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学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学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09 15:56:08

文档简介

第2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数量
②农业科技
③整体质量欠佳
④粮食增产
⑤质量偏低
⑥时空分布不均
⑦水污染
⑧极不平衡
⑨储量与产量
⑩石油战略储备
越来越大
新能源
相对集中
储备体系
资源供给国际化
航空
海底光缆
[学思心得]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1.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据此回答(1)~(3)题。
(1)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埃及 D.沙特阿拉伯
(2)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  )
A.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C.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D.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3)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
A.限制利用
B.实现综合利用,寻找替代能源
C.禁止开采
D.加快勘探开发,扩大开采量
(1)D (2)D (3)B [第(1)题,海水淡化成本高,因此只有在非常缺水而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或地区才能开展。第(2)题,节流是节约,应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第(3)题,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在人类历史时期不能再生,因此要做到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可以替代的资源。]
几种主要的新能源
类型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如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风能 风力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而且风力充足的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存在储存和输送问题 风力发电 风力充足的地区,如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水能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水力发电 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质能 可再生,低污染,广泛分布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气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2.据报道,我国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在江苏江宁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②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资金与技术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建太阳能发电站可吸纳当地大量的下岗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基本无污染 B.投资小,开发成本低
C.不需要先进的技术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3)除太阳能资源外,江苏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还有(  )
A.地热能 B.天然气
C.风能 D.水能
(1)B (2)A (3)C [第(1)题,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能源。第(2)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基本无污染,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且投资大,技术上还需解决很多难题。第(3)题,江苏地处沿海,风能资源较丰富。]
PAGE
4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 1.什么是海洋空间资源?2.为什么要开发海洋空间资源?3.什么是海域上空?有何意义?4.海面及水体有何意义?5.开发海底空间有何意义?6.什么是海岸带?海岸带开发状况如何?
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1.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2.利用方式
(1)传统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
(2)现代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①海域上空的利用:航空航线等。
②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
③海底资源利用: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特别提醒] 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输电、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易错提醒] 海上石油平台虽然开采海底的石油,但属于海面及水体资源。
 把海洋空间资源与其利用形式连线。
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海域上空
1.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海面及水体
1.海面及水体意义: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从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到海岛开发、海上城市,人类不断从海洋获取生存空间。其中,海上通道和海岛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尤为突出。
2.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底空间
1.海底隧道的重要性: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2.海底光缆的重要性:海底光缆则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海岸带
1.优势: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2.我国的海岸带: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统一规则、陆海统筹,开发过度,生态破坏等。
[易错提醒] 围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但也会对海岸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利有弊。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围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因此,这种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方式百利而无一害。 (  )
(2)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属于海底资源的利用。 (  )
(3)海洋运输成本较高,基本不受天气影响。 (  )
(4)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日俱增,故我国应当建海上城市。 (  )
(5)一些无人居住的、条件异常恶劣的孤岛对人类没有太大意义。 (  )
提示:(1)× 围海造陆会对海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有利有弊。
(2)× 开采的石油虽然是海底资源,但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位于海面上,属于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
(3)× 由于海上气象复杂多变,且航道宽窄、海水深度变化较大,因此海运属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具有的优点是量大、成本低,适合各种笨重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
(4)× 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5)× 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材料一 “低地之国”荷兰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占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 须德海湾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问题1 (人地协调观)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
问题2 (人地协调观)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荷兰地势低平,大面积围海造陆破坏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洋空间资源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域上空 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海面及水体 海上通道 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 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空间 海底隧道 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海底光缆 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底矿产资源 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海岸带 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三沙市是中国纬度最低的地级市,主要管辖西沙、中沙、南沙三个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  )
