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5: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 B.铜 C.氖气 D.氯化钠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质量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 C.蒸馏水 D.双氧水
4.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5.一种X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为16,中子数为16,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 B.18 C.32 D.18
6.旅行中,小王发现从湖南带到西藏的密封塑料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塑料袋内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加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7.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河水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9.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17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新型常规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破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导弹之所以有神奇的命中率,是因为制导弹的合金中含有稀土元素钕(Nd)。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钕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钕原子核外有60个电子
B.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g
C.钕属于金属元素
D.钕的原子序数是60
10.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氧可支持燃烧,能用作火箭助燃剂
B.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五氧化二磷 B.金刚石 C.氦气 D.氯化钠
1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氯酸钾 B.空气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13.下列关于原子和元素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核外电子数
B.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核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14.钨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作灯泡里的灯丝。如图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74 B.钨属于金属元素
C.钨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74 D.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83.8g
15.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二、填空题
16.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微粒的有关知识,试分别举出能证明微粒不断运动和微粒间有间隔的实例各一个。
(1)微粒不断运动的实例:________
(2)微粒间有间隔的实例:________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18.中华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1)泡茶用无污染的天然水为最佳。天然水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古时,人们还会收集雪,融成水后泡茶。雪融成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1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请根据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He
X
Y Z
(1)X、Y、Z分别是什么元素呢?请用元素符号填空。
X:___________、Y:___________、Z:___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元素周期表中,Y、Z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_周期;X、Y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
三、课内填空
20.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氧气分子由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同种原子______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______构成分子。
21.元素周期表
1定义:______(每个横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结构:(1)整个表有______个横行(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__个纵行(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8、9、10三个纵行组成一个族),有______个周期和______个族。周期数——原子的______数;同一族具有相同的______数。
(2)每一个周期按______元素、______元素、______元素排列;每个周期,从左到右,______数依次增大。
(3)每一种元素占据一个、每一格包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判断元素种类和状态)、相对原子质量。
3位和元素周期表有关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
22.原子中各种粒子的带电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
原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电子
H 一个单位正电 ______ ______ ______
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N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小结:1在原子中,______数=______数=______数。
2原子______。
23.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金箔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分析以下实验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完成以下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______。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说明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______。
24.在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生成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水是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B、铜属于金属,是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故选:B。
3.A
【详解】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
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种X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为16,中子数为16,则质子数为16,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C。
6.A
【详解】
A、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A正确。
B、气体分子质量没有增加,B错误。
C、气体分子体积不变,C错误。
D、气体分子个数不变,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反应物仅含HgO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错误。
C、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D。
【点睛】
8.B
【详解】
A、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含有溶解氧,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河水中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0;正确。
B、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错误。
C、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钕,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D、左上角的数字为60,表示原子序数为6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0;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A.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态氧可支持燃烧,能用作火箭助燃剂,选项A正确;
B.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选项B错;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选项C正确;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液态空气中的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该获得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选项D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
A、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A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氦气属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D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
A、氯酸钾为盐类由离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有氧分子,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A、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是具有相同的原子核,故B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只占很小一部分,故C正确;
D、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4.D
【详解】
A、钨的原子序数是74,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B、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D、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
由于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成为6+1=7,中子数为8-1=7,因此该原子核成为氮原子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是7,中子数也是7。故选B。
16.
(1)进入花园之前闻到花的香味
(2)物体热胀冷缩
【分析】
(1)
进入花园之前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闻到了花的香味;
(2)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受热,微粒间的间隔变大,物质遇冷,微粒碱的间隔变小。
17.20.18 最右边
【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意义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10,核内质子数是10,核外有10个电子,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8个电子,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边;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8.
(1)混合物
(2)AB
【详解】
天然水是由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雪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故分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填:混合物;AB。
19.O S Cl 三 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
(1)分析元素周期表可知,X是第二周期,第VI主族,即X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6个电子,故X的原子序数是8,该元素符号为O;则Y就应该是第三周期的第VI主族,原子序数为16,该元素符号为S;Z应该是第三周期,第VII主族,原子序数为17,该元素符号为Cl。
(2)根据(1)中分析可知Y、Z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X、Y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0.原子 氧原子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 能 也能
【详解】

2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7 周期 18 族 7 16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原子序 张青莲 道尔顿 门捷列夫
【详解】

22.0 1 1 8 8 8 8 11 12 11 11 核电荷 核内质子 核外电子 不显电性
【详解】

23.
(1)原子之间与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金原子核带正电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
【详解】

24.水分子 氢原子 氢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详解】
通电分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在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氢原子,生成的新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该实验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