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临江仙
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东坡在玉堂日(在玉堂署任职时),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南宋 俞文豹《吹剑录》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朱德)
苏洵
苏轼
苏辙
1.通过诵读体会作品开阔的意境。
2.品味重点词句,探讨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了解作者的际遇,以及作者与周瑜的对比,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标题中的怀古人物是谁?
听读,跟读
东坡在玉堂日(在玉堂署任职时),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南宋 俞文豹《吹剑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合整首诗,思考标题中的怀古人物?
听读,跟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标题中的怀古人物是谁?
听读,跟读
思考讨论,完成表格!
人物 描写 内容 形象
周瑜
侧
面
小乔
年轻得意
樯橹……
年轻有为
正
面
雄姿英发(肖)
谈笑间(神姿)
羽扇纶巾(服)
英俊潇洒
儒雅倜傥
英气勃发
34岁战功赫赫,雄姿英发,豪迈壮阔之风尽显!
周瑜 苏轼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业
际遇
面对雄姿英发、才华过人、功成名就的周郎,苏轼引发了怎样的情感?
34
屡遭不幸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45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再读上阙
思考:赤壁的特点?
雄浑壮阔
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意象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特点
石
涛
视觉 绘形
视觉和听觉 绘声 绘色
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
夸张
拟人 夸张 比喻
石奇、怪、高
涛汹涌澎湃、力量之大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才情支撑得起自己的凌云壮志时,当国家急切需要自己匡时济世,谁愿意怡情山水、孤苦终老了度残生呢?我们不渴望厄运,然厄运袭击时——或许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一如人见人爱的苏轼一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请结合自己生活或学习上曾经遇到过的一些失意或挫折,给苏轼写一段话,谈谈你是克服这些失意或挫折的?(100字左右)
课堂练笔及作业
2.背诵并默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完成《固学案》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才情支撑得起自己的凌云壮志时,当国家急切需要自己匡时济世,谁愿意怡情山水、孤苦终老了度残生呢?我们不渴望厄运,然厄运袭击时——或许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一如人见人爱的苏轼一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请结合自己生活或学习上曾经遇到过的一些失意或挫折,给苏轼写一段话,谈谈你是克服这些失意或挫折的?(100字左右)
课堂练笔及作业
2.背诵并默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完成《固学案》
1.了解苏轼的生平以及词的写作背景;
2.从景、人、情的角度感受本词的壮阔意境;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目标:
本文写作于1082年。在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他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
写作背景
苏轼被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苏轼住在黄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人论世-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字:
号:
朝代:
谥号:
三苏:
欧苏:
苏黄:
苏陆:
苏辛:
宋四家:
文忠
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苏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苏轼、黄庭坚(诗歌)
苏轼、陆游(诗歌)
苏轼、辛弃疾(词)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书法)
旷
世
奇
才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轼生平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官生涯。为人坦荡,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变法中:忤王安石,被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定风波>>《赤壁赋》)
苏轼生平
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被启用为相,旧党入朝任要职。苏轼被招还后,连升数级,最高官职到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后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59岁被贬到广东的惠州,62岁被贬儋州(海南岛),越贬越远。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推荐悦读
梁衡《来世便嫁苏东坡》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
《定风波》(2)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3)
《赤壁赋》(4)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