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件(共48张PPT)+素材+练习(有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件(共48张PPT)+素材+练习(有解析)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0 14:00:39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2章 第2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引入-新知探究-课堂总结-课堂练习
1.通过了解声音的特性,掌握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 习 目 标
认识声现象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声速
知 识 回 顾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为什么我们接电话时,能通过对方的声音,知道对方是谁?
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音调、响度及音色。
导 入 新 课
1.音调: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
点击画面
播放
知识点 音调
1
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听起来尖脆,音调高;有的听起来低沉,音调低。
探 究 新 知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探 究 新 知
2. 实验探究: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动 手 做
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音调的高低
注意:三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分别约为 和 ,再次拨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填入表格中

较低
更低


更慢
探 究 新 知
实验结论
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高低,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钢尺发声的音调越低,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
探 究 新 知
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特点
口哨声 尖脆、刺耳
军号声 尖脆、嘹亮
小鸟的叫声 尖细、婉转
牛的叫声 低沉、粗壮
跑车发动机的声音 低沉、震耳
海浪的声音 低沉、震撼
音调高
音调低
探 究 新 知
点击画面,播放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物体的振动频率
长短、粗细、厚
薄、松紧
探 究 新 知
3. 实验探究: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意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定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探 究 新 知
总 结
20Hz
20000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 声
次 声
探 究 新 知
4. 实验探究:
超声波和次声波
1.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 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2.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 听不到的)
总 结
探 究 新 知
你知道蝙蝠是怎样判断目标的位置的吗?
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探 究 新 知
火山
地震
风暴与海啸
次声
探 究 新 知
1. 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 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4. 发生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时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这些声音,例如狗、大象等;有些动物可以发出超声波,例如海豚、蝙蝠等;有些动物可以发出次声波,例如大象。
探 究 新 知
演示实验:音调与波形的关系。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
探 究 新 知
1.如图所示,用尺子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3)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频率    ,音调越高.
1.【参考答案】 (1)慢 低 低 (2)快 高 高 (3)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越高
【解题思路】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典型例题
答案
2.[2021河北石家庄四十一中月考]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600次,频率
是    Hz,人的听觉范围在    Hz到    Hz之间,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
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2.【参考答案】 300 20 20 000 能 
【解题思路】 频率指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600次,频率是300 Hz.人的听觉范围在
20 Hz~20 000 Hz之间.该种昆虫的翅膀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人类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典型例题
答案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 。
点击画面
播放
知识点 响度
2
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即响度大。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 都是指响度
探 究 新 知
2. 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演示1:
(1)把系好乒乓球的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探 究 新 知
现象:用较大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用较小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
探 究 新 知
实验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
探 究 新 知
在该实验中,我们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幅度不同,然后通过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距离来间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放大法,放大法是转换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3. 振幅
(1)定义: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物理学中
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响度决定于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探 究 新 知
4. 振幅与波形图
观察比较两个波形图发现:左边的振幅_____,响度____,右边的振幅_____,响度_____。
o
振幅
振幅
时间
时间
o




探 究 新 知
5. 影响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
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与响度的大小有关外,还与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响度越小、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__________。
越小
看图讨论,生活中喇叭为什么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
用喇叭或者管状物传递声音,没有增大声音的响度,只是减少了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强传声效果。
探 究 新 知
9.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到响度效果的是(  )
A.振幅 B.频率
C.接收者与发声体的距离 D.声音的发散程度
9.B 【解题思路】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A、C、D三项均有关系,频率影响的是音调的高低,故选B.
典型例题
答案
11.为了不影响小红学习,妈妈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这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B 【解题思路】 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典型例题
答案
12.[2021河南漯河郾城区期中]如图是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四根橡皮筋,    (填写字母代号)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    不同.
12.【参考答案】 a 响度
【解题思路】 四根橡皮筋的长度相同,a橡皮筋最细,越细的橡皮筋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a橡皮筋的音调最高;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用力越大,橡皮筋的振幅就会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典型例题
答案
1. 音色反映了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响度都相同,它们的声波也有所区别,这是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决定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自身因素。
例如: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
知识点 音色
3
探 究 新 知
3. 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
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l( do)的波形图。
音叉
钢琴
长笛
观察声音波形可以知道,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探 究 新 知
4. 音色差异的利用
(1) 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在欣赏交响乐时,人们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内部是否有裂纹、机器运转是否正常等。
探 究 新 知
5. 声音的三特性
含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音调高:清脆、尖细
音调低: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 结构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探 究 新 知
13.音色可以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一般     (填“相同”或“不同”).
