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0 10: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论语》十二章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属 体散文,是记录 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 , , ,一起称为“四书”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把它列为“ ”之一,成为 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
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分析文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分析文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贫贱不能移
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分析文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分析文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分析文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
今:数词,三
三人行
虚指,几个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省吾身
择善而从
富贵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箪食瓢饮
博学笃志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利:利益 于:对于 义:道义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端正 令:命令 行:执行,听从 从: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 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谋划,那么眼前一定有麻烦忧患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患:担心
不担心别人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能力不够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成:成全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戚戚:忧愁的样子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心胸狭窄不平经常局促忧愁。
7.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人要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的折磨
9.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弘,广大 毅,强毅
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不遥远吗?
看谁填的对
(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 说————,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4)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看谁填的对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恕 ,并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