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分块训练卷(十二)地球与宇宙

文档属性

名称 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分块训练卷(十二)地球与宇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10:00:56

文档简介

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分块训练卷(十二)地球与宇宙
一、选择题
1.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
A. B.
C. D.
2.天宫二号空间实验是已于2016年9月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3.在一次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准确,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这可能的原因(  )
A.容器里盛水太多 B.当地的大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C.加热的火力太弱 D.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液面上升时,显示大气压增大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与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D.B球内装有较多红墨水,可减小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5.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6.(2013·义乌)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7.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8.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的方法适用于(  )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
9.下面四幅平面图,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A. B.
C. D.
10.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11.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1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图的种类更为丰富,出现了很多新型地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型地图的是(  )
A.有声地图 B.三维地图 C.盲文地图 D.平面示意图
13.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二、填空题
14.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
15.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为   ,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    。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   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
17.根据下面三幅北京市的地图(如图)填空。
(1)比例尺最大的是   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图,最小的是   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   图,最粗略的是   图。
18.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十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图)。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19.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泰山站”建立已久。秦山站的地理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米,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
(1)泰山站和昆仑站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3)建科考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4)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
B.氟氯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
D.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20.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基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的    点时,彗尾最长;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   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21.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日,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小时。“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蓝月亮”上的氧气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动植物种类繁多。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    。
(2)“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数善于飞翔,合理的解释是(写出两点)   。
(3)“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的多(不考虑砍伐因素),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4)你认为“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相比
    (填“更高”“更低”“差不多”或“难以判断”),你的理由是    。
22.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时间为,北半球节气为    。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3)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三月,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   ,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爆炸宇宙理论。
【解答】图象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显然C准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 大气压应该和地球上差不多,地球表面的气压约为1×105帕斯卡。
【解答】地球表面的气压约为1×105帕斯卡,宇航员此气压下生活最为适宜。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为100 ℃ 。
【解答】液体的熔沸点和气压有关,在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液体的沸点降低。 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 ,说明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B内的空气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阴雨天,外界的气压降低,里面气压高,A中的液面会上升。
【解答】B内的空气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阴雨天,外界的气压降低,A中的液面会上升。说明外界气压低,故A错误,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管杯口朝哪个方向,纸片都不会掉下,硬纸片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会掉下来;比较空气被抽出前后纸片所受气压的变化,结合现象可做出分析.
【解答】A、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B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杯子内外都有空气,无法说明大气是否存在向上的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D、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解答】A、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正确。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B错误。
C、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C错误。
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向左右延伸;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地图中有方向指示,例如指向标,经纬线等,按照地图所示的方向;在没有明确方向的地图中,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
【解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法适用于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地图上有方向标时,以方向标、所指方向为准。
【解答】A: 大树位于学校西北方向;
B: 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
C: 大树位于学校东方;
D: 大树位于学校东南方向;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图中所示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船身,该事实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解答。
【解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所有的北纬度都属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度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以西。分析选项A、30°N,10°W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符合题意;B、30°S,10°W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40°S,165°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D、10°N,16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图的种类更为丰富,出现了很多新型地图,如有声地图、三维地图及盲文地图都是新型地图,平面地图属于传统地图。
