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学案设计
年级:初2015级 主备课人:董小明 审稿:七年级语文组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2年9月15日 班级: 姓名: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自学内容:朱自清的《春》
自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
2、朗读背诵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自学提纲
1、查资料,了解朱自清的简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 酿( )( )宛转( )( )黄晕( )( )巢( )
应和( )( ) 蓑衣( )抖擞( )( )笼罩( )朗润( )落地( )
3、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吹面不寒杨柳风:
郎润: 酝酿:
宛转:
4、怎样理解本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
春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0):
5、细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四、自学测评
1、《同不测练考》P32基础检测1-4。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朱自清简介及散文特点。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笔记于书上。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最初以诗出名,长诗有《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现代散文的题材范围比古代散文宽阔得多;是富有幽默的味道;是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
难点: 有感情读颂文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路?
解决办法: 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并模仿朗诵。注音停顿与体验。
第一部分(1):迎接春天——盼春
春 第二部分(2-7):描绘春天——回春
第三部分(8-10):歌颂春天——赞春
拓展点: 查找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并摘抄其中美妙的语句。
解决办法: 教师推荐:《春夜喜雨》等。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初步领略了文章带给我们的春之美。下次课我们将细细品味平平常常的春在他的笔下为何如此美丽。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P33 “文本探究”5-8。
《春》学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 《春》
2、自学目标
(1)熟读文章并背诵。
(2)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
(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三、自学提纲
1、阅读文章3-7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直接笔记在文段中)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比喻原句:
赏析:
拟人原句:
赏析:
排比:
赏析:
四、自学测评
1、如何理解下列句子?
(1)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摘录有关描绘春天的名句。(至少三句)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阅读文章3-7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难点: 修辞手法的作用。
解决办法: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拟人: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拓展点:摘录有关描绘春天的名句。(至少三句)
解决办法: 教师推荐其中几句,督促学生完成笔记。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课堂测评
完成《同步测练考》课外冲浪: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