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0 11:05: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9)
怀疑与学问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墨守( ) (2)程颐( ) (3)譬如( ) (4)折扣( )
(5)盲从( ) (6)虚妄( ) (7)shú( )师 (8)停zhì( )
【答案】(1) mò (2) yí (3) pì (4) zhé
(5) máng (6)wàng(7)塾 (8)滞
2.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4分)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 (视察 审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 (辨认,辨别)是非。
(3)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惰 懒散)。
【答案】(1)视察(2)辨别(3)启迪(4)懒惰
文学常识填空。(3分)
《怀疑与学问》选自《 》,作者是 (人名),字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答案】宝树园文存 顾颉刚 铭坚
二、提升训练(10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教育部于昨天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B.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收获很大。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即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哈!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答案】A【解析】B项,书名简称用书名号;C项,破折号不能与“即”连用;D项,“这模样了”后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B.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C.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答案】C【解析】C项修辞是比喻,ABD是拟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的基本准则。
B.《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每年9月1日我都会准时收看。
C.在市民中心,很多群众观看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和应景而变的音乐。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答案】A【解析】A.正确;B.有误,主客颠倒,语序失当。应为“我对《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很熟悉。”C.有误,搭配不当,“观看”不可与“音乐”相搭配;D.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删去;故选A
7.有一天,刘阳在马路上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他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的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 ”刘阳该怎么说 (2分)
【答案】示例:同学,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这有生命的小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全部踩死了。所以说多你一个就很多,少你一个会很少,你说是不是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所给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将选项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A.无益身心事莫为 B.甘面壁读十年书
C.白首方悔读书迟 D.立志读尽人间书
(1)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下联: 。
(2)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 下联: 。
【答案】(1)D(2)B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尧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范以徇;不然,随尧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9.“徐温执之”中“执”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答案】捕捉,逮捕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
【答案】于是各个将领开始畏惧徐温,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
11.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1)从他利用李通最小的儿子来使李遇不忍出战,看出他有计谋,善于抓住对方软肋。(2)从他派何尧说服李遇投降,却又出尔反尔,看出他老奸巨滑。(3)从他杀李遇全家,看出他心狠手辣。(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吴宣州刺侯李遇的小儿子提任淮南牙将,李遇最喜欢他,徐温将他遮捕,押到宣州城下示众,他的小儿子号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战。徐温派典客何蕊迹入宣州城内,用吴王杨隆演的命令劝说他,说:“您本来的意思如果是谋反,请斩我何笺向众宣示;如果不是这样,随我何芜出城归顺投降。”李遇于是打开城门,请求归降,徐温派柴再用把他斩首,杀了他全族。于是各个将领开始畏惧徐温,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徐知诸因功任州刺史。徐知诸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怒,有时通官不解衣带,徐温因此特别喜爱他。
四、名著阅读(5分)
12.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艾青,原名 ,号 ,中国现代诗人。(1分)
(2)艾青的《 》歌颂了毛主席。(1分)
(3)艾青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年因病逝世,享年86岁。(1分)
【答案】(1)落正陋海澄 (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 1985. 1996
(4)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C【解析】1978年诗人“归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而不是散文化。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又见橄榄时
①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②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③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④又见橄榄,又见橄榄!