A.海洋开发利用 B.海洋环境保护
C.海洋防灾减灾 D.维护海洋权益
(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的开发,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有(  )
①交通运输设施 ②能源供应设施 ③淡水供应设施 ④机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D (2)B [第(1)题,设立三沙市是中国政府在南海行使主权、发展南海经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故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维护海洋权益,D正确;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不是三沙市的最主要的职能。第(2)题,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的开发,首先要完善交通运输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淡水供应设施等,①②③当选;对于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来说,机场的作用很小,机场不是首先要完善的。故选B。]
区域认知——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
15世纪以前,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15至16世纪,随着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19世纪,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陆续开辟;20世纪初,又开通了通往南极和北极的航道,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的增长,大型油轮得到了发展。集装箱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穿梭在辽阔海洋上的是百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这些船舶不仅拥有无线电导航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仪器设备,还可以选择最佳航线服务,以节省能源和航行时间,减少危险。
(1)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航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
(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航线是(  )
A.欧亚澳航线 B.北大西洋航线
C.好望角航线 D.北太平洋航线
(1)A (2)B [第(1)题,本题属无图考图题,要求对阿根廷、埃及在世界中的位置相当熟悉,并明确主要的海上航线的分布。第(2)题,北大西洋航线连通了北美地区和欧洲各国及北非一些国家。世界上约有1/3的商船航行在这条航线上,这是由两大区之间发达的国际贸易决定的。]
本题组为无图考图题,要求对阿根廷、埃及在世界中的位置相当熟悉,并明确主要的海上航线的分布。考察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在解答这类题时,要熟悉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类似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1)陆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2)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3)海洋空间资源对沿海国家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3.海域上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4.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海岛开发、海上城市建设等。海上通道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5.开发海底空间的意义:(1)海底隧道开发可以提高跨海交通速度,避免不利天气影响。(2)海底铺设光缆具有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6.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开发出现的问题: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题组1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海底隧道
1.D 2.D 3.D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陆地的两极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2题,不管是海洋空间,还是陆地空间都需要技术支持;资金投入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海洋空间大,隐蔽性较好。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
题组2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据报道,摩洛哥和西班牙表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底隧道有望在2025年建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生活中的地理)报道中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是(  )
A.人工岛 B.海底仓库
C.海底世界 D.海洋交通运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B.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
C.海洋交通运输不包括陆地上的码头
D.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4.D 5.B [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的海洋交通运输;海洋交通运输包括陆地上的码头,其受气候影响很小。]
教材P74活动
1.有利:①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②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③海底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不利: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高风险。
2.传统的利用方式是交通运输和围海造陆,目前已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3.略。
教材P78~79活动
1.(1)①位置优势: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处于太平洋西岸,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有广泛联系,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优势:水陆交通便利;③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④社会经济优势:工农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⑤政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边中心城市。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引进外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2)①环境污染;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破坏了鸟类栖息、候鸟越冬的生存环境;④大规模的滩涂养殖加速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进程,增加了赤潮灾害的频度。
2.(1)若苏伊士运河停运,使得从欧洲、非洲西部到印度洋的航船不得不绕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航程大大增加。
(2)苏伊士运河为埃及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是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埃及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3.(1)左边自上而下: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右边自上而下: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2)马六甲海峡:我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运输都是走水路,出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我国对欧洲和西亚、非洲的外贸和远洋运输量占我国外贸远洋运输量的70%,而这些航线无一例外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所以说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我国石油生命线的“咽喉”也是我国外贸远洋运输的“咽喉”要道。
曼德海峡:我国对欧洲和非洲西部的外贸远洋运输航线最近的线路要经过苏伊士运河,经过苏伊士运河就必须经过曼德海峡,否则就要绕道好望角,航程大大增加。
PAGE
8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运用资料,说明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地理实践力)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矿产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综合思维) 1.矿产资源是如何分类的?2.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3.简述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4.说明矿产资源对国防外交的影响。5.简述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一、矿产资源及其分类
(一)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又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是有限的。
(二)分类
1.依据产出状态,可分为固态矿产、液态矿产、气态矿产。
2.依据特性及用途分类,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微思考] 按照产出状态和特性,石油属于哪类矿产资源?
