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教案+课件)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教案+课件)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6 09:18:47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1、背一背: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措施
2、问一问:唐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填一填: 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他为 .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课,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2、完成预习练习。
(1)、吐蕃是今天 的祖先,生活在
唐与吐蕃 ( 2)、7世纪初 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 嫁给了他。
唐 ( 3)、唐中宗时又将 嫁给了 ;后唐蕃正式结盟。

的 (1)南诏是今天 和 族的祖先, 生活在 一带。
民 唐与南诏 (2)8世纪初 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族 (3)唐 玄宗时册封 为 。

系 (1)回纥是今天 族的祖先,生活在 一带;
唐与回纥 (2)唐玄宗时册封 为 ;
(3)两次助兵:唐灭突厥时出兵助战,安史之乱时有帮助唐朝收复失地。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在历史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为了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主动愿嫁到偏僻的青藏高原,但又担心那里的人太粗俗,故出了三道难题让对方回答。若能答对,她就自愿嫁过去。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新课解读
1、归纳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 史实:



2、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
3、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
你知道在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多主动与唐朝交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恩:
(1)恩威并施
威:
(2)
课堂小结 朗读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一首民歌的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连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歌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2、会盟碑屹立在今天中国某城市的大昭寺门前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它反映了和唐朝结盟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3、曾经出兵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后来“安史之乱”中又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 B 南诏 C 回纥 D靺鞨
4、下面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1)回纥 (2)吐番 (3)突厥 (4)南诏 A、(2)(4) B(1)(4) C(1)(3) D(1)(2)(3)(4)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与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朝结亲 C尺带珠丹感谢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6、 列举 ( 1)列举唐朝和吐番友好交往的三件史实
(2)列出本课的三位皇帝和四位少数民族首领
( 3)列出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的方式
7、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贞观十五年,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之。。。。。。及与公主归国,谓其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材料中所提到的“弄赞”和“公主”分别指谁?
(2)“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什么?该城在什么地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弄赞”和“公主”的结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懂得了
附历史故事:公主出的三道难题: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应对: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让蚂蚁穿过九曲孔道的明珠。) 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应对:把它们分开,断晓马的粮草,再把它们放在一起)。 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共53张PPT)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关系
■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与回纥的关系
导入
唐蕃会盟碑
崇圣寺三塔
同学们观看上面这碑、这塔的时刻,一方面会领略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一方面会从中获取信息,感悟到唐朝时民族关系的友好交往。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
唐与吐蕃的关系
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朝疆域图
青藏高原风光
青藏高原风光
青藏高原风光
青藏高原风光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步辇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现存摹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画的内容为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右边步辇上坐的为唐太宗,左侧站立的第二人为禄东赞。
柏海(今青海扎陵湖)
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大昭寺
小昭寺
小昭寺
小昭寺
唐柳
唐代绸缎
《黄帝内经》书影
《齐民要术》书影
藏族歌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公主答应来西藏
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来到拉萨的拉通渡口时,有百条马头木舟来接你。来到拉萨的吾吉滩时,有百辆双轮马年来接你。来到拉萨的东孜苏时,有百名英俊青年来接你。来到卡阿东的山角时,有百名美丽姑娘来接你。来到布达拉红宫时,有百名亲信大臣来接你。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这是汉藏友好的象征。祝松赞干布身体健康,祝文成公主平安福馁,祝西藏人民幸福安乐,今天真是三喜临门啊!
尊敬的公主
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手工艺五千种,打开了西藏工艺,繁荣昌盛的大门。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畜类五千种,给藏区乳酪的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来藏
我要尽情赞颂尽情唱,赞颂文成公主来西藏,农历元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来到白玛平原不要怕,百匹雄壮骏马来迎接;来到工布帕拉不要怕,百头大力牦牛来迎接;来到拉洞渡口不要怕,百条马头木船来迎接;来到沃结大坎不要怕,百辆双轮马车来迎接;来到拉萨城的董孜苏,百名英俊青年来迎接;来到卡阿东的山脚下,百名美丽少女来迎接;来到布达拉的红宫前,百名亲信大臣来迎接;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就像山上雄狮进森林,就像林中孔雀落平原。
公主带来的谷类
土地肥沃,土地肥沃,肥沃土地在白归雄,文成公主带来的谷类,撒播了三千八百种。
公主带来的门巴
求神打卦多年,疾病终不离身,公主带来的门巴,治愈我的疾病。
金城公主观镜图(布达拉宫壁画)
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屹立在大昭寺前;公元823年,吐蕃赞普立。碑身呈方柱形,高4.76米,宽95厘米,厚50厘米。碑文记述了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是千余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
——唐蕃会盟碑
唐与南诏的关系
云南洱海自然风光
云南洱海自然风光
阿嵯耶观音(南诏文物)
“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密宗由印度传入唐朝,在汉族地区称为“汉密”或“华密” ;传到吐蕃(西藏)地区的称为“藏密”;传入南诏(白族地区)的 称为“滇密”。“阿嵯耶”一般又称之为“大理观音”或“云南观音”。
南诏中兴图传
南诏中兴图传,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8年),是南诏时期的民族艺术珍品;对于研究南诏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诏德化碑位于下关至大理古城途中的太和村,立于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原碑文3800余字,现存256字。碑文记述了南诏内部建置改革、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养马、矿冶、纺织以及用温泉治病等情况,为研究南诏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料。南诏德化碑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德化碑
唐·南诏莲花纹瓦当
南诏曾多次派遣子弟到四川成都学习,请汉人到南诏传授学业,大量汉族农民和工匠进入南诏,南诏境内“城池郭邑,皆如汉制”,不少建筑都是在汉族工匠参与下建成的,因此这块莲花纹瓦当和中原的瓦当纹饰一致,证实了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交流。
大理崇圣寺三塔(云南)
小雁塔(陕西西安)
彝族
白族
唐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贵族(摹绘自新疆伯孜克里克的壁画)
维吾尔族
学习与探究
编演历史剧
资料链接:本课 “唐与吐蕃的关系”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学习测评
学习测评
史海拾贝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
干红葡萄酒
葡萄酒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