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点击新目标
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 第九课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
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有 、 、 、 、 、 、 。
课前小热身
阅读全文,勾划重点,批注疑惑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课堂进行时——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根据教材,概括明清建立后,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 3)、(明朝) ; ( 4) 、(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5) (明清)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惟庸早年投奔朱元璋,深得宠信。明初,他先任右丞相,后又任左丞相,掌握着官吏升迁及臣民生杀等重权。随着他权力的扩大,朱元璋很不放心。1380年,朱元璋下令将其诛杀。在随后的10年里,因胡惟庸案株连被杀的多达3万多人。
材料二:“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材料三:看书63页插图,(举子看榜)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强化统治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明清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朗读知识建构;列举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单选、材料题、简答题。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
我认识到了 。
明清的建立
清朝: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文字狱(共38张PPT)
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课堂小结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明清达到顶峰。明清时代,封建专制统治极大地强化,表现在许多方面。“文字狱”与八股取士,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本课将告诉同学,明清时封建专制统治怎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导入
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残酷,民不聊生。1351年,在颍[Yǐng]州爆发了由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
元末红巾军起义
“龙凤通宝”(正反面)
红巾军铸造的钱币
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为
小明王
国号大宋 年号龙凤
明朝建立
元末农民起义形势示意图
政治上:缓称王
经济上:广积粮
军事上:高筑墙
1368年初 朱元璋在
应天(今南京)称帝
明太祖朱元璋(一俊一丑)
1328.10.21~1398.6.24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成帝业。
1368年初朱元璋应天称帝
政权: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秋统一全国
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政治军事
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
建立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思想文化
八股取士,题目选自四书五经,禁锢思想
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君权的加强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明太祖朱元璋
1328.10.21~1398.6.24
废除丞相制
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队由五军都督府统辖。在中央还设立了监督各级官吏的都察院。为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初形成内阁制度。
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了三司直属于中央。为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明初设立了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这表明封建君主专制极度的膨胀。
明朝专制中央集权(标志着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皇 帝
内阁
都察院
五军都督府
中央
地方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
民 政
提刑按察使司
刑 狱
都指挥使司
军 政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位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对面的红墙院内。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设立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明宦官彩塑
锦衣卫是朱元璋时设立的特务机构,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由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
锦衣卫印(木质)
魏忠贤
1568~1627.10.19
原名李进忠
明朝末期宦官
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
东厂胡同
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此设东厂署而得名。东厂是明成祖时建立的特务机构,由太监直接指挥,在这里制造了不少冤狱。
“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宋濂
宋濂(lián 1310~1381),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清太祖努尔哈赤
1559.2.21~1626.9.30
1616~1626在位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八旗制度
清朝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政权:金国 史称后金
清太宗皇太极
1592.11.28~1643.9.21
1627~1643在位
爱新觉罗·皇太极,太祖努尔哈赤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女真族
满洲
为争取汉族人民同情
后金
清
1636年
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
辽宁沈阳故宫大政殿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沈阳市旧城中心,是清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与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营建的宫殿。后金天命十年(1625)始建,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福临在这里即位称帝,直到迁都北京。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闯王(李自成)进京
李自成(1606.9.22~1645):1630年,跟随高迎祥起义。1636年被推为“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闯王李自成
1606.9.22~1645
延安府米脂县(今属横山县)人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崇祯自缢处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吴三桂的大刀和七星宝剑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1638.3.15~1661.2.5
1644~1661在位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第九子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
故宫太和殿内景
太和殿为故宫主建筑,正中的金銮宝座是皇帝的专座。
乾清宫
乾清宫是明清的政务重地,后三宫(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的主要建筑。殿内设有金漆九龙宝坐、御案等。清初,该宫曾是皇帝的寝宫,而自清代雍正帝从此宫移居养心殿后,皇帝就不再住这里了。从此,乾清宫成为皇帝经常召见臣仆、藩臣,批阅奏折,选派官吏,接见外国使节,策划镇压起义的活动场所。在清代,该宫也是皇帝死后的暂停灵柩之处。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军机处值房
雍正为军事所需建立军机处
乾隆进一步加大军机处权力
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取消
军机处的设置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考生的观点,必须依据《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集注》书影(南宋·朱熹)
八股取士
举子看榜(程国英作)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
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
全书共56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40万字,描写了近200个人物。
小说假托明,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南山集》狱(想象画)
戴名世(1653~1713),安徽桐城人,中进士,授编修。曾留心明代史事,考订野史。康熙四十一年刊行《南山集》,书中采摭[zhí]方孝标《滇黔纪闻》所载桂王时事,用永历年号。至这月十二日,为左都御史赵申乔疏参。后在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命将戴名世处斩,方孝标戮[lù]尸,是案牵连至数百人。
文字狱
1777年,江西新昌举人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著《字贯》。乾隆帝阅后,认为其中将孔子、康熙、乾隆的名讳并列,“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遂将王家数十人在京斩首,并销毁了包括《字贯》在内的所有王氏著书。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徐骏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喜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诗经·商颂·玄鸟》
《诗经》书影
查嗣庭
维止→雍正
清朝文字狱达到顶峰
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明朝的建立与
君权的加强
清朝的建立与
军机处的设置
明清的八股
取士和文字狱
1.明朝建立的背景
2.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
3.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后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2.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及改国号为清
3.清军入关
4.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八股取士的定义
2.八股取士的危害
3.文字狱的定义
4.文字狱的危害
课堂小结
学 习 与 探 究
课堂讨论:八股取士的危害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书影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
学习活动
1.下列哪些是明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A.建立厂卫制度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2.使皇帝直接控制朝廷军政大权的事件是( )。
A.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 D.设厂卫制度
3.下列有关文字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加强思想控制 B.从明朝开始
C.清朝时达到顶峰 D.阻碍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4.阅读下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
阳之郊所坑者。”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ABD
B
B
学习测评
①以上材料中所说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焚书”是指秦始皇焚毁一切不利于他统治的书籍。
“咸阳之郊所坑者”是指秦始皇活埋反对他的儒生和方士。
答:正确。
①八股取士钳制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狭隘的排他的学习内容和程式化的文章风格,严重地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意识的改造和进步,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考试时以朱熹的著作为主要内容,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束缚于贫乏的内容之中,窒息了人们的思想;
④封建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向臣民撒下了一张网罗人才的大网,在这张大网之下,知识分子成为了顺从皇帝的奴仆和工具。
顾炎武
顾炎武书札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jiàng],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史海拾贝
顾炎武挑战“文字狱”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