提示:依据产出状态分类,石油属于液态矿产;依据特性及用途分类,石油属于能源矿产。
二、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一)种类多,储量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二)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在我国矿产资源中,少部分矿产品位较高,如钨矿、锑矿等,大部分品位较低,如铁、铜、铝土等多为贫矿。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尤其是金属矿产。这些特点使我国矿产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三)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我国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少数省区。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远距离运输。
[图表点拨] 教材第50页图2 31,该图展示出: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易错提醒] 我国的资源非常丰富,号称“资源大国”,但我们又常说我国是“资源小国”这是因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就很少。
[微思考] 我国矿产资源的“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的特点,给工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矿产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三、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的开发联动效应突出,采矿业通过产业链广泛拉动相关部门,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3.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但其经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因此,这些国家不得不从别国大量进口,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二)矿产资源与国防外交
1.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为武器装备制造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倘若某些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中断,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防体系的建设。
2.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国将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晶质石墨等24 种矿产列为战略性矿产,作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3.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资源全球化战略,要么直接进口矿产资源,要么投资别国的矿产资源开发。
4.我国现为世界上消费矿产资源最多的国家,矿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不少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的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矿产资源的供给风险显著加剧。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图表点拨] 教材第53页图2 35,该图展示出:我国矿产进出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额的比例在20%以上。
[微思考] 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到海外投资矿产资源的开采业务,对我国国家安全有何影响?
提示:推进矿产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保障我国有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等。
四、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一)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探明率约为36%,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因此,需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进一步摸清家底。
(二)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我国对各类矿产资源,尤其是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强管理,制定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法律法规,使矿产的开发与生产更加有序规范,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平时不乱(价格稳定)、关键时不断(供应可靠),”打击非法盗采、走私矿产资源等行为。
(三)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当前,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一方面储备稀土、钨、煤炭等相对优势的矿种,另一方面储备铜、铝、铁、锰、铀等相对短缺的矿种。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完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四)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的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共赢与互利互惠的资源外交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缓解国内资源缺口,不断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以市场换资源,以资金、技术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建立国外矿产资源稳定供给基地,实现矿产资源国际化战略。
(五)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问题: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一种矿产抛弃共生伴生矿产等现象较多,同时造成土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矿区的地下水、大气,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足 4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由之路。
[特别提醒] 应对矿产资源短缺可以采取的措施:①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②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③积极寻找替代品。
[轻巧记忆] 中国矿产资源状况供需矛盾突出原因: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采富弃贫,矿产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不平衡,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矿产富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采矿在地下进行,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  )
(2)矿产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性。 (  )
(3)我国的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  )
(4)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 (  )
提示:(1)×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地下开采是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地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 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成矿规律的制约,它的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性。
(3)√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4)√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材料一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我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我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稀土主要分布区稀土比重示意图。
注:南方七省区指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浙江。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并指出保障程度较高的是哪种资源。
提示: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稀土矿。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分布特征。
提示:稀土分布集中度比较高;包头白云鄂博、山东微山是稀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问题3 (综合思维)钾盐通常用来制作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与我国其他矿产资源相比,钾盐矿储产比较高,储消比较低,试分析原因。
提示:我国钾盐矿储量丰富,目前受到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开采程度不足,储产比高;我国农业发达,耕地面积广,钾肥的使用量大,造成钾肥的消费量比较大,储消比较低。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种类多,储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小 人口众多,资源需求量大,矿产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除煤炭外,多数是用量较小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而用途广、用量大的大宗矿产如铁、铜、石油及天然气等,不具有明显优势 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滥采严重、低价出口,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储量降低;用途广、用量大的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开采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主矿产抛弃共生、伴生矿产等现象较多
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需要对矿产资源远距离运输,导致交通运输压力大;运输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造成当地土地、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1.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2)题。
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92.17
金属矿产 3.95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 100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铝土矿 D.非金属矿产