13.【参考答案】 不同
典型例题
答案
14.[2021河北保定曲阳期中]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4.C 【解题思路】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辨别乐器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典型例题
答案
15.[2020广西贵港覃塘区期中]如图所示,成都是川剧发源地.川剧常见的乐器有堂鼓、大锣、小锣、唢呐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观众所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15.【参考答案】 音色 空气
典型例题
答案
1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
16.【参考答案】 甲和丙 
【解题思路】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典型例题
答案
17.如图所示为相同时间内的两波形图,对比可知,图    应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
17.【参考答案】 乙 图乙中振动的频率高,音调高,而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典型例题
答案
18.如图a、b表示的是两音叉的发声特点,其中音调高的是    ,如图c、d表示的是同一音叉两次的发声特点,其中    的响度大.
18.【参考答案】 a c
【解题思路】 如题图所示,a比b振动得快,故a的音调高;c比d振幅大,故c的响度大.
典型例题
答案
乐音和乐器
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人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编钟
科 学 世 界
乐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虽然各种乐器看上去千差万别,音色和演奏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所有乐器的物理原理都是—样的: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扩 展 延 伸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响度
音色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定义: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课 堂 总 结
1.[2020福建中考]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震耳欲聋 B.声如洪钟
C.轻声细语 D.鼾声如雷
1.C 【解题思路】 震耳欲聋、声如洪钟、鼾声如雷均形容声音的响度大,轻声细语形容声音的响度小,C符合题意.
答案
课 堂 练 习
2.[2020江苏南通中考]如图所示,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B 【解题思路】 用湿手摩擦杯口时,杯子振动发声,只改变杯中的水量,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故选B.
答案
课 堂 练 习
3.[2021河北石家庄新乐期中]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用另一部手机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3.D 【解题思路】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
答案
课 堂 练 习
4.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C.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4.B 【解题思路】 听诊器的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散失,使用听诊器能够增大声音的响度.故选B.
答案
课 堂 练 习
5.【关注传统文化】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用相同的力度敲击这些钟时能发出不同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    (填“振幅”或“频率”)不同.
5.【参考答案】 音调 频率 
【解题思路】 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大小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答案
课 堂 练 习
6.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笛内空气柱    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当用力吹笛时,主要改变了笛子发出声音的    .
6.【参考答案】 振动 音调 响度
【解题思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嘴对着吹孔吹时,引起笛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改变了发声体的长度,改变了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当用力吹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变大,则响度变大.
答案
课 堂 练 习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______。
2.频率
(1)定义:物体______内振动的次数。
(2)单位:______,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3)物理意义:频率可以反映声源振动的______,频率越低,音调______。
(4)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
(5)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
(6)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
3.音调的影响因素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________,频率低则音调________。
二、响度
1.定义:物理学中,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
2.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物体的振幅______,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2)距离:人距声源______,声音越______,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三、音色
1.定义: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征。
2.影响因素:
与发声体的本身有关。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四、声音的波形图
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就能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图形曲线中单位时间内的__________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______的大小。
一、单选题
1.(2021·阜新)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2.(2021·永州)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举行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音乐晚会。关于音乐晚会上各种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提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 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钢琴声和二胡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D. 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区分的
3.(2021·成都)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B. 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 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
D.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4.(2021·广安)“五一”期间,某景区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喧闹的游客进行劝导:“请不要高声喧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工作人员利用声音向游客传递信息
C. “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5.(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6.(2021·和平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则可听到钢尺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7.(2021·从化模拟)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甲、乙两个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同一仪器后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音调比乙低 B. 乙的振动频率比甲低
C. 甲的响度比乙高 D. 乙的振动幅度比甲小
二、填空题
8.(2019八上·郑州月考).河南省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会定期行编钟演,演者按音谐敲打就可以谱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越________;改变敲击的力度,就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观众能听到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9.(2020八上·蜀山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全程不采用声呐系统测距,这是因为 ________;笛子在演奏过程中,改变手指堵孔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乐音的________ 。
10.(2020八上·清城期末)小刚在环境幽静,鸟语花香的飞来湖公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听到“鸟语”能区分鸟的种类,主要是根据他们声音的________不同;若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2020八上·淮北期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防控宣传工作扎实有效,为了让人们及时了解疫情防护知识和疫情发展动态,各地纷纷利用如图所示的扩音器进行宣传。用扩音器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2021·烟台)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
三、解答题
13.(2019八上·永吉期中)当你向远处喊话时,为了能让远处的人听清楚你说的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要写出2个)
