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0 19:32:54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从以下力学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F
对静止的课本等文具施加一个水平方向轻轻的拉力,
课本等沿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
下来。
那么,力与运动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知识点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
知1-讲
1
亚里士多德提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知1-讲
(伽利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怀疑,并做了一个理想实验来反驳其观点。
知1-讲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小车通过的距离
此实验中,你要哪些器材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知1-讲
实验记录表
表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最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最长、较长、短) 小车速度减小(最慢、较慢、快)
毛纸板
棉布
木板
最大

较长

最长
较大

较慢
最慢
知1-讲
实验结论:
水平表面越______,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____ ,通
过的距离______,运动时间______,速度减小得_____。
光滑
越小
越长
越长
越慢
知1-讲
推理:
①阻力很小很小,运动距离___________,速
度改变___________。
②阻力为0(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运动速
度___________。
③假如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水平方向不受
力,你认为小车的运动状态又会如何?
很长很长
很慢很慢
不改变
知1-讲
我们通过怎样的研究方法得到这些结论的?
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
思考小结:
影响小车滑行距离的主要因素:
摩擦力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
知1-讲
例 1
(玉林,实验探究题)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
推理④。
知1-讲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
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高度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知1-讲
导引:(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可以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
(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知1-讲
总 结
在本实验探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即保证了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等,同时还采用了 “(实验)推理法”,在现实生活中运动时不受力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把这一探究方法称为“(实验)推理法”。
1.如图所示,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滑板车没有力就不能运动
B.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的维持
C.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1-练
C
2.【中考·台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
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知1-练
B
知2-讲
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2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300年前,伽利略通过实验及推理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知2-讲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知2-讲
牛顿(Newton,1642-1727)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牛顿      
知2-讲
定义: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知2-讲
深度理解: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2-讲
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不受外力作用等效于受平衡力作用,合力为零。
知2-讲
例2
如图所示,在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小明认为“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它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这说明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小华则认为“风吹树摇,风停树静,如果没有风吹,树就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正确     
B.小华正确
C.小明和小华都正确
D.小明和小华都不正确
D
知2-讲
导引:由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明和小华的观点都不正确。
知2-讲
总 结
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指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分析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直接判断法,即只要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就可断定是错误的。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2-练
A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知2-练
静止
匀速直线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实验方法:理想实验法,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
基础上,基于可靠的事实,抓住主要因素,忽略
次要因素,对实际过程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抽象分
析及合理的推理,从而揭示出自然规律。(共32张PPT)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2课时 惯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惯性
惯性的影响因素
惯性的危害与应用
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就保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没
有出现其他的运动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惯性的知识。
知1-讲
深度理解:
惯性大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速度较快的蜜蜂与慢慢行走的黄牛相比,运动状态难以改变的是黄牛,惯性大的是黄牛。
知识点
惯性
知1-讲
1
定义: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都具有惯性。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
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知1-讲
如图,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
阻碍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
为什么会向右倾倒
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仍然要向右运动;但因为木块下部受到小车的摩擦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向右倾倒。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1
知1-讲
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鸡蛋为什么不跟着飞出?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点击画面播放
实验2
知1-讲
例 1
星期天,小红与小明一块在她居住的小区的广场上
滑旱冰,结果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
对于该情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红上身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而下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她向后摔倒
B.小红下身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她向后摔倒
C.她的整个身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D.她的整个身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发生改变
B
知1-讲
导引:滑旱冰时,人向后摔倒的原因是脚向前运动的速度加快,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上身的运动速度小于下身的运动速度,人的重心偏向后,人就会向后摔倒。
知1-讲
总 结
解释倾倒问题,采用分割法。人摔倒、坐车时身体的前倾或后倾,都是由于惯性。具体分析时,要分别分析身体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进行解释。这些现象有如下规律:人体不管是向前摔倒还是向后摔倒,也不管身体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都是由于身体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1.【中考·菏泽】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匀速行驶
C.突然刹车 D.突然开动
知1-练
C
2.如图所示,用塑料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到它原来的位置,是由于它们具有________。棋子飞出的瞬间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塑料尺施加的
____________的作用。下
面两个棋子静止不动,是
受________力作用。
知1-练
惯性

平衡
知2-讲
知识点
惯性的影响因素
2
讨论:
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知2-讲
总 结
1. 惯性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2.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情况无关。
1.【中考·厦门】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中,其惯性(  )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逐渐变大
知2-练
B
2.【中考·安徽】一个质量为500 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2-练
不变
知3-讲
知识点
惯性的危害与应用
3
惯性现象的应用
惯性对我们是不是只有危害呢?哪些是危害?什么时
候能利用它呢?举例说明。
知3-讲
惯性的危害
1. 走路时绊石头、踩西瓜皮,通常会跌到(突然被一石块 绊了一下,脚停止前进,身子仍会向前行,因此会摔倒,这都是由于你具有惯性而产生的现象)。
2. 大货车从坡顶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当货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由于强大的惯性,速度仍会很大,且会驶出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样造成的车祸是很惨重的。
3. 汽车突然起动,人向后倒 。
4. 高速公路上,几辆车行使,第一辆刹车,随后几辆会相撞。
知3-讲
点击画面播放
知3-讲
例2
(宜昌)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D
知3-讲
导引:当后方追尾时,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不被撞伤。故选D。
知3-讲
总 结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3-讲
惯性的利用
1.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
2.使劲甩手可把 手上的水甩掉。
3.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4.飞机在投掷救灾物资。
5.有了惯性子弹能飞出去
6.跳高、跳远
知3-讲
〈南京〉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  )
A.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
保持静止状态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D
例 3
知3-讲
导引:将铁锤倒着举起来向下撞击时,原来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碰到地面后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知3-讲
总 结
对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一般应按以下顺序:先确定原来的运动状态,再分不同部分分析。由于某种情况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最后出现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
1.如图所示的标志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
知3-练
C
2.【中考·襄阳】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______会继续前进而撞上前面的同学,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知3-练
相互的
惯性
3.【中考·黑龙江】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知3-练
D
4.【中考·潍坊,多选】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
停止运动
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
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
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
知3-练
AC
惯性
1.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 惯性现象及解释
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区别。
(1)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3. 惯性的利用及其危害的控制
惯性
1.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2. 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物体的质
量越大,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 惯性不是力。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但每个物体
都具有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