(1)D (2)A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D对。表中只有各种资源所占的百分比,不能表示资源的分布状况、开采条件和质量,A、B、C错。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占92.17%,是最突出的优势资源,A对。]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l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
问题 (地理实践力)有专家说:“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请你推测专家该说法的理由。
提示:赞同。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不赞同。理由:智利铜矿储量大,坚持可持续开发可解除危机;提高技术水平,延长铜矿产业链可确保铜矿持久利用。
1.矿产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的开发联动效应突出,采矿业通过产业链广泛拉动相关部门,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有些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不得不从别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对国防外交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为武器装备制造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倘若某些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中断,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防体系的建设
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资源全球化战略,要么直接进口矿产资源,要么投资别国的矿产资源开发
2.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措施 内容
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探明率约为 36%,在广袤的国土下,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因此,需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积极开发替代资源
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我国对各类矿产资源,尤其是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强管理,制定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法律法规,使矿产的开发与生产更加有序规范,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平时不乱(价格稳定)、关键时不断(供应可靠)”,打击非法盗采、走私矿产资源等行为
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当前,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一方面储备稀土、钨、煤炭等相对优势的矿种,另一方面储备铜、铝、铁、锰、铀等相对短缺的矿种。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完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缓解国内资源缺口,不断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以市场换资源,以资金、技术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建立国外矿产资源稳定供给基地,实现矿产资源国际化战略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一种矿产抛弃共生伴生矿产等现象较多,同时造成土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矿区的地下水、大气,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足 4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由之路
影响矿产资源安全的因素
影响因素 制约条件 影响表现 具体内容
矿产资源禀赋 受制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矿产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矿产资源绝对短缺 ①可开采矿产资源减少乃至枯竭;②矿产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矿产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①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②跨区域调配矿产资源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③矿产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 受人类对矿产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 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超过矿产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2.下表是某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国家和地区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世界总量的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2)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C (2)A [第(1)题,过度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大幅度下降。第(2)题,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是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矿产资源的分类:依据产出状态,可分为固态矿产、液态矿产、气态矿产;依据特性及用途分类,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2.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丰富;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3.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2)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产业链拉动相关部门,创造就业岗位,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4.矿产资源与国防外交:(1)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2)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建立了战略性矿产名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3)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4)我国消费矿产资源最多,进口量逐年增加,利用成本陡增,供给风险显著加剧。5.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1)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2)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3)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4)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题组1 矿产资源及其分类
1.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
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B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征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虽然消费矿产资源较少,但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
题组2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2.我国北方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  )
A.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 B.石油、钨矿、煤矿
C.煤、石油、铁矿 D.石油、铁矿、铜矿
C [在矿产资源的分布中,我国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南方地区多有色金属矿。]
3.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单一
B.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C.矿产资源贫矿少、富矿多
D.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后备探明储量充足
B [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可循,资源种类多,说明地质条件多样;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的特点;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
题组3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4.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高增长,使得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从2006年起,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超过50%,从我国铁矿资源的供应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
A.铁矿资源储量少 B.铁矿贫矿多,富矿少
C.铁矿产量不断减少 D.铁矿开采难度增大
B [我国铁矿贫矿多、富矿少,钢铁的冶炼费用高,因而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高。]
题组4 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5.(生活中的地理)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从而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下列关于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属于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属于新能源、非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存在的范围比较广
D.可燃冰在不久的将来可完全可以替代煤、石油等矿产能源
B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能源、非可再生资源。]
教材P49活动
1.包含稀土元素(钇、镧、铽、钕、钆、镨等),铜,铝等材料。废旧的智能手机应回收再处理。
2.略。
教材P52活动
1.(1)优势:区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全、分布集中,综合利用价值高。困难:伴生矿多,分选利用难度大。
(2)提高科技水平,对伴生矿进行分选利用。
2.案例:如煤炭、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发达,矿产资源贫乏。措施: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远距离运输。
教材P54活动
1.(1)原因:鸟粪长期累积起了化学变化,形成磷酸盐矿。可开发的优势资源还有渔业资源、旅游资源。