14.(2019八上·通州期中)小聪课余时间“解剖”一只旧口琴,他发现一溜铜制发音簧片,而且发出低沉声音和尖细声音位置的簧片外形上有很大差异,由左到右簧片逐渐变短变薄,如图所示。请你就这个发现提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四、作图题
15.(2020八上·松江月考)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的声音波形图。
五、实验探究题
16.(2019八上·郑州月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 1.50 2300
2 30.00 2.00 1250
3 48.50 2.50 650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_。
(2).敲击时,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填编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___。
(4).若再增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0.00cm和2.00cm的金属管来探究管子发出声者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需将这根金属管与上面编号为________的金属管比较。
17.(2020八上·惠城期末)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________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________;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________的关系?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________的问题。
(4)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一、1.高低
2.(1)每秒 (2)赫兹 (3)快慢 越低
(4)20 000 Hz (5)20 Hz
(6)20 20000
3.高 低
二、1.强弱 2.幅度 3.(1)越大 (2)越远 小
三、2.材料 结构
四、波峰(波谷) 幅度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音的三特性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即音调高。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2.【答案】 B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声是小提琴的琴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B符合题意;
C.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够区分钢琴声和二胡声,就是通过音色辨别的,C不符合题意;
D.“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3.【答案】 B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将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符合题意;
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只是在人耳出减弱噪声,而不能消除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吹笛子时,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气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4.【答案】 B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工作人员利用声音向游客传递信息,不要大声喧哗,B符合题意;
C.“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不符合题意;
D.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显示声音的响度大小,不能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大小是响度。
5.【答案】 B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合唱声是由合唱者声带振动产生,A故错误;
B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大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6.【答案】 B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等。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7.【答案】 A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由振动频率影响,响度由振动幅度影响,由图可知乙的振动频率较大即乙的音调更高,二者振动幅度相同即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A。
【分析】对于声音的波形图,上下的最大距离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上下间隔越大声音的想读就越大,左右的间隔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调,左右的间隔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波的形状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色。
二、填空题
8.【答案】 低;响度;空气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编钟越大,越不容易振动,音调越低;改变敲击的力度,振幅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就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观众能听到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分析】振动的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改变,声音的响度改变,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9.【答案】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全程不采用声呐系统测距。吹笛子时,改变手指堵孔的位置,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10.【答案】 振动;音色;变大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听到“鸟语”能区分鸟的种类,是通过它们的音色不同进行辨别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1.【答案】 响度
【考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用扩音器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更多的人都能听到宣传的内容。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不同。
12.【答案】 空气柱;音调;响度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三、解答题
13.【答案】 解:使用喇叭或用手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
【考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可使用喇叭;另外用手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所以远处的人才能听得更清楚。
【分析】减少能量的损失,可以使声音传播的更远。
14.【答案】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度(薄厚)有关吗?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个口琴左端是发出低沉声音的吹孔,右端是发出尖细声音的吹孔,这两种声音是音调的不同,从左到右簧片逐渐变短变薄,这样我们可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度(薄厚)是否有关。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四、作图题
15.【答案】 解:如图所示:
【考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响度和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则说明振幅是原来的一样,故声音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分析】对于声音的波形图,上下的最大距离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上下间隔越大声音的想读就越大。
五、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19.72cm
(2)振动;3
(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4)2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1号管的长度为19.72cm。(2)敲击时,声音是由管子的振动产生的,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所以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0.00cm和2.00cm的金属管,若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应控制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应选择2号管子。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越长,音调越低;
(3)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应利用控制变量法;
(4)若探究长度对音调的影响,应控制直径相同。
17.【答案】 (1)材料;长度;ad
(2)粗细
(3)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4)ac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长度,故应选择琴弦ad。(2)琴弦a和b的材料、长度和松紧度相同,粗细不同,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3)琴弦c和d的粗细和松紧度相同,但材料和长度都不同,若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不科学的,该同学探究过程中没有控制琴弦材料相同。(4)琴弦ac的长度、粗细和松紧度都相同,材料不同,故可以选择琴弦a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分析】(1)探究音调和物体长度关系时,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物体进行实验;(2)当材料和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可以探究音调和横截面积的关系;(3)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4)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可以探究音调高低和材料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