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期末复习 必杀260题
必杀 06 材料题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5题)
一、2011年课标:(七上第1单元核心知识点)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紧扣核心知识点精编15题
(基础)1.(2019·江苏省初一期中)北京人
材料一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材料二 “北京人”的化石和遗存物(下图)
(1)依据材料一、二,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们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2)由上述探究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基础)2.(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
(2)观察材料二的图一,分析北京人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提升)3.(2019·枣阳市阳光学校初一月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食物话变迁)
(2)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3)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4)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基础)4.(2020·北京初一课时练习)以下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达98种,这些化石分别埋藏于猿人洞沉积物不同的层面中。北京猿人遗址第8层和第9层中,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截断的鹿角尖,据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
材料三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四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
(1)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材料三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3)请列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基础)5.(2020·广西陆川·初一期中)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的文物分别与哪两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关 图一文物说明了什么问题 与图二相关的原始居民种植什么粮食作物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图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
(基础)6.(2019·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初一月考)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材料三: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图)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来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
(3)材料三中的遗址代表的古人类是什么?住房样式是什么?位于什么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易错)7.(2019·山东省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坡博物馆是于1957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遗址博物馆,包括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和两个文物陈列室。前些年,《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氏族村破败不堪,半坡博物馆经营惨淡》。文章指出,如今的氏族村已经破败不堪,很少有人游览,展馆破旧不堪,甚至出现局部坍塌现象。展览文物的博物馆自己也变成了“文物”。
材料二 2006年6月12日晚,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新的遗址保护大厅正式揭开神秘面纱。与原保护大厅相比,新保护大厅加宽了参观通道,增设了辅助展厅,扩大了建筑面积;增厚了围护墙体和改变了屋面结构,增强了保温隔热性能,更有利于遗址保护。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半坡遗址博物馆,如果你是半坡博物馆负责人,你会考虑在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里展出有关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哪些遗物?
(2)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情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游戏项目再现当时半坡人的生活?
(3)材料二中半坡博物馆新的遗址保护大厅建成,为了扩大宣传,请你帮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吧。
(基础)8.(2020·江西全南·初一单元测试)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
(基础)9.(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历史遗迹将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1)如果想实地参观上面四个遗址,应分别去哪些省市?
(2)图三和图四是我国农耕时代的遗址代表,在这两个博物馆参观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他们的房屋样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依据图片中的遗址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重大的进步
(4)历史遗迹是人类宝贵财富,请你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提一点建议。
(易错)10.(2020·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初一开学考试)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提升)1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 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基础)12.(2020·高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在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禹的父亲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填了九年都没有成功
材料二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开凿河渠,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1)请你为材料上述材料涉及的故事取个题目。这个故事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据材料一、一,探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基础)13.(2020·吉林白城·初一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基础)14.(2020·咸阳彩虹学校初一期末)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 原始工具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先民的食物
(2)请分别写出最早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能说明什么?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3)请列举两例远古居民的住所。
材料四 2019年8月7日,炎帝祭祀大典在宝鸡炎帝陵隆重举行。宝鸡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恭读祭文,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
(4)材料四中“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炎帝的两例主要贡献。
材料五 传说中尧、舜、禹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5)材料五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提升)15.(2020年海南)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遺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
(1)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 _______
(2)请就其中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写一篇介绍短文。(提示:要求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内容,80字左右,)
材料二:《宋代: 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三:
(3)运用材料二、三,从一个角度论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四: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遺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编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期末复习 必杀260题
必杀 06 材料题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5题)
一、2011年课标:(七上第1单元核心知识点)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紧扣核心知识点精编15题
(基础)1.(2019·江苏省初一期中)北京人
材料一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材料二 “北京人”的化石和遗存物(下图)
(1)依据材料一、二,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们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2)由上述探究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答案】(1)①图一图二
②图四图五
③图三
(2)化石。
【解析】
(1)①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能证明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②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四图五,能证明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③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三,能证明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类起源,神话和史书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北京人生产生活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基础)2.(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
(2)观察材料二的图一,分析北京人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1)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
元谋人距今(2019年)170万年。
(2)前额偏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北京人会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以狩猎采集食物果实为生。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完善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根据“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的头骨,前额偏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根据图二“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和图三“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可以得到北京人会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以狩猎采集食物果实为生等信息。