(2)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略。
教材P56活动
1.(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也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倘若某些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中断,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防体系的建设。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个国家不可能拥有全部自给自足的矿产资源。因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尽管是矿业大国,但也广泛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开发。
(2)有利条件: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发达。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大多数矿藏依赖进口,矿产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大,不利于国家安全。
2.以石油为例。随着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原来的60%增长至70%多,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的警戒线,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教材P59活动
1.(1)按国别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外交关系、社会稳定状况和投资环境等因素,优选可投资进行风险勘查开发的矿产资源地,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2)
方式 利处 弊端
企业直接投资 获取更大利润,保障中国矿产安全,带动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投资规模大,费用高,有直接投资失败或者并购失败的风险,还面临着东道国政治干预等问题
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 享有对外投资和本国企业的双重优惠待遇,减少东道国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有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 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容易产生分歧
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 投资环境较好,东道国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政治风险较小 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
(3)提升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水平,保障国防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1)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
(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走边发展边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举例略。
PAGE
12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概况,以及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综合思维)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综合思维)3.运用资料,说明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综合思维) 1.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说明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水资源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我国属于世界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方面。
[图表点拨] 教材第37页图2 12,该图展示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少。
(一)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1.时空分布不均
(1)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2)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2.供需矛盾突出
(1)现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土地、产业布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性。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主要表现:①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②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3.缺水问题突出
(1)原因:当用水需求超过水资源供给能力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2)现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多为资源型缺水,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等。南方地区以水质性缺水为主,是由于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污染等造成的。
(二)水污染问题严重
1.来源: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也不高。
2.现状
(1)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为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北方的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
(2)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动力平衡,海水侵入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中,发生海水入侵现象。结果使灌溉用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水田面积减少,并引发水质性缺水。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1.农业是用水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
2.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高。
3.城镇居民用水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易错提醒] 在我国南方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特别提醒]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将下列区域与其对应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连线。
二、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一)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对自然界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进行调控和整治,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渠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可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安全保护的重要方式,如新疆的坎儿井、黄土高原的水窖、建设“海绵城市”等。
3.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都是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特别提醒] 解决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别是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二)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1.结合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改进陈旧的灌溉系统,将大水漫灌改为更加节约的喷灌或滴灌等,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三)水污染防治
1.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的承载能力,把环境污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内。
2.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3.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
4.地理信息技术在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等,还具有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能力。
[易错提醒] 提高水价是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将下列措施与作用连线。
三、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紧缺有加剧的趋势。各个国家都需要更多的水资源,因缺水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2.措施
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牵涉到所在国家的发展与安全。对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沿河各国的切身利益。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全球绝大部分的淡水资源已经得到了开发利用。 (  )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  )
(3)大规模开发地下水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  )
(4)海水淡化成本太高,因此该技术没有实际推广价值。 (  )
提示:(1)× 全球绝大部分的淡水资源储存在两极的冰川中,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2)×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是正常现象,而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应是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华北地区。
(3)× 地下水应合理开发利用。
(4)×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海水淡化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投入实际应用。
 水资源短缺及其安全保护措施
材料一 世界、中国及中国的主要水系人均径流量示意图。
材料二 江苏和宁夏两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省级行政区 用水量(米3/人·年) 生活用水量/(米3/人·年) 生产用水量/(米3/人·年) 农田灌溉用水量/(米3/亩·年) 万元GDP用水量/米3
江苏 610 70 540 446 570
宁夏 1 780 26 1 754 1 352 4 000
问题1 (综合思维)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原因。
