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城市生活剪影
学习与探究
导入1
让我们走进《清明上河图》,领略宋代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导入
导入2
女士套装
绣花女裙
蝴蝶结女士吊带T恤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男士西装
男士T恤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水煮鱼片
烤鸭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烧烤
涮火锅
东坡肘子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四合院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客机
客轮
火车
客车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法拉利
本特利
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
现代的衣、食、住、行
导入
导入3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宋《耕获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风俗画看宋代的社会生活
导入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从风俗画看宋代的社会生活
导入
宋·李嵩《货郎图》
从风俗画看宋代的社会生活
导入
衣食住行的变化
《簪花仕女图》
周昉绘,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画中描写了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戏犬的休闲生活情景。贵妇均身穿质薄袖大的对襟罗衫,内衣有大团花纹,帔帛为轻纱。几个贵妇均高髻、蓬松,上面还插有各种鲜花、簪钗等。她们面部也都施以浓粉并描蛾翅眉。画中反映了当时宫庭贵妇游乐的生活和她们的衣饰特色。此画现藏辽宁博物馆。
唐代贵族妇女服饰特征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代的服饰
皇帝和皇后的服饰
宋太祖像
曹太后像
(宋仁宗的皇后)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官服
官服
缠枝花卉纹金带
衣食住行的变化
青色
八品至九品
绿色
六品至七品
红色
四品至五品
紫色
一品至三品
官服颜色
品级
官服等级(北宋前期)
官服
衣食住行的变化
穿短衣的劳动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卜卦的普通百姓服装
普通百姓的服饰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代妇女束发砖
女子服饰
背子(宋代一种便服)复原图
衣食住行的变化
南宋褐色印花罗裙
百褶裙
大袖女服
开袖女服
女子服饰
衣食住行的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正月九日,太宗诏曰:“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于丧葬,各有等差。近年以来,颇成逾僭。宜令翰林学士承旨李昉详定以闻。”李昉奏言曰:“近年品官绿袍及举子白襕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其私第便服,许紫皂衣,白袍。”
——《宋史·舆服志》
贵贱有等的服饰制度
衣食住行的变化
胡服风尚
宣和元年(1119年)宋徽宗下诏曰:“先王之法坏,胡乱中华,遂敢胡服,习尚既久,人不知耻,未知有禁,非用夏变夷之道,应敢胡服,若氈笠塾之类者,以违御笔论。”
——周辉《清波杂志》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朱熹《朱子语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东京梦华录》
坊市衣着百相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代画像砖,河南偃师出土。砖长34.1厘米,宽24.1厘米,厚2.2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
时人信值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据《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皇上南迁到此。在西湖边以制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 。当时曾有人做诗曰:“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信值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北宋妇女剖鱼砖雕图
坊市衣着百相
衣食住行的变化
“东坡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
东坡肉
衣食住行的变化
影青划花莲花碗
宋代食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钧窑玫瑰紫葵花盘
宋·哥窑轮花碗
宋代食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酒肆(《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汴京酒肆很多,高级酒楼称“正店”,小些的叫“分茶”。
宋代饮酒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代饮酒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代汝窑壶
宋代酒器
宋·龙泉窑杯
衣食住行的变化
《清明上河图》中的官员宅第
住房
衣食住行的变化
茅草房
(北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局部)
农舍
(敦煌石窟中的壁画)
住房
衣食住行的变化
住宅园林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秋景局部)
住房
衣食住行的变化
南宋· 赵大亨《薇亭小憩图》
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5厘米。辽宁博物馆藏。此画中有宋代室内有的床榻。
住房
衣食住行的变化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
宋代《春游晚归图》
(画中仆人所扛为交椅和杌凳)
家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太平车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牛驾辕车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独轮车(《清明上河图》局部)
轿子(《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货船(《清明上河图》局部)
海船模型
宋代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乘驴(《清明上河图》局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代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的变化
城市生活剪影
宋都御街
清明上河园外景
河南开封仿照北宋东京街市和景区修建了“清明上河园”,“再现”了当年东京城市的风貌。
城市生活剪影