(3)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完善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提升)3.(2019·枣阳市阳光学校初一月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食物话变迁)
(2)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3)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4)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图一: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
(2)图三:半坡原始居民;图四:河姆渡原始居民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4)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牲畜,建造房屋等。
【解析】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能打制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从而得出制作方法:打制;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从而得出制作方法:磨制。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的主要粮食有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耕生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定居是从洞穴开始的,大多数动物都过的是定居生活,它们住的是或天然洞穴,或自己挖(造)的洞(窝)等。许多食草动物过的是漂泊生活,因为他们要赶草场。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于是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基础)4.(2020·北京初一课时练习)以下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达98种,这些化石分别埋藏于猿人洞沉积物不同的层面中。北京猿人遗址第8层和第9层中,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截断的鹿角尖,据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
材料三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四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
(1)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材料三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3)请列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答案】(1)骨器、石器。
(2)旧石器时代。
(3)朴树籽、动物肉等。
(4)群居。理由: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北京人会面临凶猛的野兽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
(5)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解析】
(1)根据材料“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截断的鹿角尖,据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和“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的信息可知,北京人使用过骨器、石器两种类型的工具。
(2)根据材料三年“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的信息可知,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主要特征是打制石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典型器物是比较精致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以北京人生活的时期应该是旧石器时代。
(3)根据材料四“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是朴树籽、动物肉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应该是群居,根据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可以分析出,北京人会面临凶猛的野兽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
(5)根据材料“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和“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等信息可知,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结合课本关于北京人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北京人是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古人类,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他们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
(基础)5.(2020·广西陆川·初一期中)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的文物分别与哪两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关 图一文物说明了什么问题 与图二相关的原始居民种植什么粮食作物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图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
【答案】(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粟
(2)图三:干栏式建筑;图四: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3)途径: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古发现等(回答两项)
【解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稻谷,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图二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的,半坡居民种植粟。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干栏式房屋,图四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适应长江流域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半地穴式房屋北暖夏凉,适应黄河流域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因此,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古发现等。
(基础)6.(2019·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初一月考)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材料三: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图)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来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
(3)材料三中的遗址代表的古人类是什么?住房样式是什么?位于什么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案】(1)会使用火
(2)掌握了钻孔技术。
(3)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黑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吃烤制的食物。
(2)根据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可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钻孔技术。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种植水稻的和使用黑陶的古人类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房屋是干栏式房屋;位于长江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黑陶。
(易错)7.(2019·山东省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坡博物馆是于1957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遗址博物馆,包括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和两个文物陈列室。前些年,《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氏族村破败不堪,半坡博物馆经营惨淡》。文章指出,如今的氏族村已经破败不堪,很少有人游览,展馆破旧不堪,甚至出现局部坍塌现象。展览文物的博物馆自己也变成了“文物”。
材料二 2006年6月12日晚,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新的遗址保护大厅正式揭开神秘面纱。与原保护大厅相比,新保护大厅加宽了参观通道,增设了辅助展厅,扩大了建筑面积;增厚了围护墙体和改变了屋面结构,增强了保温隔热性能,更有利于遗址保护。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半坡遗址博物馆,如果你是半坡博物馆负责人,你会考虑在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里展出有关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哪些遗物?
(2)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情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游戏项目再现当时半坡人的生活?
(3)材料二中半坡博物馆新的遗址保护大厅建成,为了扩大宣传,请你帮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吧。
【答案】(1)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弓箭、长矛、石球、鱼叉、鱼钩、渔网等捕猎捕鱼工具,彩陶,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等。
(2)策划舞蹈、打斗、陶埙及大祭祀表演,欣赏参与祭祀歌舞节目,进行古器具和工艺纪念品制作表演等。
(3)追寻先民遗迹,体会原始文明。(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使用的工具有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弓箭、长矛、石球、鱼叉、鱼钩、渔网等捕猎捕鱼工具,彩陶,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再现当时半坡人的生活的表演、游戏可以有舞蹈、打斗、陶埙及大祭祀表演,欣赏参与祭祀歌舞节目,进行古器具和工艺纪念品制作表演等。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追寻先民遗迹,体会原始文明。
(基础)8.(2020·江西全南·初一单元测试)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
【答案】【寻找证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3
【进行解释】
“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解析】
【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因此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和图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和图5;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基础)9.(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历史遗迹将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1)如果想实地参观上面四个遗址,应分别去哪些省市?