【解答】平面地图属于传统地图。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月食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解答】月食是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的,则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选B。
14.【答案】低;增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解答】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低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增大 。
15.【答案】(1)mg;4mg/3.14d2
(2)吸盘内有少量的空气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小桶对吸盘的拉力(桶和细砂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
(2)实验中所测的大气压数值若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挤压吸盘时,吸盘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都被排出,即有空气进入吸盘。
【解答】(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小桶对吸盘的拉力(桶和细砂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即F=G=mg;
吸盘的面积是S。 P大气压=
(2)实验中所测的大气压数值若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挤压吸盘时,吸盘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都被排出,即有空气进入吸盘。
16.【答案】(1)地壳;地慢;地核;煮熟的鸡蛋
(2)地壳上;地慢的顶部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的。
17.【答案】(1)A;C
(2)C;A
(3)A;C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与图幅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对比分析A,B,C三张同图幅地图后会发现:A图是北京天安门附近景区图,B图是北京市区图,C图是北京郊区图,从A到C所反映的地理范围是越来越大,根据“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的道理,可以判定所选用的比例尺是越来越小。
【解答】(1)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故比例尺最大的是A图,比例尺最小的是C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C图,最小的是A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A图,最粗略的是C图。
18.【答案】(1)球
(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看图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考生需要结合材料文本及书本相关知识作答。
【解答】(1)麦哲伦相信地球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行进,最后重新回到了出发点。
(2)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
(3)结合材料文本和书本中科学探索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类似相关的感悟皆可)。
19.【答案】(1)1466
(2)企鹅
(3)纬度
(4)A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大陆至今没有人类居住,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企鹅是南极的主人。
【解答】(1)读图可知,泰山站的海拔高度为2621米和昆仑站海拔高度是4087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87米-2621米=1466米。
(2)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被称为"南极小主人“的是企鹅。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导致酷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海拔高即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等。
(4)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但是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氟氯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南极大陆发现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经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综上,故选A。
20.【答案】(1)略
(2)A
(3)76
(4)巨;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星行星运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木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转动;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顺时针的;
(2)哈雷彗星在运行到A点时,离太阳最近,发生融化,慧尾最长。
(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4)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
21.【答案】(1)恒星
(2)①蓝月亮上的大气密度较大;②蓝月亮中心引力较小
(3)蓝月亮上引力较小,有利于植物将水分输送到比地球植物高得多的植物的顶端(或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光照良好有利于光合作用)
(4)更高;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高,温室效应显著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宇宙及太阳系,重力的概念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1)结合地球和月球上光来自于太阳,可推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恒星.
(2)“蓝月亮”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地球上大,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所以,“蓝月亮”上的动物更容易飞翔.
(3))“蓝月亮”上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又光照良好也利于光合作用.所以,“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得多.
(4)CO2,具有温室效应,“蓝月亮"上CO2,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温室效应显显著,所以“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高。
22.【答案】(1)6月22日夏至
(2)A>B>C>D
(3)昼长变短;极昼范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公转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图示的节气为夏至日,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之后会逐渐变短;极昼极夜范围随着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赤道,会逐渐减小。
【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6月22日夏至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D;
(3)由此图所示时间到冬至日, 北半球昼长变短,北半球昼夜情况:极昼范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1 / 1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分块训练卷(十二)地球与宇宙
一、选择题
1.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爆炸宇宙理论。
【解答】图象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显然C准确。
故答案为:C
2.天宫二号空间实验是已于2016年9月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
A.100Pa B.1000Pa C.10000Pa D.100000Pa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 大气压应该和地球上差不多,地球表面的气压约为1×105帕斯卡。
【解答】地球表面的气压约为1×105帕斯卡,宇航员此气压下生活最为适宜。
故答案为:D。
3.在一次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准确,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这可能的原因(  )
A.容器里盛水太多 B.当地的大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C.加热的火力太弱 D.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为100 ℃ 。
【解答】液体的熔沸点和气压有关,在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液体的沸点降低。 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 ,说明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选D。
4.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液面上升时,显示大气压增大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与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D.B球内装有较多红墨水,可减小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B内的空气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阴雨天,外界的气压降低,里面气压高,A中的液面会上升。
【解答】B内的空气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阴雨天,外界的气压降低,A中的液面会上升。说明外界气压低,故A错误,
故选A。
5.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管杯口朝哪个方向,纸片都不会掉下,硬纸片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会掉下来;比较空气被抽出前后纸片所受气压的变化,结合现象可做出分析.
