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2012安徽文综卷】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8~29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美元╱m ) 水量(亿 m ) 价格(美元╱m ) 水量(亿 m )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表3
28.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接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2012北京文综】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3.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2012年全国文综卷大纲版】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 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图2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2012上海地理卷】
(一)“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2.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9.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
10.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11.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11月 D. 12月
(八)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16.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2012年福建文综卷】
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9.该河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2012广东文综】
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2海南地理】
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图2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5~7题。
图2
5.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 河湖众多,少泥沙
6.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7.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
【2012年江苏地理】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4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渭河
【2012年天津文综】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1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2012年重庆文综】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5.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冰雪融水
【2012年全国文综卷大纲版】
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 ,开凿灵渠 ,攻打百越 ,设置南海 ,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 ,定居番禹 (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 ,“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 ,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 ,“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 ,“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 去帝制 继续 为藩臣 ,奉贡职 但在内部 , “窃如故号居”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图6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2012年上海地理卷】
(十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41.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2012年江苏地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 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 ②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 ④
原因 ⑤ ⑥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3分)
【2012年山东文综】
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2012年四川文综】
36.(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图11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8分)
图13
【2012浙江文综】
36.(30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10分)
参考答案
【2012年全国文综卷大纲版】
39.(3)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4)(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012年上海地理卷】
(十六)41.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评分标准
水平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作用
4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三个结果。
3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并正确回答了两个结果。
2 正确说出大气圈东南信风的变化 正确说出太平洋东、西岸降水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只正确回答了一个结果。 正确回答了鱼类和鸟类死亡的现象和原因。 总结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者之间的关系。
1 正确睡出太平洋东岸或西岸降水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但没用回答出结果。 正确地回答了鱼类或鸟类死亡的原因,或指出了现象但原因不准确。 总结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某两者的关系。
0 没用或错误地之处大气圈东南信风的变化。 没用或错误地说明太平洋东、西岸降水的变化。 没有或错误地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 没用或错误地回答了鱼类、鸟类死亡的原因。 没有或错误地回答结论。
【2012年江苏地理】
29.(14分)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小 大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2012年山东文综】
26、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4)、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2012年四川文综卷】
(5)(8分)
东部海域 西部海域
盐度差异 盐度高(1分) 盐度低(1分)
成 因 东部海区有暖流流经;西部海区有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2分)
盐度季节变化 小(1分) 大(1分)
成 因 东部海区终年受暖流影响;西部海区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冬、夏季变化大(2分)
【2012浙江文综】
36.(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
图1
2000
1975
1970
-500
年净径流量
/
亿m3
1980
1985
1990
1995
0
500
1000
1500
2500
20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年净输沙量
/
万
t
年份
年净径流量
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
年净输沙量
①
②
③
④
图4
a
0 12 24 36 时间/h
乙水文站
流向
湖泊
乙水文站
①
④
③
②
甲水文站
流量
甲水文站
b
图1
a
c
b
d
图1
太平洋东岸气
候变化及影响
表层海水
流向变化
表层海水
温度变化
对浮游生物、
鱼类、鸟类的
影响
深层海水垂向
运动变化
营养物质变化
东南信风变化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太平洋西岸气
候变化及影响
200
等高线
河流
水库
沙地
规划调
水工程
国界线
120oE
渤
海
黄
海
40ON
200
500
1000
200
200
200
2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000
1000
东辽河
西辽河
辽
河
A
B
图5
王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