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件(共37张PPT)+素材+练习(有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件(共37张PPT)+素材+练习(有解析)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0 13:35:29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
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
凡是________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与波形图:噪声的波形是________的,如图甲所示。乐音在示波器中的波形是很________的,如图乙所示。
甲      乙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们常以________(符号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
2.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____dB。
(2)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________dB。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三、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的________。
2.阻断噪声的________。
3.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锦州)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没有振动 B.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纹锁依据声音的音调进行识别 D. 给机器加橡皮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21·常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 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
C. 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教室的门宽约80cm
3.(2021·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 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 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4.(2021·武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 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5.(2021·黄石)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6.(2021·深圳)下列有关声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B. 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 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 图丁,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少噪音
7.(2021·自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 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 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2021·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
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二、填空题
9.(2021·宜昌)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0.(2021·十堰)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11.(2021·吉林模拟)小轩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音乐声,他根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出这是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12.(2021·扬州)2020年12月11日,扬州进入高铁时代,在高铁上行驶的动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________ ,靠近村庄的铁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G8264次列车从扬州东站至宝应站用时27分钟,铁路线长约94.5km,其平均速度约是________km/h。
13.(2020八上·顺德月考)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14.(2020八上·叶县期中)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 目中的一个画面∶在塑料桶底钻 一 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时,会发现纸杯纷纷落下,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在观看节目时“入座即静”,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5.(2020八上·襄州月考)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三、解答题
16.(2016八上·安顺期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0八上·揭阳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_____(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
18.(2020八上·北京期中)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________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________(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19.(2019八上·山西期中)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1.无规则 2.妨碍 干扰 3.杂乱无章 有规律
二、1.分贝 dB 2.(1)0 (2)30~40 (3)90 (4)70 (5)50
三、1.产生 2.传播 3.人耳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不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C不符合题意;
D.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使机器的振动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答案】 D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4m/s=14.4km/h,此速度严重低于高速公路上对小轿车限速,A不符合题意;
B.击鼓时,力量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一般学校教室门的宽度为70cm~100cm,教室的门宽约80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3.【答案】 C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减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直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4.【答案】 D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
(2)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声的传播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
(4)蝙蝠靠超声波传递信息。
5.【答案】 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A错误,符合题意;
B.“遥招手”让人不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说话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6.【答案】 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由于装水的质量不同,因此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
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声源处减少噪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利用的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据此分析判断。
7.【答案】 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长笛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音调与频率有关,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v固>v液>v气 , 声波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慢,C不符合题意;
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答案】 A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A符合题意;
B.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道,相同时间内,上图物体振动的次数比下图物体振动的多,即上面的频率高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C不符合题意;
D.自然灾害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因此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的音调高低和频率有关;次声波可以预报自然灾害。
二、填空题
9.【答案】 响度;声源
【考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0.【答案】 声源;响度;空气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消音靴减少噪声产生,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这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1.【答案】 音色;传播过程中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1)小轩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音乐声,他根据声音的特点,也就是音色判断出这是吉他声;
(2)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从人耳处减弱;②从传播过程中减弱;③从声源处减弱。
12.【答案】 减小空气阻力;传播过程中;21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在高铁上行驶的动车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小迎风面积,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靠近村庄的铁路两侧安装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列车从扬州东站至宝应站平均速度约是v= 210km/h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13.【答案】 振动;空气(介质);噪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唱歌时声带会振动,所以用手摸喉头振动;声音通过空气可以传播到其它同学的耳朵;声音影响了小娟的学习,所以此歌声对
就是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噪声。
【分析】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4.【答案】 能量;声源
【考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纸杯被击落,是声波对纸杯做了功,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观看节目时“入座即静”,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5.【答案】 乙;甲
【考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分析】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把波形有规律的称为乐音,波形没有规律的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成为噪声。
三、解答题
16.【答案】 解:从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上考虑:(1)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植树造林,在高速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这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的传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四、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变小;不能
(2)介质;真空
(3)C
(4)340m/s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介质慢慢变少,故声音慢慢变小;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没有了介质,我们将听不到声音。(2)以上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真空不能传声。(3)上述的实验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处理,C选项符合题意。(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空气的逐渐抽出,声音逐渐变小;推理可得,空气全部抽出后,在外侧听不到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4)一般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8.【答案】 (1)转换法
(2)袜子
(3)阻断噪声传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分析】(1)转换法是把一种不明显、不容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一种容易测量的量;
(2)距离越短,说明物体的隔音效果越好,结合数据分析求解即可;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9.【答案】 (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1)选择闹钟作为声源,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选择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作为隔音材料;(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3)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实验结论: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故答案为:(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分析】(1)探究阻止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的器材为: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等;
(2)通过不同材料对声音的传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究传播声音的效果;
(3)表面粗糙的物体阻止噪声效果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第2章 第4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引入-新知探究-课堂总结-课堂练习
声的利用
声能传递信息
声能传递能量
回声定位——声呐
医学检查——B超
穿透能力——超声波探伤仪
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去除结石
知 识 回 顾
演示:观察泡沫塑料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图和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你发现了什么?
