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又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上述速度指平均速度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解析:选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A正确;平均速度不一定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选项B错误;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又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上述速度指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选项D错误。
2.[多选]甲、乙两物体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上,就一定会相遇
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D.甲、乙两物体即使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会相遇
解析:选ACD 在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不变,均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甲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乙物体一直向负方向运动,如果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则两物体越来越远,故B错误,D正确;甲的速度大小为2 m/s,乙的速度大小为1 m/s,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故C正确。
3.一架无人机在14 min内往返飞行了5.6 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5.6 km”是指无人机的飞行位移
B.无人机的速度大小始终是0.4 km/min
C.该14 min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0.4 km/min
D.该14 min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0
解析:选D 无人机在14 min内往返飞行了5.6 km,可知5.6 km为路程,无人机的位移为0,故A错误;无人机做往返运动,可知速度的大小、方向是变化的,故B错误;无人机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故C错误,D正确。
4.A、B、C三物体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 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vA=vB=vC
B.vA>vB=vC
C.vA<vC<vB
D.vA=vB>vC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A、B、C三物体在20 s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可知,20 s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
5.[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选AB 第2 s未质点在B点,瞬时速度为1 m/s,A正确;前2 s内,质点从A经c到B,位移为 m,故平均速度v= m/s,B正确,D错误;前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平均速率v率= m/s=1 m/s,C错误。
6.“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解析:选B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5)×3 m=30 m,平均速率v== m/s=4 m/s,位移x=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A、C、D错误。
7.[多选]A、B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0~4 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选BC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0~4 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选项B正确;t=4 s时,两图线相交,表示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D错误。
8.某新能源电动客车的x t图像如图所示。
(1)据图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
(2)求各时间段内客车的速度。
(3)求全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1)0~1 h,客车向正方向匀速前进40 km。1~1.5 h,客车静止在40 km处。1.5~3 h,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
(2)客车在0~1 h内的速度
v1===40 km/h
1~1.5 h内客车静止,故v2=0
1.5~3 h内的速度
v3==≈-26.7 km/h,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3)全程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
平均速率v==≈26.7 km/h。
答案:见解析
9.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解析:选A 从N到M三个质点的运动时间和位移都相同,但路程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平均速率不同,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从N到M之间的某一时刻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位移一定不相同,故选项B、C错误。
10.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汽车开始制动时的瞬时速度为v0,汽车在前1 s和前2 s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更接近v0,且v1大于v0
B.v1更接近v0,且v1小于v0
C.v2更接近v0,且v2大于v0
D.v2更接近v0,且v2小于v0
解析:选B 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取该点为起点的一极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越小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则本题应取前1 s的速度v1,因是减速运动,则v1<v0,故B正确,A、C、D错误。
1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设为v;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设为v′。则( )
A.v=,v′=
B.v=,v′=
C.v=,v′=
D.v=,v′=
解析:选D 设总时间为2t,则v===,设总位移为2x,则v′===,故D正确。
1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 m/s,24 m/s B.12 m/s,10 m/s
C.12 m/s,8 m/s D.24 m/s,8 m/s
解析:选C 将t=2 s代入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v=3t2(m/s),得t=2 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3×22 m/s=12 m/s。将t=0和t=2 s分别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4+2t3(m),得x1=4 m,x2=20 m。则质点在2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Δx=x2-x1=20 m-4 m=16 m,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v′===8 m/s,故C正确。
13.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道口时,道口处会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0=36 km/h,停车线距道口拦木的距离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列车的速度为v1=180 km/h,如图所示。把列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解析:为确保汽车安全驶过道口,要求在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车尾必须能够通过道口。由题意知,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x=l+s0+s=15 m+5 m+26 m=46 m,
汽车通过的时间t==4.6 s,
列车行驶的距离L=v1t=230 m。
答案:230 m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又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上述速度指平均速度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2.[多选]甲、乙两物体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上,就一定会相遇
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D.甲、乙两物体即使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会相遇
3.一架无人机在14 min内往返飞行了5.6 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5.6 km”是指无人机的飞行位移
B.无人机的速度大小始终是0.4 km/min
C.该14 min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0.4 km/min
D.该14 min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0
4.A、B、C三物体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 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vA=vB=vC
B.vA>vB=vC
C.vA<vC<vB
D.vA=vB>vC
5.[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6.“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7.[多选]A、B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0~4 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某新能源电动客车的x t图像如图所示。
(1)据图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
(2)求各时间段内客车的速度。
(3)求全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9.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10.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汽车开始制动时的瞬时速度为v0,汽车在前1 s和前2 s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更接近v0,且v1大于v0
B.v1更接近v0,且v1小于v0
C.v2更接近v0,且v2大于v0
D.v2更接近v0,且v2小于v0
1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设为v;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设为v′。则( )
A.v=,v′=
B.v=,v′=
C.v=,v′=
D.v=,v′=
1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4+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 m/s,24 m/s B.12 m/s,10 m/s
C.12 m/s,8 m/s D.24 m/s,8 m/s
13.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道口时,道口处会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0=36 km/h,停车线距道口拦木的距离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列车的速度为v1=180 km/h,如图所示。把列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