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4)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4)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6: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4)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黄金搭档能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其中的钙、铁、锌、硒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C.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符号为Eu
C.铕属于金属元素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一卉能熏一室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0mL水和2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0mL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D.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的体积小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大小
C.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9.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n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
A. B. C. D.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时不方便,人们一般用相对原于质量表示
11.我国推广食用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这里的“碘”指的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12.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如图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左边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右边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有间隔
C.H2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的是
A.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铁原子之间有间隔
C.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1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S-2
C.①④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15.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氢气球被挤压后,体积变小 受压情况下,氢原子间间隔变小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氧分子比氮原子大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图一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
17.完成下列框图。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18.构成物质常见的三种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据表回答问题:
(1)“方格”给出的硅元素应该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位置(选填数字),它属于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你还可以知道硅元素原子的________(选填“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14。
20.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_____。
③当a=13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
21.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____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③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三、简答题
22.(1)“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试根据下列现象, 从分子角度解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_____
(2)化学中有许多“1+1<2”的现象,如1mL酒精和1mL水混合,其总体积小于2mL,原因是_____。
23.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
(2)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
(3)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过程______。
24.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在实验中,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氧气。请利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
(1)拉瓦锡完成的氧化汞分解这一反应的微观过程_____;
(2)“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不是巧合_____。
25.用事实来证明分子的特性: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小。请再举二例说明分子的另外两个特性:
(1)分子是不停运动的:______;
(2)分子间有间隔: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其中的钙、铁、锌、硒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2.B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3.A
【详解】
A、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质子数等于6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52-63=89,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铕元素的符号为Eu,B正确。
C、铕带“钅”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
D、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D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所以一朵花的香味会充满整个屋子,故A正确;
B、分子永不停息的做运动,不会因为宏观条件的改变而停下来,故B错误;
C、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同,化学性质就不同,故C正确;
D、由于分子间隔,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各自进入了各自的间隔当中,其体积会小于40mL,故D正确。
故选B。
5.D
【详解】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稀有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200mL水和200mL的酒精混合,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间隔,则200mL水和2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0mL,故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花香分子运动被人闻到,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C正确;
D、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不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原子和分子均能构成物质,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选项A错误;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运动形式和间隔的大小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选项B错;
C、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选项C错;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为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针对化学变化的说法,但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错误;
B、在不确定分子、原子种类的情况下,不能比较其大小,如氢分子比铁原子小,故选项错误;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A。
10.C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正确;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相互抵消,不显电性,正确;
C、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例如有些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错误;
D、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时不方便,人们一般用相对原于质量表示,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这里的“碘”不是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12.A
【详解】
A、该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能得出此结论,符合题意;
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能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C、左边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右边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能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
A、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A正确。
B、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铁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B正确。
C、汽油挥发,分子间隔变大,C错误。
D、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故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D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③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④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硫离子,表示为:S2-,符合题意;
C、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A、氢气球被挤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受压情况下,氢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氧分子比氮原子大,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比铁原子小,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不能再分;而不是所有情况下,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错误。故选B。
16.87.62 C A BC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填:87.62;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C,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但它只有一层,是相对稳定结构,故填:C;
(3)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而BD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它们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属于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填:A;BC。
17.质子 电子 离子(分子) 分子(离子)
【详解】
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
原子可以和分子、离子相互转化,分子、离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18.原子 分子 离子
【详解】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故填:原子、分子和离子。
19.
(1) ④ 非金属
(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
(1)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4主族,即位置④;硅的汉字名称偏旁为“石”字,所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④;非金属;
(2)
14在硅元素周期表的左上角,是硅元素的原子序数,即硅原子的质子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填: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
(1) 原子 分子 离子
(2) 10 阴离子 O2- Al3+
(3)C
【分析】
(1)
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2)
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10;
②当a=8时为氧元素,该粒子是氧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氧离子,为阴离子,符号为O2-
③当a=13时为铝元素,该粒子为铝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形成的铝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Al3+
(3)
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错误;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错误;
C、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点睛】
21.8 Cl- BC 最外层电子数 abcd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详解】
(1)①质子数=原子序数,18号元素是氩元素,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得失电子,故D表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X=18-2-8=8;
C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阴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7号元素是氯元素,该粒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所以是Cl-;
②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A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a、由“石”字旁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根据图可知,硒的质子数是34,符合题意;
c、质子数是34,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34-2-8-6=18,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符合题意;
故选abc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基本的元素概念和原子概念进行辨析即可。
22.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详解】
(1)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所以花香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人的鼻腔中,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 
(2)1mL酒精和1mL水混合,其总体积小于2mL,原因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混合后部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部分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间隔中,因此总体积小于原来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
2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越大分子之间间隔越小 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汞,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详解】
(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太阳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越大分子之间间隔越小;
(3)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过程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汞,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24.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氧原子,汞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汞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 正确 。
【解析】
【详解】
(1)拉瓦锡完成的氧化汞分解这一反应的微观过程: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氧原子,汞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汞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氧分子;
(2)“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不是巧合,是必然结果。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5.湿衣服能变干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L
【解析】
【详解】
(1)湿衣服上的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所以湿衣服能变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1)湿衣服能变干;(2)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