据估计,开封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三分之一;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
城市、瓦子、娱乐
唐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宋朝则增加到四十多个。北宋有12%以上的户口居住在城市之内。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粱录》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
城市生活剪影
傀儡戏
城市生活剪影
木偶戏
皮影戏
城市生活剪影
勾栏百戏说唱图
皮影戏
城市生活剪影
说唱艺人俑
宋画中的杂剧人物服饰
城市生活剪影
顶竿图
耍猴
城市生活剪影
相扑
城市生活剪影
宋·蹴鞠画像铜镜
宋·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城市生活剪影
饮茶之风
元·赵孟頫《斗茶图》
城市生活剪影
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该画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城市生活剪影
宋·妇女烹茶画像砖
宋·妇女涤器画像砖
河南偃师出土,砖35.2厘米,宽16.2厘米,厚2.2厘米。砖上为一妇女正仰视着火炉。火炉上执壶。妇人左手下垂,右手持火箸探拨火炭,正在烹茶。
河南偃师出土,砖39厘米,宽16厘米,厚1.9厘米。砖上为一妇女双手执巾擦拭茶具。
城市生活剪影
宋官窑粉青葵口茶碗
吉州窑茶碗
天目瓷茶碗
城市生活剪影
建窑黑釉茶盏
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宋代著名黑瓷产地之一,以生产一种黑釉茶盏驰名于当时。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的黑釉茶盏。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对建窑茶盏推崇备至。
城市生活剪影
宋代的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城市生活剪影
节日名称 时间(农历) 活动
元旦 正月初一 祭祀祖先,拜年,放爆竹和烟火,贴门神和春联等。
元宵 正月十五 设杂剧,放灯、观灯,猜灯谜,吃上灯圆子等。
寒食 清明前一天开始连续三天 寒食节前后三天,各家厨房禁火,只吃冷食。担酒上坟,春游等。
清明 三月内 清明期间,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插柳习俗。
端午 五月五日 泛舟竞渡,吃粽子、白团,喝菖蒲酒、艾酒,戴艾符等。
七夕 七月七日
买磨喝乐(娃娃,一种有佛教色彩的玩具),乞巧。
中秋 八月十五日
赏月,拜月,放水灯,吃月饼。
重阳 九月九日
爬山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冬至 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公历12月21日前后) 比元旦略减,祭祀祖先,互送节物,穿新衣,吃馄饨。
除夕 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 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城市生活剪影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看画说史: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生活风情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学习与探究
史海拾贝
古画签定真伪——《清明上河图》
学习与探究
结 束
观灯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
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
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 :第七课知识建构
填一填:
1、世界上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_______、 地点________
2、 ______时,我国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课前小热身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说说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新课解读
一:宋代的衣、食、住、行
仔细阅读课文47——49页,填一填:
1、 衣:(1)、两宋时,_______是主要衣料
(2)、南宋时,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2、 食:(1)、主食:北方以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为主食
(2)肉食: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除吃______,还吃鱼肉
(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_____
(4)燃料:城乡居民多用柴,但东京等地烧_________ 已很普遍
住 (1)宋代的农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乡居民以_____为主,
(2)贵族官员多住____、_____
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____、______
二、城市生活剪影
1、根据课文49——50页相关内容写写:
(1)、北宋的东京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_________
(2)、南宋的临安市内有娱乐场所______,城市人口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会生活与前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和异同?
巩固提高
1.赵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时服。衣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当时人们已逐渐多以棉布为主。平时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吃猪肉,多食鱼肉。一天一位远方朋友范某来看他,范某说:“我们那儿人们多吃羊肉、饮酒、品茶;我家是园林式建筑,出门有马车,空闲时就到瓦子里转转。”
请回答:
赵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赵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
2.识读右图,正确回答问题:
(1)判断《宋妇女剖鱼图》中女子可能是何区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鱼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
(3)现在你在家吃鱼有哪些不同?(4)宋代南北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
课堂小结
朗读本课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课后谈收获:
(一)、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