⑤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
⑥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⑦记得祖屋的村前屋后,种植了许多龙眼、枇杷、石榴、柚、黄皮、荔枝树。古屋的石灰院右面,有一棵粗大而茂盛的橄榄树。向上的树枝,疏密有致的叶子,形同天然的大伞。不论是炎炎白天,还是溶溶月夜,树阴下,总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或有顽童卷一树叶吹哨,取一长竹竿捣落橄榄,将橄榄往衣襟一擦,丢往嘴里。初时皱眉咧嘴,啧啧叫苦,不一会儿就手拉手围着树干团转,合唱:“月光光,照厅堂,厅堂里,望橄榄……”
⑧据说,这棵橄榄树是属于六伯的。他与老妻膝下犹虚,夫妇以制蜜饯橄榄为生。难怪每到晚霞满天的黄昏,那条熟悉而弯曲的小路,常常传来玲玲珑珑的拨浪声,六伯向着背、挑着一担木桶蹒跚走来。这时,孩子们一听见拨浪声蜂拥而至,围着木桶上面木盆内的蜜饯:有晶晶青色、墨墨黑色、灿灿金色、淡淡褐色,味道有成的、甜的、酸的、又酸又甜的,还有一种外粘细盐的橄榄,含在嘴里能镇咳。孩子们只要掏出一分钱,可买二粒蜜饯,没钱的,可取家里的空瓶空铁罐来换取(换多少是根据瓶罐重量而定)。
⑨我儿时最喜欢那又酸又甜的蜜饯橄榄,几乎是每次见到必买,然常常是边咀嚼边责怪自己贪吃。因我亲眼看见六伯六婶将一筐筐洗过的青橄榄倒入石白,然后穿上稻草编制的草鞋在石臼中踩踏。他弯着腰,甩动着双臂,原地不停地踏步,我常常担心他摔倒,但他总那么从容、自在,不时抹去额上的汗水。六伯告诉我,等果肉松脆,才往白内加盐、糖、香料等等。我和小朋友站在一边,嘘嘘地说:“用脚踩,脏死了,以后别买呀。”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但还是照买照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六伯穿的草鞋是专用来踩橄榄,从不用来走路的。
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黄昏,明明光着头,赤着上身,穿着补丁短裤,站在远处看着我们围在六伯的木桶旁选橄榄。明明用舌头舔着从鼻孔流下的两条清涕,我们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着羞他。这时,六伯像树枝般的手从木盆上捡了几粒大蜜搅叫我们送给明明吃。不久他又挑起木桶,玲玲珑珑地摇着拨浪鼓而去,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孩子,直到小路的尽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六伯六婶早已作古。然而,每到秋风起兮,见到街市的橄榄,总有一份异样的情感,仿佛玲珑拔浪鼓声在耳旁萦绕,回味一番苦涩、清甜之味,目睹异乡秋景秋物,回顾几十年来品尝过人生道路中的苦、辣、酸、甜之后,似乎大彻大悟,面对青青橄榄,缕缕乡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
13.第④自然段“又见橄榄,又见橄榄!”这样表述,有何作用 (4分)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当时见到橄榄的惊喜之情;为引出下文回忆作辅垒;照应文章标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又见橄榄”重复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能起到强调情感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这里反复强调意在突出“我”见到橄榄时的惊喜;“又见敬榄”照应标题,且为下文围绕着橄榄展开的回忆作铺垫。
14.第⑦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案】在内容上:表现出橄榄树为家乡渲染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氛围,也给家乡孩童带来了快乐的享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语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作铺垫等作用;在内容上有渲染气氛、升华感情等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⑦段回忆了乡间静谧甜美的环境和往日情景;从结构上看,第⑦段出现在文章中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所写“乡愁”的由来,又引出了下文对六伯及其橄榄的具体描述。
15.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很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六伯的手”比作“树枝”,表现出六伯的勤劳(或: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六伯的善良),表达了“我”对六伯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析其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本题画线的句子将六伯的手比作树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六伯的勤劳,表达了“我”对六伯的赞美。也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赏析,六伯“捡”大蜜榄叫我们送给明明吃的行为,属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六伯的善良。
16.第 段画线句中“异样的情感”,具体指什么 (4分)
【答案】对橄榄的喜爱之情;对六伯六婶朴实、善良、勤劳的人性之美的赞颂之情;对静谧、恬美的家乡的眷念之情;对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的感慨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所写的事件及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来综合分析。“见到街市的橄榄,总有一份异样的情感”,表现了“我”对橄榄的喜爱之情;结合前文由橄榄引出的回忆,表现了“我”对六伯六婶朴实、善良、勤劳的人性之美的赞颂以及对静谧、恬美的家乡的眷念之情;结合文末“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还可看出“我”对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的感慨。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1分)
睡前一杯热牛奶真能助眠
①睡眠不好 一定有不少朋友为你这样支招:“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睡眠”。许多人声称这一“催眠妙招”疗效确切,但也有人认为“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睡前牛奶纯属心理安慰剂。“牛奶助眠”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有人说,喝牛奶能安眠,是因为牛奶中的L-色氨酸起作用。牛奶中确实含有L-色氨酸,它是人体的一种氨基酸。L-色氨酸可制造诱发睡眠的荷尔蒙——五羟色胺和褪黑激素。五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褪黑激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之一,可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能改善睡眠质量,还有调整时差的功能。但是,L-色氨酸不只存在于牛奶中,很多食物中都有,如豆腐中L-色氨酸含量为1119.9毫克/千克,肉类中L-色氨酸含量约为1825.5毫克/千克,分别是牛奶的3.4倍和5.6倍。同时,一杯牛奶中含有的L-色氨酸总量,并不足以让身体激素水平发生波动,也就无法达到改善睡眠所需要的力量。
