
*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麻衣相法:“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
美丽而又刁钻、狡黠
工笔细描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介绍
见 黛 玉
*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为人
圆滑
善于
恭维
逢场
作戏
投合
贾母
察言
观色
机变
玲珑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炫耀她在贾府的地位和仪威;同时又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言行刻画
回王夫人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
“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果断能干,机巧善变
[脂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
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玲珑而又精明
总 结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机变逢迎。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红楼梦》六十五回)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凡
鸟
偏
从
末
世
来
都
知
爱
慕
此
生
才
一
从
二
令
三
人
木
哭
向
金
陵
事
更
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识
黛
玉
识黛玉
进贾府时的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寄人篱下
谨慎自尊
心地孤傲
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进贾府时的语言描写——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顾全大局
处处留心
进贾府时的语言描写——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谨慎
细心
周到
进贾府时的行动描写——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知书达理谨慎从事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众”眼识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气质不俗
体弱多病
“凤”眼识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容貌
标致
气派
不凡
“玉”眼识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美貌多情 体弱多病
聪慧灵秀 多愁善感
林、王的肖像描写有何区别
林:清淡、秀美、有灵气
王:浓装艳饰、珠光宝气
李渔: 不贵精而贵洁 不贵丽而贵雅
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老舍: 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
不乱穿衣服的
宝黛初会之相闻
别人眼中的宝玉
贾敏: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王夫人: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疯疯傻傻
欲
扬
先
抑
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宝黛初会之相遇
目光相遇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脂砚评点: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宝黛初会之相赠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敢于叛逆
宝黛初会之“摔玉”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娇惯任性、叛逆性格、渴求知音、追求平等
如电光石火,惊涛骇浪,为后文宝黛相爱,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埋下了伏笔。
宝黛初会之宝玉肖像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多情
宝黛初会之西江月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多情善感
独立不羁
英俊潇洒
真实自然
超凡脱俗
厌恶功名
个性张扬
特立独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由富而穷
无所作为
蔑视世俗、鄙弃功名、独立
不羁、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
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性格。
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未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宝玉形象小结
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显赫的高峰顶上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途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他表现出一种与现实脱节,与环境抵触的特殊姿态。
黛玉为什么死?因为她恋爱失败。为什么失败?因为她不为环境所容。黛玉和情敌宝钗的性格完全是背驰的。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
黛玉之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堂禧荣
书赐荣国公贾源
翰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敬贺荣国公
林黛玉是京都赫赫有名的荣国府的贾太夫人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这年黛玉的母亲病故,贾母痛惜她无人傍依,把她接来府中居住。从此,黛玉与宝玉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友爱异常。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在黛玉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
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课文中对比很多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词语 古 义 今 义
偏僻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 方便 价钱低
态度 神态 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 风韵 有功绩又有文采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 姿容俏丽 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 可惜 值得怜悯
怜悯
不值得一提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课文总结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问 题 及 答 案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 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侧面
欲扬先抑
肖像
赞赏
美貌多情
卫道者
叛逆
本质
寓褒于贬
C
问 题 及 答 案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