提示:现状:我国人均径流量小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径流量南方多,北方少。原因:我国人口多;南方年降水量大于北方。
问题2 (区域认知)据材料二分析江苏和宁夏两省级行政区在生产与生活用水量方面的差异。
提示:江苏的人均生活用水量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量比宁夏小。
问题3 (综合思维)简要说明我国今后保障水资源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水污染防治。
1.水资源短缺的分析思路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水资源短缺原因 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修建水利工 程,比如水库、渠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水污染问题严重 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等造成的 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
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发生海水入侵现象,使灌溉用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并引发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农业是用水大户,“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灌溉用水有一半左右在输水过程中渗漏、蒸发损失了。另外, 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低 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仅为 55% 左右,发达国家达到 80% 左右
城镇居民用水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3.跨境水资源问题与国家安全
跨境水资源问题 措施
因缺水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1)B (2)B (3)C [第(1)题,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口数量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故A项错误。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十倍,故B项正确。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人均水平的2.47倍,接近1/4,故C项错误。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由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故D项错误。第(2)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第(3)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资源,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区域认知——我国西部地区的“母亲水窖”工程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是地球上主要的干旱带之一。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妇女成为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不得不每日往返几里、几十里山路找回生命水。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之时,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妇联提出“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和解决饮水困难,2000年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具体承办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募捐善款1.16亿元,用于设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专项基金,该项目已于2001年开始实施,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截至2015年年底,该项目改善了3 543所农村中小学饮水卫生状况,解决了中西部地区290万贫困群众的饮用水困难的问题。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植被 D.土壤
(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贵州、重庆、山西和吉林农村水贫困程度高,东南地区农村水贫困程度低。总体来看,西北重于东南。第(2)题,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蓄水能力差。]
本题组通过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考察了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的分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能力。总体上我国水贫困程度西北重于东南。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方面。2.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①对自然界的水体调控和整治,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②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③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安全保护的重要方式,如新疆的坎儿井、黄土高原的水窖、建设“海绵城市”等。④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2)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①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②推广喷灌或滴灌,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3)水污染防治:①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能力,可快速准确地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等。
题组1 我国水资源概况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地区),完成1~3题。
1.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2.⑤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③地下水丰富 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生活中的地理)解决③地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1.C 2.B 3.D [第1题,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第2题,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故该地不是重点缺水地区。第3题,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北方,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故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
题组2 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结合下表,完成第4题。
项目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4.现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
A.农业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
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
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
B [农业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
题组3 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 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降水量大,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西非水塔”。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和时令河较多,所以要发展农业生产,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是关键。
[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教材P39活动
1.西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该区域多地下溶洞和暗河,不利于地表水的储存。
2.主要功能是收集雨水,起到蓄水的作用。
3.修建水窖要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修建地头水柜要注意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教材P41~42活动
1.通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富含氮和磷的污水。措施:应从控制人为污染源着手,调查清楚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污水的氮、磷浓度,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导致水中营养元素过剩,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浓度降低,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明显恶化。
教材P43~44活动
1.(1)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美化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3)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新系统;加强排水设施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和城市水系。
2.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涵养水源,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教材P46~47活动
1.(1)略。
(2)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3)略。
2.(1)中上游河段每年汛期为12月至次年3月,下游河段汛期为每年6月至8月。原因:中上游河段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所以每年汛期为12月至次年3月;下游地势低平,水系广布,排水不畅,沼泽广布,沼泽地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明显,汛期延后时间较长,为每年6月至8月。
(2)一是河流流经的地区多为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脆弱;二是正处于旱季;三是巴拉圭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协调管理没有跟上;四是植被破坏严重。
(3)利用与保护方面协调。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生态保护等方面。
PAGE
