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乐山龙舟会 4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乐山龙舟会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6 12: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乐山龙舟会
教材分析:《乐山龙舟会》这篇课文描写了乐山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形象了解了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和乐山的龙舟会的盛况,积累好词佳句。
  2.基本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段落描写体会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乐山龙舟会的盛况,知道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体会文章的情感;通过阅读本文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交流搜集的有关乐山龙舟会的资料:
  1.板书课题:乐山龙舟
  2.师生交流资料:
  (1)乐山地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境内水系发达,自古具有开展龙舟竞渡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古代乐山龙舟竞渡,除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外,也曾用以纪念“川主神”李冰和“神勇大将军”赵昱。李冰因修灌县都江堰和凿乐山乌尤离堆等水利工程,造福川人,故被尊为“川主神”。隋代眉山郡(治地在乐山)太守赵昱曾率众疏浚岷江河道,民间将他的事迹神化为“赵昱斩蛟”,后来唐太宗追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并赐建龙圣饲(又称龙神祠)供奉,今乐山城中九龙山犹存龙神祠残殿。
  (2)乐山五通桥龙舟会
  --被称为“龙舟之乡”的乐山五通桥,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和乐山人民世世代代的勤劳创作,产生了众多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三江奔流为乐山的龙舟竞渡提供了有利条件,每逢举办龙舟会万船齐发,百舸争流;抢鸭子和各种造型的龙舟游江,观者如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按习俗仍自发组织进行龙舟活动。1957年端午节,乐山举办规模较大的龙舟竞渡和抢鸭子比赛活动。70年代,为纪念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的壮举,举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军民横渡岷江”活动,少则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
  1983年,由政府主持,于6月14日至16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龙舟会活动,内容包括龙舟竞速、抢鸭、水上军事表演、龙舟造型比赛等。1984年又举办了更大规模的龙舟会活动。进而逐步发展成定期举行的具有多方面文化活动的当代龙舟盛会。五通桥区的龙舟活动在解放后发展迅速。早在咸丰年间,地方官员就整治河道以方便竞渡。民国期间参赛龙舟曾多达130多只,多以生产用船改装,或用过渡小船改造成“双飞燕”舟,饰以龙头龙尾,中插桅杆。从1953年起,改历年民间筹办为政府主办,规模一年赛过一年,项目丰富多彩。1954年,有20余只龙舟参赛。1955年至1957年,龙舟达40余只。1958年大炼钢铁及“文革”期间龙舟活动停止了。1976年开始恢复,参赛龙舟40多只。龙舟造型不断翻新,并新增了水上文艺表演,观众逾10万.
  1986年4月,五通桥区政府拨出专款整治河道被称为“龙舟之乡”的乐山五通桥,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冬春两季几乎成静水,为水上体育运动特别是龙舟竞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在茫溪河、涌斯江汇合处的四望关建成观景廊亭,中间是主席台,两边是观礼台,可容上千人,能承担国家级龙舟赛及皮划艇赛。
  二、教师和学生一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引读课文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活动?
  (1)学生自己归纳
  (2)学生交流
  (3)指名说说
  三、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
  1.思考:《乐山龙舟会》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什么活动?(抢鸭子)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这段话
  3.画出这段话中描写鸭子活动和抢鸭子勇士的活动句子以及岸上观众的描写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这篇文章描写的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四、归纳整理:
  1.本课中你学会使用了哪些好词佳句?
  2.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1)学生自己归纳整理
  (2)师生一齐交流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问题在作业本上
  3.搜集有关“龙”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