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8-06 11: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2年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图2
4.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5.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2012江苏)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2012山东基本能力)80.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塔里木盆地 D. 崇明岛
(2012山东)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2四川)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2.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2012浙江)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2012浙江)“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4.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 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 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 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2012上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2012广东)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答案: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2012江苏)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答案: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012安徽卷)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35.(24分)
⑴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012上海)
(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48. 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49.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十九)
47.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48.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49.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温带
荒漠带
温带及山地
针阔叶混交林带
山地
草原带
高地
草原带
高山灌丛
草甸带
R
山地暗针叶林带
山地荒漠带
高山荒漠带
O
E
F
图2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图例

甲地
丙地
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