11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运用图表,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的概况。(综合思维)3.结合资料,分析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国耕地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1.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2.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3.确保耕地数量的措施有哪些?4.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有哪些?5.叙述防止耕地污染的措施。6.如何提高耕种积极性?7.怎样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资源概念: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通常,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2.我国耕地资源优势: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3.我国耕地资源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把以下地区与其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进行连线。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等。
3.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问题。
[图表点拨] 教材第32页图2 8,该图展示出: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其中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微思考] 我国大豆高度依赖于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
提示:进口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一)确保耕地数量
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措施
(1)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
(3)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二) 提高耕地质量
1.耕地质量的影响: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2.措施
(1)为了改进耕地质量,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
(2)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三)防止耕地污染
1.耕地污染的危害:耕地污染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污染物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2.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到耕地安全。
3.措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四)提高耕种积极性
1.积极性低的原因
我国种粮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性成本逐年增加,粮食种植收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降低,扩大粮食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
2.措施
(1)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2)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
(3)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
(4)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1.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2.实际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为国家把握农业生产全局提供多种服务和决策依据。
[特别提醒] 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解决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
[轻巧记忆]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侵吞大量良田;②城市工业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③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措施: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乱占耕地行为;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耕地退化。
[微思考] 举例说明我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提示:修建梯田减轻了山地土地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得以向丘陵山地扩展;建立的基塘生产模式,促进了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低湿地区的农业开发。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20年12月1日,农业农村部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已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据测算,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可以保障我国95%的口粮和90%以上的谷物需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及我国耕地资源时提到,面对农产品生产需求多样化,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前我国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
地 区 评定面积 平均等别 占评定面积的比例
西部地区 5 012.88万公顷 11.33等,以8~15等为主 94.16%
东北地区 2 783.07万公顷 11.24等,以9~13等为主 97.42%
中部地区 3 052.55万公顷 7.99等,以5~10等为主 72.53%
东部地区 2 613.89万公顷 8.27等,以5~11等为主 85.31%
问题1 (综合思维)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
提示: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问题2 (综合思维)说出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
提示: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问题3 (区域认知)我国西部地区的耕地整体上评定的等级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条件较差,水热不足,因此土壤较为贫瘠,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特 征 具体表现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我国耕地面积为 1.35 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 1.47 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左右,排在世界 120 位以后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存在“占优补差,补不抵占”,即使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仍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耕地资源空间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集中了全国 80% 以上的耕地
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 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 90% 以上
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1/5 和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 8 029.15 万亩(2013年),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剩余部分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1.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 区 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 以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
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荒漠化的一种)为主
2.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1.耕地压力指数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保障食物需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图甲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布图,图乙为2000~2012年东、中、西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图乙中代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Ⅱ、Ⅰ
(2)导致Ⅰ区和Ⅱ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 B.耕地质量
C.农业科技水平 D.人口数量
(1)C (2)D [第(1)题,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西部地区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大,致使其耕地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第(2)题,Ⅰ区、Ⅱ区分别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面积更大,但由于受降水、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成耕地的面积有限,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比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质量更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投入多,农业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小,耕地压力指数较大。]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保障粮食安全”同样被重点强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的关键节点上,“粮食安全”多次在重要会议上被强调,充分体现了其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问题1 (区域认知)目前我国的粮食调运已经从原先的“南粮北调”转变成了“北粮南运”,试分析“北粮南运”的粮食主要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有哪些?
提示:输出地: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
输入地: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问题2 (综合思维)作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需要输入大量的粮食?