③从中医角度而言,牛乳具有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解毒的功效。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人喝完牛奶有困意,但助眠的效果只能因人而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说,喝牛奶能助眠的说法,目前存在许多争议,也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能说明牛奶有显著安眠的效果。中医食疗学中对牛乳的阐述,也并没有提到助眠的功效。
④还有人说,喝热牛奶有助入睡感觉的,很可能是牛奶的热度,而并非牛奶本身。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可使入睡速度加快,如洗个热水澡更容易让人进入梦乡。但是,一杯热牛奶进入胃肠道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让皮肤的温度明显上升。
⑤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夜间辗转难眠可能与身体缺钙有关。虽然牛奶是钙的优良来源,但这也不能证明睡前一杯奶可以有明显改善睡眠的效果,毕竟缺钙不是一杯牛奶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牛奶补钙是需要养成一个长期饮用的习惯才能影响体内钙水平的。
⑥根据人类当前的认知,喝牛奶能安眠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牛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每天适量喝一些肯定对健康有益。但是,睡前喝牛奶,不仅会增加夜间上厕所的几率,还会增加消化负担,反而可能不利于睡眠,因此,喝牛奶的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喜欢晚上喝牛奶的人,最好在傍晚或临睡前一小时到半小时喝。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能喝生鲜奶,不要与酸味食物、含酸饮料一起同食,这样有利于牛奶营养素的吸收。喝热牛奶,也切忌文火煮、加热时间长。
17.阅读全文,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分析了“睡前牛奶纯属心理安慰剂” (2分)
【答案】牛奶中L-色氨酸的含量,不足以改善睡眠;没有证据证明睡前一杯奶可以有明显改善睡眠的效果。
18.第③段的加点词语“从中医角度而言”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案】不能删去。“从中医角度而言”是表示限定的词语,说明中医认定牛乳具有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解毒的功效。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整个医药界的认定,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9.请分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L-色氨酸不只存在于牛奶中,很多食物中都有,且含量丰富。
20.读完此文,请你给喜欢睡前喝热牛奶的朋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最好在傍晚或临睡前一小时到半小时喝。因为睡前喝牛奶,不仅会增加夜间上厕所的几率,还会增加消化负担,反而可能不利于睡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9)
19.怀疑与学问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墨守( ) (2)程颐( ) (3)譬如( ) (4)折扣( )
(5)盲从( ) (6)虚妄( ) (7)shú( )师 (8)停zhì( )
2.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4分)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 (视察 审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 (辨认,辨别)是非。
(3)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惰 懒散)。
3.文学常识填空。(3分)
《怀疑与学问》选自《 》,作者是 (人名),字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二、提升训练(10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教育部于昨天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B.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收获很大。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即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哈!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B.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C.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的基本准则。
B.《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每年9月1日我都会准时收看。
C.在市民中心,很多群众观看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和应景而变的音乐。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7.有一天,刘阳在马路上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他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的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 ”刘阳该怎么说 (2分)
8.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所给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将选项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A.无益身心事莫为 B.甘面壁读十年书
C.白首方悔读书迟 D.立志读尽人间书
(1)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下联: 。
(2)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 下联: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尧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范以徇;不然,随尧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9.“徐温执之”中“执”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
11.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2.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艾青,原名 ,号 ,中国现代诗人。(1分)
(2)艾青的《 》歌颂了毛主席。(1分)
(3)艾青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年因病逝世,享年86岁。(1分)
(4)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又见橄榄时
①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②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③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④又见橄榄,又见橄榄!
