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解析:按照理想的要求,要做好这道题,应在掌握这四人物主要成就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析、比较,仔细甄别,然后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但实际上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排除法。只要能明确紫禁城在北京是明清时期的皇宫,这样就把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排除了,同时,根据时间顺序,清朝的两位皇帝必然被排除,这样就只剩下明成祖一人了。
答案:D
2.明清时皇帝住的地方是在( )
A.京城 B.皇城 C.紫禁城 D.外城
解析:本课有关的地点太多,但我们要知道北京城由外到里有三重:京城、皇城、宫城,而明清皇帝住的是紫禁城。
答案:C
3.下列书籍中属于明朝创作的有( )
①《齐民要术》 ②《农政全书》 ③《梦溪笔谈》 ④《天工开物》 ⑤《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解析:《齐民要术》是南北朝贾思勰所著,《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
答案:C
4.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于2004年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指( )
A.秦朝时的长城 B.汉朝时的长城
C.明朝时的长城 D.清朝时的长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可知,题中所说的长城是明朝时期的长城。
答案:C
5.明中期,国家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
A.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B.巩固北部边防
C.维护边境安定 D.阻绝边境走私贸易
解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国家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维护边境安定。
答案:C
6.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农政全书》有关的历史知识。《本草纲目》和《千金方》都是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科技著作,只有《农政全书》属于农学著作,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
7.下图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图,它是( )
A.唐都长安城 B.北宋东京城 C.元大都 D.明北京城
解析:明北京城平面图从内向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万岁山也是北京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答案:D
8.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千金方》
解析:明朝的李时珍用毕生精力写成《本草纲目》一书,该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答案:A
9.(2005湖北随州中考,6)下列关于《天工开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介绍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
D.国外都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考查对《天工开物》的掌握情况。回忆所学知识并结合选项分析可知,A、B、D三项叙述都符合史实,C项则属于《农政全书》的内容,故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10.(2005海南海口中考,4)孟子和宋应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但他们都共同关注(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手工业技术的总结
C.“仁政”治国 D.依法治国
解析: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的思想,这和宋应星“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观点是相同的。
答案:A
11.“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这种现象只能发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中的一句话,另外也可以根据“甘薯是在明朝得到推广种植”的这一史实确定该题的答案是D项。
答案:D
12.读右图,请完成:
(1)右图中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2)他最有名的著作是什么?该书属于哪一领域?
解析:此题考查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判断出该图是李时珍头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李时珍。明朝。?
(2)《本草纲目》。药物学领域。
13.右图是明长城,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明长城东、西起止点分别在哪一个地方?
(2)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保护长城?
解析:秦长城和明长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爱护、保护长城。
参考答案:(1)鸭绿江、嘉峪关。?
(2)明长城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而秦长城相对简陋些,防御重点也在西部。?
(3)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长城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把合理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资源来创造经济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14.阅读下列材料:
(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纲目》品类既烦(繁),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缺,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藁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请完成:
(1)材料中“时珍病之”是指什么?
(2)为写作《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怎样“穷搜博采”的?
(3)《本草纲目》有何价值
解析:读懂文言文史料的大体意思,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李时珍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参考答案:(1)以往药物著作关于药物的记载,常有不准确或混乱之处,李时珍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
(2)他研读了大量医书,走访了许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3)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药物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被译成许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公司与某大学共同开发的《本草纲目》全文检索系统(电子版),采用现代化多媒体及信息处理技术,让“古树发新芽”。它缩短了古今的时间距离,使古代的医学巨著,乘上了光与电的特快列车,人们可以循着它找寻古人在医学、病理、治疗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知识足迹,以借鉴历史,开创更加辉煌的医药学的未来。
材料二:中药是中国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之一,大部分来源于野生植物和动物。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药发展的前景却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野生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
请完成:
(1)现代多媒体和信息处理技术让“古树发新芽”,给你什么启示?
(2)请你给某公司与某大学共同开发的《本草纲目》全文检索系统拟定一条广告词。(要求广告词中含有《本草纲目》成书朝代或者作者的有关信息)
(3)就如何解决材料二中提到的中药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从史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李时珍的古代医学成就和现代医学科技成就联系起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富有创新意识。该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启示一:祖国古代医学等文明成果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启示二: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可以和谐发展。启示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弘扬古代文明成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等等。?
(2)“电子检索,本草纲目”“李时珍坐诊互联网”等。?
(3)建议一:进行人工栽培;建议二:寻求替代品种,等等。(共20张PPT)
第23课 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代科技巨著的涌现
自然科学成就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 宫 鸟 瞰 图
万里长城
长城由城墙、敌台、烽火台、关城四个部分组成。长城的城墙高大坚固,有比较齐全的防御设施。城墙上有宇墙、垛口、和瞭望洞,每隔数百米便有一座敌台,敌上层可以守卫射击,下层可以居住士兵和储存粮械。在长城内外沿线山势险要处或交通要冲,还建有许多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 关城是长城的重要防守据点,都建在地势险要之处。如山海关、嘉峪关等。关楼凌空,昂首云天、巍峨庄严,虎视远方,蔚为壮观。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嘉 峪 关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一、明清前期我国主要的自然科学成就有哪些?
二、明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的东西端点分别在哪里?
三、“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指什么?
束
月
廣渠
秦长城
匈
奴
辽东o
秦
咸阳
明长城
嘉峪关
山海关
明
草林
天工開物
先生投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
①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②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①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③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明长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宫;③李时珍和《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
难点: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教学 方法]
运用多媒体,在阅读、观赏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
2、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纲目》
1、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三、《天工开物》
1、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