提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乳畜产品、水产品等。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提示: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问题4 (综合思维)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人口数量大,对耕地的需求量大;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质量低的耕地比重大。
1.我国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确保耕地数量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地污染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2.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区域 主要问题 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华北平原地区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青藏高原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2.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项正确。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项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项错误。第(2)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项正确。]
地理实践力——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原因一:国家建设占用耕地。
现在正处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为了建设道路、城市、工矿、乡村等占用了大量耕地,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就减少很多。工业用地超出合理限度,工业用地规模过大并占据黄金地段,不仅土地产出率低,且污染城市环境。
原因二:农村宅基地占用耕地。
中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耕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确,宅基地审批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使宅基地占用耕地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原因三:建设开发区占用耕地。
很多地方盲目设立各种开发区,造成了大量耕地的“撂荒”现象。据调查,全国开发区有43%闲置,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地方政府建设开发区占用农民大量的耕地,给农民的征地款仅是很低的补偿标准,或者不能到位、克扣、挪用、截留,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问题。
原因四:其他原因导致耕地减少。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每年都会使耕地肥力降低或严重丧失,导致地力衰竭,可耕土地面积减少;有的地方由于干旱缺水,大量耕地荒芜;我国宜农荒地较少,开垦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启动,导致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1)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有(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镇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B (2)B [第(1)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镇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不断占用耕地。第(2)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区多,平地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
本题组考查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比重小的原因,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镇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不断占用耕地。山地多,平地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①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耕地;②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2.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3)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5)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3.确保耕地数量的措施:(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4)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5)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升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4.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1)为了改进耕地质量,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2)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5.防止耕地污染的措施:(1)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2)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3)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6.提高耕种积极性的措施:(1)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2)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3)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4)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7.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的措施:(1)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和监控体系。(2)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题组1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0.24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7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2.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  )
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
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
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1.B 2.A [第1题,我国土地开发力度较大,后备土地已经很少了;东南地区多丘陵山地,耕地较少;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不可能有大面积的森林;南方多丘陵山地,水田分散。第2题,烧荒对地面的植被造成破坏,但不一定影响土地肥力。]
题组2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全国粮食总产量66 384万吨,比2018年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 462万亩,下降0.8%。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表明(  )
A.我国粮食增产,已经不需要进口粮食
B.我国水稻和小麦总产量是66 384万吨
C.我国耕地面积已经低于18亿亩
D.提高粮食单产效果明显
4.导致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A.产业结构调整,压缩粮食播种面积
B.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C.机械化程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
D.自然灾害严重,导致部分地区粮食减产
3.D 4.A [第3题,2019年我国粮食增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口粮食,我国粮食处于净进口的状态,A错。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总产量不等同于水稻和小麦总和产量,B错。耕地面积除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还有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因此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不是耕地面积,C错。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增长,说明单位面积产量有较大提升,D对。第4题,粮食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最可能是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
题组3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下图为近年来影响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因素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生活中的地理)下列地区中退耕因素与图中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三江平原退耕还湿
C.云贵高原退耕还林 D.河西走廊退耕还湖
5.C 6.D [第5题,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只是使农业用地的方式发生改变,并没有使农业用地实质减少,但建设用地和灾害损失却使土地不能再作为农业用地使用。第6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退耕应当是退耕还草。]
教材P27~28活动
1.(1)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及欧洲西部、非洲的尼日利亚。共同点: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2)与气候(水热条件)、地形、水源以及人口、国土面积等因素有关。
2.(1)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污染和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教材P30活动
1.(1)我国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省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2)造成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南方多涝灾,北方地区极度缺水,大部分依赖灌溉。
2.(1)广东、福建、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四川。
(2)气候(水热条件)、地形、水源。
教材P32活动
1.科技进步。
2.(1)确保耕地数量;(2)提高耕地质量;(3)防止耕地污染;(4)提高耕种积极性;(5)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
教材P33活动
1.不是。应该适度休耕,以保持土壤肥力。
2.不是。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或坡度太大的地形的土地不能开垦成耕地,否则会造成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教材P35活动
1.(1)表中粮食自给率小于100%的都是不能自给的省份。主要原因是:有些省份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适合耕作的土地少;有些省份由于城镇化进程快,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省份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播种面积降低,经济作物比例上升。
(2)向平原地区集中,有利于发展机械化耕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2.(1)第二条。第一条维持较低的消费水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三条扩大粮食进口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第二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可行的。
(2)略。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