⑤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
⑥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⑦记得祖屋的村前屋后,种植了许多龙眼、枇杷、石榴、柚、黄皮、荔枝树。古屋的石灰院右面,有一棵粗大而茂盛的橄榄树。向上的树枝,疏密有致的叶子,形同天然的大伞。不论是炎炎白天,还是溶溶月夜,树阴下,总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或有顽童卷一树叶吹哨,取一长竹竿捣落橄榄,将橄榄往衣襟一擦,丢往嘴里。初时皱眉咧嘴,啧啧叫苦,不一会儿就手拉手围着树干团转,合唱:“月光光,照厅堂,厅堂里,望橄榄……”
⑧据说,这棵橄榄树是属于六伯的。他与老妻膝下犹虚,夫妇以制蜜饯橄榄为生。难怪每到晚霞满天的黄昏,那条熟悉而弯曲的小路,常常传来玲玲珑珑的拨浪声,六伯向着背、挑着一担木桶蹒跚走来。这时,孩子们一听见拨浪声蜂拥而至,围着木桶上面木盆内的蜜饯:有晶晶青色、墨墨黑色、灿灿金色、淡淡褐色,味道有成的、甜的、酸的、又酸又甜的,还有一种外粘细盐的橄榄,含在嘴里能镇咳。孩子们只要掏出一分钱,可买二粒蜜饯,没钱的,可取家里的空瓶空铁罐来换取(换多少是根据瓶罐重量而定)。
⑨我儿时最喜欢那又酸又甜的蜜饯橄榄,几乎是每次见到必买,然常常是边咀嚼边责怪自己贪吃。因我亲眼看见六伯六婶将一筐筐洗过的青橄榄倒入石白,然后穿上稻草编制的草鞋在石臼中踩踏。他弯着腰,甩动着双臂,原地不停地踏步,我常常担心他摔倒,但他总那么从容、自在,不时抹去额上的汗水。六伯告诉我,等果肉松脆,才往白内加盐、糖、香料等等。我和小朋友站在一边,嘘嘘地说:“用脚踩,脏死了,以后别买呀。”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但还是照买照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六伯穿的草鞋是专用来踩橄榄,从不用来走路的。
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黄昏,明明光着头,赤着上身,穿着补丁短裤,站在远处看着我们围在六伯的木桶旁选橄榄。明明用舌头舔着从鼻孔流下的两条清涕,我们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着羞他。这时,六伯像树枝般的手从木盆上捡了几粒大蜜搅叫我们送给明明吃。不久他又挑起木桶,玲玲珑珑地摇着拨浪鼓而去,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孩子,直到小路的尽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六伯六婶早已作古。然而,每到秋风起兮,见到街市的橄榄,总有一份异样的情感,仿佛玲珑拔浪鼓声在耳旁萦绕,回味一番苦涩、清甜之味,目睹异乡秋景秋物,回顾几十年来品尝过人生道路中的苦、辣、酸、甜之后,似乎大彻大悟,面对青青橄榄,缕缕乡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
13.第④自然段“又见橄榄,又见橄榄!”这样表述,有何作用 (4分)
14.第⑦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5.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很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6.第 段画线句中“异样的情感”,具体指什么 (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1分)
睡前一杯热牛奶真能助眠
①睡眠不好 一定有不少朋友为你这样支招:“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睡眠”。许多人声称这一“催眠妙招”疗效确切,但也有人认为“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睡前牛奶纯属心理安慰剂。“牛奶助眠”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有人说,喝牛奶能安眠,是因为牛奶中的L-色氨酸起作用。牛奶中确实含有L-色氨酸,它是人体的一种氨基酸。L-色氨酸可制造诱发睡眠的荷尔蒙——五羟色胺和褪黑激素。五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褪黑激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之一,可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能改善睡眠质量,还有调整时差的功能。但是,L-色氨酸不只存在于牛奶中,很多食物中都有,如豆腐中L-色氨酸含量为1119.9毫克/千克,肉类中L-色氨酸含量约为1825.5毫克/千克,分别是牛奶的3.4倍和5.6倍。同时,一杯牛奶中含有的L-色氨酸总量,并不足以让身体激素水平发生波动,也就无法达到改善睡眠所需要的力量。
③从中医角度而言,牛乳具有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解毒的功效。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人喝完牛奶有困意,但助眠的效果只能因人而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说,喝牛奶能助眠的说法,目前存在许多争议,也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能说明牛奶有显著安眠的效果。中医食疗学中对牛乳的阐述,也并没有提到助眠的功效。
④还有人说,喝热牛奶有助入睡感觉的,很可能是牛奶的热度,而并非牛奶本身。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可使入睡速度加快,如洗个热水澡更容易让人进入梦乡。但是,一杯热牛奶进入胃肠道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让皮肤的温度明显上升。
⑤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夜间辗转难眠可能与身体缺钙有关。虽然牛奶是钙的优良来源,但这也不能证明睡前一杯奶可以有明显改善睡眠的效果,毕竟缺钙不是一杯牛奶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牛奶补钙是需要养成一个长期饮用的习惯才能影响体内钙水平的。
⑥根据人类当前的认知,喝牛奶能安眠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牛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每天适量喝一些肯定对健康有益。但是,睡前喝牛奶,不仅会增加夜间上厕所的几率,还会增加消化负担,反而可能不利于睡眠,因此,喝牛奶的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喜欢晚上喝牛奶的人,最好在傍晚或临睡前一小时到半小时喝。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能喝生鲜奶,不要与酸味食物、含酸饮料一起同食,这样有利于牛奶营养素的吸收。喝热牛奶,也切忌文火煮、加热时间长。
17.阅读全文,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分析了“睡前牛奶纯属心理安慰剂” (2分)
18.第③段的加点词语“从中医角度而言”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19.请分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20.读完此文,请你给喜欢睡前喝热牛奶的朋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