(2)图三和图四是我国农耕时代的遗址代表,在这两个博物馆参观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他们的房屋样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依据图片中的遗址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重大的进步
(4)历史遗迹是人类宝贵财富,请你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提一点建议。
【答案】(1)图一:云南省元谋县;图二:北京周口店;图三:浙江余姚;图四:陕西西安。
(2)农作物:水稻、粟; 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因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环境,其房屋构造就不相同。(言之有理即可)
(3)从穴居到建造房屋;从居无定所到定居;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狩猎到农业出现。(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4)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意识;政府采取适当举措进行保护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由图片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图一: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图二: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图三: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图四: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半坡村。
(2)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干燥,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环境,其房屋构造就不相同。
(3)依据图片中的遗址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从穴居到建造房屋;从居无定所到定居;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狩猎到农业出现。
(4)历史遗迹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意识;政府要采取适当举措进行保护等。
(易错)10.(2020·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初一开学考试)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
(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4)说明我国在氏族聚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改进生产工具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图片1是在旧石器时代使用,图片2是在新石器时代使用。前者是打制;后者是磨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从图片1到图片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图片3是稻,河姆渡居民种植;图片4是粟,半坡居民种植。
(4)根据所学可知,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我国在氏族聚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种植稻、粟等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改进生产工具等。
(提升)1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 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所以要提高农业的发展,维持所需。(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房屋属于干栏式房屋。(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他们还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衣,半坡人制造的彩绘陶器,形状各异,表面用赭色、黑色等颜料绘成动植物或几何形的花纹。判断的依据的是: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粟农作物。(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
(基础)12.(2020·高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在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禹的父亲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填了九年都没有成功
材料二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开凿河渠,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1)请你为材料上述材料涉及的故事取个题目。这个故事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据材料一、一,探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案】(1)大禹治水;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人们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将洪水制服;出现过两种治水的方法;治水成功的人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2)要勇于创新;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3)神话传说
【解析】
(1)根据材料“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治水。根据材料一“在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可知,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根据“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可知,人们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将洪水制服;根据材料“禹的父亲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填了九年都没有成功”“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开凿河渠,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可知,出现过两种治水的方法;根据“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治水有功,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勇于创新;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属于神话传说。
(基础)13.(2020·吉林白城·初一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尧
(2)禹;大禹;夏后氏。
(3)禅让制。
(4)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5)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尧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侯氏的势力和影响。因此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禹;他被后人尊称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的势力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根据材料三“通大川……凿龙门……疏三江五湖……”,可知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的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大禹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有: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基础)14.(2020·咸阳彩虹学校初一期末)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 原始工具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先民的食物
(2)请分别写出最早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能说明什么?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3)请列举两例远古居民的住所。
材料四 2019年8月7日,炎帝祭祀大典在宝鸡炎帝陵隆重举行。宝鸡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恭读祭文,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
(4)材料四中“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炎帝的两例主要贡献。
材料五 传说中尧、舜、禹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5)材料五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答案】(1)图一:旧石器时代,图二: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2)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
(3)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
(4)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任意两例即可)
(5)禅让制。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一的打制石器是由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图二的骨耜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反映了原始居民逐渐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
(2)最早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分别是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前者最早种植水稻,后者最早种植粟。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主要生活在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主要生活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结合所学知识,炎帝的主要贡献有:他亲尝百草,发明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等。
(5)材料五涉及的人物“尧、舜、禹”与禅让制有关。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提升)15.(2020年海南)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遺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
(1)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 _______
(2)请就其中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写一篇介绍短文。(提示:要求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内容,80字左右,)
材料二:《宋代: 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三:
(3)运用材料二、三,从一个角度论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四: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遺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编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答案】(1)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_青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
(2)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 万年,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3)宋朝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上重要的商贸港口。与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国家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4)①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②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工作等。
【解析】
(1)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如材料中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如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
(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介绍周口店要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 -20 万年,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3)由图片“宋泉州市舶司遗址”,结合所学,宋朝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由图片“元代海上交通图”,结合所学,元朝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上重要的商贸港口。由此可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4)关于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首先,要把文化遗产放到第一位。其次,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工作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