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0 09: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戎”、“诸”的书写。区分“折”的读音。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信然”、“竞走”的意思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信然”、“竞走”的意思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难点
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
1.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始课文
1.读正确,读出节奏。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测读文的情况。指导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4.抽测重点词的理解: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李〕李子。〔曰〕说〔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相地跑过去。〔走〕跑。
〔唯〕:只有。〔信然〕真的是这样。
三、感悟文章
1.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小组交流。
3.出示译文,学生对照读,体会文言文的精妙。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4.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
5.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指导背诵。
四、拓展
1.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看出他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2.《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许多孩子 王戎 原因
争先恐后地摘李子 没有动 一定是苦李子
教学反思
1.四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读起来有困难,对于字句的理解更是难。教学中我采取逐字逐句的理解,想让学生弄明白每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这样就简单多了。
2.教学中,以“细读课文——感悟文章——理解内容——指导背诵”的步骤展开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扎实认真的开展交流探究,使学生的“读、议、说、写、背”都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