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丽外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丽水市丽外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08: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丽外高中部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2021.10)
一、选择题
1.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设郡县 D.修筑万里长城
2.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设置及职权情况。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3.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
A.实现了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 B.逐渐掌握了决策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直接秉承皇帝旨意
4.图1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图1
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5.针对四川易成为割据政权这一难题,宋代通过条条机制把地方权力分割开来,将其分为四路;元代则将陕西行省的所辖区域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使四川这一四塞之国失去北面一塞。元代的区划设计意在(  )
A.践行山川形便的原则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
C.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 D.促进各地的交流发展
6.1803年,拿破仑欲以1500万美元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将外国纳入联邦的权力,主张先将交易协议提交国会审议,再由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政府授权。后因时间紧迫,杰斐逊将正常程序搁置,完成了这笔交易。杰斐逊的做法(  )
A.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表明美国积极干预欧洲事务
C.说明有限政府理念遭遇现实挑战 D.适应了美国殖民扩张的需要
7.雅典的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司库员掌握国库钥匙,是要害部门。这些重要职务不实行抽签产生,而由公民举手表决,获得多数票者当选,并且不设职务津贴。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
A.军事将领避免失败 B.平民扩大政治权益
C.政府官员保持廉洁 D.贵族操控国家实权
8. 史学家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一记载说明罗马( )
A.元首实行独裁统治 B.维护公民大会的权威
C.建立城邦统治制度 D.确立帝国居民参政权
9. 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哪一重大成果?( )
A.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基层民主选举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0.1898年,康有为替大学士徐致靖代拟《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上奏,指出:中国人聪明智慧却“愚暗无才……皆因八股累之”,“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罢废八股”,奏请“自岁科试以至乡会试及各项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讲求时务”。这一动议的背景包括()
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②维新派推动维新思想传播
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④清政府废除科举选官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这一时期”是(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4.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15.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16.20世纪以来,中国的官员选任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以下事件,时序先后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
①《文官考试法草案》颁布 ②《公务员任用条例》颁布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 ④《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17.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18.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B.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C.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19.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 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20.“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此规定应出自(  )
A.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 B.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
C.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 D.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
21.1215年颁布的英国《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  )
A.促成英国建立起议会君主制 B.注重维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22.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其中代表法国政治制度的是(  )
A.议会君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俗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原则,它是( )
A.英国《大宪章》 B.美国1787年宪法 C. 英国《权利法案》 D.法国1875年宪法
2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剥夺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参政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
C.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D.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了缓和
25.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
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二、非选择题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 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城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及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十九世纪,英国在一些大的部门,在大臣以下,先后设立了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辅佐大臣在内阁的政务和部内事务。这样,英国政府机构里的官员逐渐分成了两类:政务官和文官。各部门的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少数官员是政务官,他们参加议会的活动,参与制定政策,与内阁共进退。常务次官以下的广大政府官员组成文官队伍,他们负责执行政策,是常任官员,其去留不受政潮的影响。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不得兼为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
——摘编自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现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分)
28.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5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4分)
丽外高中部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B C D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B D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B B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6分)
特点:依赖军事征服建立帝国;实行奴隶制度;各地经济贸易联系密切;对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实施有效控制;压迫和剥削被征服地区人民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10分)
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削弱相权;打击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卖,集中财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强化边疆管理与稳固;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不同之处: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3)(4分)认识:古代东西方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都作出了贡献;古代东西方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彼此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文明等。(不少于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答案】
(1)主要内容:文官不能参加党派活动;设立常务次官;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3分)
基本特点: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公开考试。(3分)
(2)构想:国家的官员应该是国民公仆;为提高官员素质,国家需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官员;对官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6分)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4分)
28.【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
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虚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至上。(3分)
(2)特征:三省互相监督(1分),皇权高度集中;(2分)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2分)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