【解答】A、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B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杯子内外都有空气,无法说明大气是否存在向上的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D、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13·义乌)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解答】A、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正确。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B错误。
C、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C错误。
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D错误。
故选:A
7.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答案】C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向左右延伸;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的方法适用于(  )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地图中有方向指示,例如指向标,经纬线等,按照地图所示的方向;在没有明确方向的地图中,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
【解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法适用于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故选B。
9.下面四幅平面图,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地图上有方向标时,以方向标、所指方向为准。
【解答】A: 大树位于学校西北方向;
B: 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
C: 大树位于学校东方;
D: 大树位于学校东南方向;
故选B。
10.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图中所示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船身,该事实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11.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解答。
【解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所有的北纬度都属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度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以西。分析选项A、30°N,10°W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符合题意;B、30°S,10°W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40°S,165°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D、10°N,16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图的种类更为丰富,出现了很多新型地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型地图的是(  )
A.有声地图 B.三维地图 C.盲文地图 D.平面示意图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图的种类更为丰富,出现了很多新型地图,如有声地图、三维地图及盲文地图都是新型地图,平面地图属于传统地图。
【解答】平面地图属于传统地图。故选D。
13.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月食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解答】月食是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的,则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选B。
二、填空题
14.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
【答案】低;增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解答】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低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增大 。
15.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为   ,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    。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1)mg;4mg/3.14d2
(2)吸盘内有少量的空气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小桶对吸盘的拉力(桶和细砂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
(2)实验中所测的大气压数值若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挤压吸盘时,吸盘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都被排出,即有空气进入吸盘。
【解答】(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小桶对吸盘的拉力(桶和细砂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即F=G=mg;
吸盘的面积是S。 P大气压=
(2)实验中所测的大气压数值若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挤压吸盘时,吸盘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都被排出,即有空气进入吸盘。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   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
【答案】(1)地壳;地慢;地核;煮熟的鸡蛋
(2)地壳上;地慢的顶部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的。
17.根据下面三幅北京市的地图(如图)填空。
(1)比例尺最大的是   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图,最小的是   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   图,最粗略的是   图。
【答案】(1)A;C
(2)C;A
(3)A;C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与图幅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对比分析A,B,C三张同图幅地图后会发现:A图是北京天安门附近景区图,B图是北京市区图,C图是北京郊区图,从A到C所反映的地理范围是越来越大,根据“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的道理,可以判定所选用的比例尺是越来越小。
【解答】(1)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故比例尺最大的是A图,比例尺最小的是C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C图,最小的是A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A图,最粗略的是C图。
18.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十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图)。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答案】(1)球
(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看图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考生需要结合材料文本及书本相关知识作答。
【解答】(1)麦哲伦相信地球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行进,最后重新回到了出发点。
(2)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
(3)结合材料文本和书本中科学探索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类似相关的感悟皆可)。
19.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泰山站”建立已久。秦山站的地理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米,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
(1)泰山站和昆仑站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3)建科考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4)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
B.氟氯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
D.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答案】(1)1466
(2)企鹅
(3)纬度
(4)A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大陆至今没有人类居住,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企鹅是南极的主人。
【解答】(1)读图可知,泰山站的海拔高度为2621米和昆仑站海拔高度是4087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87米-2621米=1466米。
(2)气候严寒的南极大陆,植物难于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被称为"南极小主人“的是企鹅。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导致酷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纬度低,海拔高即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等。
(4)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但是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氟氯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南极大陆发现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经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综上,故选A。
20.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基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的    点时,彗尾最长;
(3)当哈雷彗星绕日公转一周时,地球绕日公转约   圈;
(4)按结构特征,木星属于   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答案】(1)略
(2)A
(3)76
(4)巨;土星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星行星运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木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转动;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顺时针的;
(2)哈雷彗星在运行到A点时,离太阳最近,发生融化,慧尾最长。
(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4)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
21.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日,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小时。“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蓝月亮”上的氧气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动植物种类繁多。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    。
(2)“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数善于飞翔,合理的解释是(写出两点)   。
(3)“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的多(不考虑砍伐因素),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4)你认为“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相比
    (填“更高”“更低”“差不多”或“难以判断”),你的理由是    。
【答案】(1)恒星
(2)①蓝月亮上的大气密度较大;②蓝月亮中心引力较小
(3)蓝月亮上引力较小,有利于植物将水分输送到比地球植物高得多的植物的顶端(或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光照良好有利于光合作用)
(4)更高;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高,温室效应显著
【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宇宙及太阳系,重力的概念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1)结合地球和月球上光来自于太阳,可推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恒星.
(2)“蓝月亮”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地球上大,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所以,“蓝月亮”上的动物更容易飞翔.
(3))“蓝月亮”上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又光照良好也利于光合作用.所以,“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得多.
(4)CO2,具有温室效应,“蓝月亮"上CO2,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温室效应显显著,所以“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高。
22.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时间为,北半球节气为    。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3)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三月,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   ,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
【答案】(1)6月22日夏至
(2)A>B>C>D
(3)昼长变短;极昼范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公转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图示的节气为夏至日,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之后会逐渐变短;极昼极夜范围随着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赤道,会逐渐减小。
【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6月22日夏至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D;
(3)由此图所示时间到冬至日, 北半球昼长变短,北半球昼夜情况:极昼范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