刮玻璃产生的噪声波形图
音叉产生的乐音波形图
物理学中是怎么规定噪声和乐音的呢?
导 入 新 课
1.通过体验和观察掌握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通过体验和观察,知道控制噪声的思路。
学 习 目 标
1. 乐音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人们把物体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做乐音。
2. 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
知识点 噪声的来源
1
探 究 新 知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
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
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  
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
3. 噪声的来源
探 究 新 知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娱乐场所的音乐声,都是噪声。
说明: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角度来看却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
探 究 新 知
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商场里的喧闹声
深夜的练琴声、鼾声
各种车辆行驶时的马达声
车辆的鸣笛声
车辆急刹车的声音
打雷声、风声
空调运行的声音
工厂中机器设备运行的轰鸣声
这些声音会使人烦躁焦虑,影响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
探 究 新 知
1.下列关于乐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D.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1.A 【解题思路】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来说,即使是乐器发出的非常悦耳的声音,若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B、C、D均正确.
典型例题
答案
2.如图所示为两个声音振动时的波形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声音中属于乐音的是    .

2.【参考答案】 乙
【解题思路】 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所谓“有规则振动”是指呈周期性变化.
典型例题
答案
3.[2021河北邯郸临漳期中]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3.D 【解题思路】 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其他人的学习,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优美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或者休息,就会成为噪声,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听众的目的是听演讲,因此演讲声不是噪声.故选D.
典型例题
答案
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4.D 【解题思路】 A项不妨碍比赛,还能鼓舞球员士气;B项可烘托音乐气氛;C项可判断故障.故A、B、C项都不属于噪声.D项干扰了其他同学学习,属于噪声.故选D.
典型例题
答案
(1)分贝(d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知识点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2
1. 噪声强弱的等级
0dB 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50~60dB 保证休息和睡眠
70~90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
90dB以上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疾病
150dB 鼓膜会破裂出血失去听力
探 究 新 知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①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②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
探 究 新 知
1.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不是没有声音。
2.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不是0dB( 难以做到 ),而是30~40dB。
3.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2. 噪声的危害
探 究 新 知
5.[202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如图所示,许多路口都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它所测定的声音特性及其单位是(  )
A.响度 Hz  B.音调 Hz 
C.响度 dB  D.音调 dB
5.C 【解题思路】 噪声监测器能测定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dB)表示.
典型例题
答案
6.下列对“0 d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 dB说明物体不振动
B.0 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
C.0 dB说明频率低于20 Hz
D.0 dB说明频率高于20 000 Hz
6.B 【解题思路】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与响度有关,与频率无关.0 dB是人们听觉的下限,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故B项正确.
典型例题
答案
7.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 dB B.50 dB
C.90 Db D.110 dB
7.C 【解题思路】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故选C.
