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18: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香雪青春正芳华
铁 凝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
学习目标
01.通过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02.通过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识作者 知背景

铁凝简历
1957生于北京,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之后名声鹊起
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1985年,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小说的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情节的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子(1—4)火车开进台儿沟。
开端(5—45)姑娘们迎接火车,欢乐时刻——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发展(46—63)香雪渴望有铅笔盒——现代文明,身份认同。
高潮(64—72)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追求梦想。
《哦,香雪》情节
结局(73—83)香雪深夜归来——发现家园,发现自我。
小说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你最欣赏谁?
1、香雪与凤娇等女孩表现有何异同?
2、为何她对铅笔盒如此情有独钟呢?
其他姑娘
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
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
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
袜。
香雪
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她受到了文化启蒙,产生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凤娇及其他姑娘们
和香雪的表现同异
物质方面
精神方面
对山外世界的好奇
对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那时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自尊、淳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坚毅、执着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纯洁、明净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打听北京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是“配乐朗诵”……
渴求上进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山村姑娘们
①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②她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她们爱美、勤劳热情,同时对人真诚、心地善良。
(2)香雪
①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到火车跟前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她渴求知识,渴求进取,追求梦想。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③她坚毅执着,自尊勇敢。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香雪
善良与质朴
自尊与刚强
坚定与执着
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形象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
贫穷、落后、封闭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哒”的一声,便严严实实……
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象征着追求知识、追寻文明
分析物象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①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②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铅笔盒”象征着什么?
①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②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使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③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主题探究
主题一: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主题二: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主题三: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作者铁凝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她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主题探究
主题一: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
主题二: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主题三: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作者铁凝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她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畅想一下: 20 年后的
香雪会是怎样的?
感悟青春美
多元化的时代
多姿多彩的青春
畅想二:成为这样的人
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习近平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鉴赏人物形象
下面的“哦”字读什么音,表示什么意义
1. 这道题理解了吗?
哦,我懂了。
2. 课代表,你作业也没有交?
哦,是怎么回事?
(ò,叹词,表示领会、醒悟。)
(ó,叹词,表示惊奇、怀疑。)


“哦”字到底读什么?
为什么题目要加上这个字?
标题欣赏
标题有什么妙处?
① ò,叹词,题目中加“哦”,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② “哦,香雪”题目清新可人,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相符。
③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探究主题

赏析描写手法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3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76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7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8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月夜山景图(作用)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B。(本题能力层次为“分析综合C”。台儿沟的姑娘们仿照城里姑娘的样子武装自己,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艳羡,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认可,是自卑而非谦卑好客。)
铁凝:
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一个山村少女因为想拿鸡蛋换一个自己心爱的铅笔盒而被火车带走了,从而使自己吃了一次平生未有的徒步30里夜路之苦。愿望委实不大,但又多么的庄重、坚定;所得也微不足道,然而她又是何等的自得和欢欣。假如我们把她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念(那怕是微小的)的坚韧追求,也理解为她对由学习文化所带来的新的生活的热望所作做出的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她的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她的精神多么值得赞美!一列火车,使我们看到了沉寂的山村所发生的变化;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将长充分施展出来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
这篇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
小结
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微写作:
以“哦,香雪”开头,写写你想对香雪说的话。
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对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