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册资料(教案+课件+同步训练)盛世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册资料(教案+课件+同步训练)盛世危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06 10:49:3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22课
盛世危机
1.统一台湾
2.平定三藩(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
3.大败噶(gá)尔丹
4.领导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5.册封五世班禅
列举康熙帝的主要活动,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康熙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材料二:为了打破封闭的中国市场,欧洲诸国如沙俄、英国等国曾多次向中国派出使团,试图说服清朝皇帝改变闭关锁国的国策,但都无功而返。其中,1793年英国向中国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无疑是最著名的一次。尽管英国为了达到外交目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甚至不惜委曲求全,但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却表示,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增强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的一种国家政策(不与外界接触)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二、闭关锁国
△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其它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盛世标准:统治清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国力强盛等。
一、什么是康乾盛世?在我国古代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盛世?你认为衡量古代“盛世”的标准是什么?
(二)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原因:
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
(1)使中国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3)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局面。
(4)造成国际冲突。
三、社会危机
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外部危机
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一)内部危机
1.政治方面:统治集团吏治腐败(大贪官和珅),农民战争的打击(白莲教起义、李自成起义)。
2.经济方面:财政匮乏,土地集中,赋税繁重。
3.军事方面:军备废弛。
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我们得到的启示?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措施,是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进攻的,相反却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最终在西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①.没有交流无以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改革开放才能富强。
②.今天的中国更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择人之长补己之短,毫无畏惧的参与到世界竞争的范围中去。
③.我们每个同学也一样,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做社会有用人才。
1.关于“康乾盛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皇帝勤于政事,奖励农桑 B.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实行文字狱 、排斥汉文化 D.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B.害怕人民同外国交往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天朝物产丰富。
3.当清政府衰落的时候,西方国家发展到什么阶段?( )
A.发动鸦片战争 B.封建社会晚期
C.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
社会危机
盛世危机
2.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我们如何评价它?
1.什么是康乾盛世?
永福县广福初中
谢赐昭
2010年5月25日历史:第22课 盛世危机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进的是(  )
A.玉米 B.花生 C.占城稻 D.甘薯
解析:本题是表述选择题,也称肯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C项是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C项。
答案:C
2.康乾盛世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产量提高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解析:题目问的是不属于经济上的表现,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D
3.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要有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联系教材知识对照选项进行确定。其中C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表现,A、D两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B项叙述是由政府扶植发展起来是错误的。
答案:B
4.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是从(  )
A.康熙后期起 B.雍正后期起 C.乾隆后期起 D.嘉庆后期起
解析:对中国古代皇帝先后顺序要有所把握。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故选C项。
答案:C
5.下图是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它是(  )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使 C.市舶司 D.理蕃院
解析: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名义上虽称“十三”,其实并无定数。
答案:A
6.(经典回放)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B.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朝、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掌握。D项是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而明朝时并不具备。
答案:D
7.对号入座。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泉州 E.南京 F.成都 G.杭州 H.哥窑 I.定窟 J.越窑 K.景德镇
(1)明清时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
(2)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________。
(3)明代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
(4)丝织业后来居上的是________。
(5)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哥窑、定窑是宋代名窑,越窑是唐代名窑,学习历史知识应该学会前后联系。
答案:(1)K (2)B (3)C (4)G (5)A、E
8.下列经济现象中,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
A.农产品投入市场 B.小市镇的兴起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商人买田置地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明朝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了解。A、B、D三项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不能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请完成:
(1)说明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
(2)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解析:材料解析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10.识读下图,请完成:
图1 皇都积胜图 图2 南都繁会图 图3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1)图1、图2、图3分别出现在哪一个城市?
(2)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三幅图。
(3)图1、图2说明了什么?
(4)你能说出图1、图2反映的问题与图3出现的关系吗
解析:此题是一道识图分析题,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更直观地说明了某一时期的历史,这三幅图就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考答案:(1)北京、南京、苏州。?
(2)图1描绘的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商业繁荣的情景。图2反映了明朝南京繁华的景象,街市上店铺林立,说明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图3反映了施复夫妇住在苏州,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丝绸光亮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3)说明了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4)图3体现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由图1、图2反映出)高度繁荣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又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请完成:
(1)根据材料说明什么是闭关政策?
(2)从材料中反映出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需要对闭关政策的含义掌握清楚,而此题正是考查对这一历史名词的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2)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末”指的是什么 “游手趁食者”指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什么时期的何种社会现象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历史资料,并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先读懂史料,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
参考答案:(1)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2)“末”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游手趁食者”指的是雇佣劳动者。?
(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3.识读下图,请完成:
(1)图中施复夫妇和工人、机房还可有什么名称?他们是什么关系?
(2)这种历史现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质是什么?
解析:观察此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参考答案:(1)施复夫妇就是机户,工人称为机工,机房也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这种现象是在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中出现的。它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14.识读下图,请完成:
(1)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清朝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
(2)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应怎样认识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读懂乾隆皇帝所说的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之所以实行这种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清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政策,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才是一种积极进步政策,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第22课盛世危机
[课标内容]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分析清朝的社会危机,对东西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会繁荣的诸方面,从而对清朝前期的繁荣局面有整体的认识的把握。
②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来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清朝前期,随着统治政策的调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
②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动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重点和难点]
重点:“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导入新课
一、康乾盛世
二、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三、社会危机
1、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2、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外部危机)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