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教案+课件)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教案+课件)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6 09:18:11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543—557年) (557—581年) (581—618年)
北朝——隋示意图
东魏 北齐(550—577年)
北魏(439—534年)
西魏 北周 隋朝
(534—550年)
导入1
导入2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昭陵,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此陵园下埋葬的便是开启“贞观之治”的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
飒露紫
昭陵六骏
拳毛騧
飒露紫:紫燕骝,李世民平东都时所乘。前中一箭。
赞语说:“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訾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黄马黑喙,平刘黑闼时乘。前中六箭,背三箭。
赞语说:“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
特勤骠
特勤骠:黄白色,喙微黑色,平宋金刚时所乘。
赞语说:“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时所乘。
赞语说:“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
什伐赤
青骓
青骓,苍白杂色,平窦建德时所乘。前中五箭。
赞语说:“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纯赤色,平世充建德时乘。前中四箭,背中一箭。
赞语说:“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中的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先后乘骑过的六匹战马,分别以浮雕形式雕刻在昭陵六块长方形石板上,用以纪念李世民的丰功伟绩。相传六骏形象由名画家阎立本绘图,唐太宗亲制赞语,由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隋文帝(杨坚)
(541—604年)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
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
隋朝疆域图
隋文帝祀雨图
隋文帝重视农业。一年天下大旱,隋文帝迎请法师入朝祀求上天降雨。
开皇之治
(隋文帝)居住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开皇、仁寿(隋文帝年号)之间,大夫不衣绫琦,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
——《隋书·高祖纪》
隋朝官仓
仓名
所在地(今)
设置时间
太仓
陕西西安

黎阳仓
河南浚县
583年
常平仓
河南三门峡市
583年
广通仓
陕西华县
583年
河阳仓
河南孟县
583年
含嘉仓
河南洛阳
606年
兴洛仓
河南巩县
606年
含嘉仓考古发掘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唐朝时仍然使用。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粮窖口大底小,圆锥形,涂以厚厚的黄泥,严封粮窖。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时 间
户 数
人口表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712万
3100万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
890万
4600万
时 间
垦田数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隋朝户籍、人口表
隋朝垦田表
( 隋文帝 ) 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高祖纪》
(隋文帝)自强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实,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君。
—《隋书·高祖纪》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亲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隋朝的灭亡
(炀帝大业元年三月)(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
——《隋书·炀帝纪》
炀帝诏曰:洛邑(今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挖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加以)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
——《隋书·炀帝纪》
隋炀帝修大运河
隋炀帝修大运河
隋朝城墙遗址(洛阳)
隋朝大运河











608年
605年
605年
610年
涿郡
长安
洛阳
余杭
江都
瓜洲古运河渡口
开凿大运河图(想象画)
今京杭大运河
隋大运河评诗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炀帝冡
唐·宗元鼎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汴河
唐·胡增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直进船
唐·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今日大运河“邗沟”一段
隋炀帝后凤舟翔螭模型
隋炀帝龙舟模型
隋炀帝滥用民力表
时间 工程、营建、巡游 征发民夫
604年11月 掘长堑,连洛阳、长安 几十万
605年 营建东都洛阳
开通济渠
开邗沟
游江都 200万/月役
100余万
10余万
几十万
606年 造羽仗、捕鸟兽 十余万
607年 北巡
筑长城 50万(军士)、10万(民夫)
10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筑长城 100余万
20余万
609年 西巡 几万
610年 游江都、开江南河 几十万
613年 修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10万
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黄沙,幽魂弃荒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领导人 起义军 控制地区
李密 瓦岗军 河南地区
窦建德 河北起义军 河北地区
杜伏威 江淮起义军 江淮流域
隋末农民起义军表
瓦岗军开仓散粮
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
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山西太原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始建于北魏之前。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
山西太原晋祠
唐初·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
温大雅(约572—629年),在李渊太原起兵后,任大将军府记室参军。这部书主要记述了李渊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称帝357天中的史事,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间。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626
次子 李世民 秦王 598-649
三子 李玄霸 早夭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603-626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
唐长安城示意图
尉迟敬德像
尉迟恭(公元585—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李世民的大将。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等人伏兵于玄武门。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
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远眺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考古
魏征墓(陕西唐昭陵旁)
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纳谏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君道》
(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逝世),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表
治国方略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决策)
(执行)
(审议)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贞观政要·崇儒家》
唐太宗曾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竟进矣”。
———《资治通鉴》
唐太宗时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齐国公,又徙赵国公。贞观年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永徽 二年(651年)奉命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三十卷。
长孙无忌 (?—659年)
房玄龄(579—648年)
房玄龄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长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死后陪葬昭(唐太宗)陵。
杜如晦 (585—630年)
杜如晦,唐初大臣。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谋杜断”。
秦琼 (?—638年)
唐初将领。字叔宝,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瓦岗军。李密败,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唐太宗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程咬金(?—665年)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李密败,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李靖 (571—648年)
唐初军事家。精兵法。唐高祖时为行军总管;唐太宗时,先后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曾领兵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唐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
——《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筒车(模型)
曲辕犁(示意图)
唐·长孙无忌
《唐律疏义》书影
《唐律》基本继承隋开皇律。《唐律》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唐律共12篇,502条。
《唐律疏议笺解》书影
吐鲁番出土唐律残片
北门(玄武门)外祭坛内,列置突厥大将军阿史那社午、吐善赞普弄赞、高昌王魏麹智勇、焉耆王龙实骑支、于阗王伏阇信等14国君长石刻像,象征贞观年间诸宾王归顺唐朝的情形,是这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生动写照。像高八尺,座高三尺,栩栩如生,极为壮观。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
学习与探究
魏征画像
唐太宗任贤纳谏
学习活动
示例1
唐太宗对能直言进谏的官员,不仅不加责备,而且给以奖励。如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宫殿,赏绢200匹;孙伏伽谏刑赏不当,赏以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魏徵谏用人不当,赏绢500匹。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引导进谏的作用。
为了让子孙也能兼听纳谏,巩固唐朝的统治,唐太宗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唐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直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多少得以上达。
唐·吴兢《贞观政要》书影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冑、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治国方针、接受历代统治中的经验教训、培养专制统治的接班人,以及精简机构、选贤任能、谦逊谨慎、尊崇儒术等许多方面的具体材料。
君臣论治
示例2
唐·魏征等
《隋书》书影
《隋书》由魏征主编,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
示例3
以史为鉴
学习测评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
史海拾贝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结 束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东魏 北齐
链接旧知识 北朝 :北魏
1、填一填: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西魏 北周 ( )
南朝:宋 齐 梁 ( )__
2、问一问: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 隋朝的建立:_____年,外戚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从 开皇之治 统一全国:_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 (1)改革政权机构
(2)重视选拔人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3)发展农业生产
到 (4)减轻赋税徭役
“贞观之治” (5)提倡节俭
唐朝的建立:_____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1、故事引入: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这个故事说明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
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比较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建立背景:
创立制度:
统治方式:
统治时间:
问题: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到秦朝、隋朝暴政而亡,对统治者来说有什么启示?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大练兵:(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课后思收获: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