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中学多维国际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安塞腰鼓》年级:初2014级 主备课人:向阳 审稿:七年级语文组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2年3月25日 班级: 姓名: 预习案【预习提纲】1、作家作品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刘成章在创作时,特意写下三个大字“勿忘我”,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发展。刘成章的五部散文集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2、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生词写在下面。3、观赏“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说说观看后的感受【预习自测题】1.给加点字注音。亢奋 晦暗 羁绊 冗杂 烧灼 戛然 磅礴 蓦然颤栗 铿锵 安塞 渺远尔后 茂腾腾2、理解词义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3.你对课文了解吗?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预习后的困惑】探究案【预习检测】1、听写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看谁读得最好。【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西北,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有人说过,黄土高原的土层有多厚,它的文化积淀就有多深,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封闭,改革开放后,安塞人仍过着贫穷的生活,可他们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打的那么响?文中有没有宣泄他们情感的一句话?因为他们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2、那样壮阔、火热、豪放的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孕育了这样的力量,可文中为何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清秀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的,这是生命力量的对比。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3、当鼓声戛然而止时,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作者认为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在这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尾有何深刻含义?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鸡啼”来反衬寂静,是激情后留下的一片宁静,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想像的空间。想到安塞人的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想到安塞人的渴望定能实现!所以“另一个星球”,是全新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是全新的生活!4、课文中在大量运用排比的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和短句,找出并分析它们对描写场面、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示例一: 好一个鼓声激越的安塞腰鼓,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作用:运用反复,渲染了气氛,强调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鼓声已深入到观众的心里。 示例二: 好一个舞姿变幻的安塞腰鼓,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作用:通过排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5、“我就是我,我的感悟与众不同”。请用“好一个 安塞腰鼓,你看(听) ”的句式表达出来。6、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你是怎么看的?【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当耳旁响起渺远的鸣啼,假设我们今天教室来的人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老师、学生、记者、商人、演员、军人、农民……)当大家观看了安塞腰鼓这火烈、神奇的舞蹈会受到哪些启迪呢?用“假如我是一名___________(学生、老师、工人、农民、商人、演员、记者……),面对安塞腰鼓我想说 。”来说一句话。检测案1、给加粗字注音。瞳仁(tóng) 亢奋(kàng) 羁绊(jī) 冗杂(rǒng) 烧灼(zhuó) 戛然(jiá) 闭塞(sāi) 束缚( fù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3、模仿下面句子形式造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排比)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比喻)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排比)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比喻)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比喻)⑥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 ( 反问)5、课内阅读: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比喻: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排比和比喻。铺陈展示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3.上述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比原句平淡。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人和鼓的沉静为下文的火烈蓄势。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脉络。2.学习排比、反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3.感受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体会阳刚之美。学习重点:感受文章壮阔豪放的情感美,传递的磅礴力量,激荡的生命。学习难点:品味短句、排比、反复、比喻等语言艺术带来的激昂的节奏美。反思与补充:反思与补充:反思与补充:反思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