典型例题
答案
《北京晚报》(2001年12月25日)报道
采石场机器轰鸣 养殖场牲畜“发疯”
房山一农民2000年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荒山并办起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2001年11月,村里的养殖场边上又建起了一座石子厂。石子厂每天机器日夜轰鸣,噪声不断,结果养殖场内的牲畜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的不进食;有的无睡眠;还有的牲畜到处乱窜,相互哄挤,造成部分小鸡骨折,许多小猪被踩死。眼看着损失与日俱增,养殖场主急在心头,一怒之下将石子厂告上了法院,要求消除噪音并赔偿经济损失60000元。
《生活时报》(2000年2月17日)报道
首都机场的噪声吵得附近村庄的母鸡不下蛋,原因是震耳欲聋的飞机声吵乱了正常生活。
首都机场距管头村只有两公里,村民们饱受噪声之苦。雷鸣般的噪声响起时,村民们饲养的狍子吱吱乱叫,互相撕咬;西瓜棚的薄膜被掀起。受害最深的当属学生,飞机掠过时,老师停止讲课,大家捂住耳朵,有时飞机的起落频繁到不足一分钟一架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管头村有村民20余户900人,多于一半的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此外,顺义岗山、枯柳、回民营三村也同样受噪声干扰。
《生活时报》(2001年12月27日)报道
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研究表明: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和损伤,而且也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的人易患高血压,所以专家称噪音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振动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鼓膜振动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______
______
(消声)
(隔声)
(吸声)
知识点 控制噪声
3
探 究 新 知
1. 控制噪声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摩托车的消声器
禁止鸣喇叭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探 究 新 知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植树种草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等。
探 究 新 知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带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用手捂住耳朵
探 究 新 知
8.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耳塞塞住耳朵继续睡,丙同学到歌厅要求他们将音量放低.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减弱,乙在    减弱,丙在    减弱.丙同学说:“如果我们在月球上就听不到这烦人的噪声了.”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
    .
8.【参考答案】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声源处 真空不能传声
【解题思路】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用耳塞塞住耳朵继续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他们将音量放低,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丙同学说:“如果我们在月球上就听不到这烦人的噪声了.”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典型例题
答案
9.【关注科技物理】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无法判断
9.B 【解题思路】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被空心玻璃棉吸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
典型例题
答案
10.[2020河北承德期末]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通常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0.D 【解题思路】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C均不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典型例题
答案
11.[2021河南驻马店驿城区期中]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1.B 【解题思路】 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会干扰学生上课,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并不能防止周围环境的噪声进入人耳;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出噪声的大小,并不能减弱进入人耳的噪声;戴上耳罩的确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接收老师的授课内容,故只有在教室周围植树最合理.故选B.
典型例题
答案
噪声
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
控制
概念
来源
物理角度
环保角度
自然界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
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课 堂 总 结
1.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1.C 【解题思路】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四幅图可以明显看出,只有C图的振动图形是无规律的.故选C.
答案
课 堂 练 习
2.《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采用了哪种途径来减弱铃声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  )
A.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
B.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
D.盗铃者采用“掩耳”的方法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
2.C 【解题思路】 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选C.
3.[2021华中师范海南附中期末]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C 【解题思路】 控制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叫邻居不装修房子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A不可行;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更加干扰学习和生活,故B不可行;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合理可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可行.
答案
课 堂 练 习
4.近年来,因广场歌舞声扰民引发的纠纷经常见诸媒体.相关部门对广场舞采取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和限设备的“四限条例”,“四限条例”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4.【参考答案】 声源
【解题思路】 对广场舞采取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和限设备的“四限条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课 堂 练 习
5.[2021江苏泰州姜堰区期末]中国最年轻的兵种是特种兵(如图所示),他们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5.【参考答案】 声源 响度 
【解题思路】 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减小声音的响度,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答案
课 堂 练 习
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大雪过后为什么很寂静
你是否留意到:一场大雪,人们会感到大自然万籁俱静.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 为什么雪在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 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出口反射回大自然,而大部分波的能量则被雪吸收掉了,所以出现了雪后万籁俱静.当雪被人踩过后,原本新鲜蓬松的雪就会被压实,从而减小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1)大雪过后很寂静的原因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某建筑顶端和四周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的结构具有降低杂音的作用.猜想一下这些材料应该
是    (填“松软”或“坚硬”)的.
课 堂 练 习
6.【参考答案】 (1)C (2)松软
【解题思路】 (1)由题意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出口反射回大自然,而大部分波的能量则被雪吸收掉了.即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选C.
(2)某建筑顶端和四周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具有降低杂音的作用.由(1)可猜想,这种材料应该是松软的.
答案
课 堂 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