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动物笑谈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动物笑谈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0 09: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动物笑谈
导入
传说中,所罗门王拥有一枚神奇的指环,只要戴上这枚指环,他便可以和鸟兽鱼虫等各种动物说话。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尽管没有这枚指环,却可以和动物无障碍地交流,是不是更加神奇呢?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等。
作者简介
哺乳 羞怯 匍匐 禁锢
俯冲 柠檬 鹦鹉 温驯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bǔ rǔ
qiè
pú fú


níng méng
yīng wǔ
xùn
dàn
jìng

检查预习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害羞或胆怯。
:指爬行或爬。
:束缚;强力限制。关押;监禁。
:指以很大的角度高速向下冲。
: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
羞怯
匍匐
禁锢
俯冲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爱学习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
课文写了哪些趣事?
第一件可笑的事: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我扮鸭妈妈,行为荒诞,被人们当作疯子。
第二件可笑的事:关于“可可“的趣事。
*聪明的“可可“四处找我;(无声的交流)
*我学猪嚎的声音唤大鹦鹉可可,差点被送进疯人院;
(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
*可可咬下父亲身上的扣子,整整齐齐排在地方。
*可可把毛线有规则的缠在树上。
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作者怪诞的实验行为让人不易理解,可见作者的专业素养。
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这几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
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主旨归纳
本文是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 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所罗门王可能是极聪明,也可能极笨,这点我不敢说。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