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师院附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楚雄师院附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1 23: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至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8年11月孔子博物馆在曲阜成立,该馆旨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和文化创造。以下主张能体现孔子思想的是 (  )
A.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3.汉武帝建元六年四月,高祖的陵寝发生火灾,汉武帝当即脱下“龙袍”,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并颁布了一道虔诚的自我谴责的诏书。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的学说 B.“独尊儒术”的主张
C.“知行合一”的主张 D.“天人感应”的学说
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5.右图中的观点是对顾炎武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
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
D.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
8.中世纪欧洲制作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技术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9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2.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下列各项属于康有为“变政”主张的是 (  )
A.学习西方技术 B.创办近代工业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政府统治
1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循天下之公” ②康有为——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三大主义是(  )
A.民有、民治、民享 B.民族、民权、民生
C.自由、平等、博爱 D.民主、科学、法制
15.有研究者从孙中山的演讲中发现,从1905年到1923年他的“民族主义”观点有了升华。他应该会日益强调(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君主专制
C.保障民主权利 D.限制大资本家
16.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
17.毛泽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产生、发展、完善的,而《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这应该是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中国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供了武装的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毛泽东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开始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育成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C.“神舟5号”成功升空
D.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1.1956年4月后,我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新思想的文艺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
A.“三个面向”方针的出台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义务教育法》的颁行
22.1977年,中国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启动“希望工程” B.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高考制度 D.颁布《义务教育法》
23.“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李四光
2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25.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 )
A. 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B. 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 派遣留学生是洋务的重要内容 D. 留学生在海外深受西学的影响
26.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 魏源 B. 康有为
C. 严复 D. 谭嗣同
27.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8.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
A. 自由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29.苏联的解体使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遭受的挫折归因于西方和平演变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此后不久,邓小平( )
A. 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30.“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这段颁奖词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用来称赞( )
A. 杨振宁 B. 陈景润 C. 钱学森 D. 李四光
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31.(16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才,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刘锡鸿和郭嵩焘主张的不同之处。(4分)据此分析两者分别代表哪一派别?(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百年(1811—1911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20世纪初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女学歌略》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3.(12分)“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孙中山将材料一的十六字纲领阐述为什么理论?(2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后来孙中山又将这一理论发展为什么新理论?(2分)
(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高二历史答案
1-5 ACDBB
6-10 DBADD
11-15 CCDBA
16-20 CABDC
21-15 BCAAB
26-30 BADCC
31.(1)刘锡鸿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郭嵩焘认为西方政教是“本”;刘锡鸿主张整饬纲常伦理,郭嵩焘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4分)立场:刘锡鸿代表地主阶级顽固派;郭嵩焘代表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2分)
(2)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斗争策略的需要。(3分)
(3)题目:《庶民的胜利》。(2分)变化: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
(4)各阶层参与探索,具有广泛性;始终以求救亡为主题,具有爱国性;主张学习西方,推动进代化,具有进步性;前后相继,具有阶段性;不断探索,具有连续性。(任答四点即可(4分)
32.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