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18: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作者介绍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等小说。他的作品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代表作品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1836年-1837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sity Shop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1843年
《马丁·瞿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1846年-1848年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1855年-1857年
《双城记》 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1870年
对文学大师最好的纪念是阅读
让我们通过小说,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故事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兄弟辟果提先生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故事简介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辟果提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艾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故事简介
与此同时,辟果提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福兹。艾米丽为汉姆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了重病,在辟果提前往澳大利亚前夕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辟果提愉快地生活着。
“最宠爱的孩子”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们不难相信,对于从我想象中产生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序
“最宠爱的孩子”
阅读译者序,思考:
作者为何对这部作品有特别的偏爱?
译者序(节选)
 《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耗费心血最多,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它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而且其中确实带有不少自传的成分,如当童工,学速记,采访国会辩论,勤奋自学,成为作家,等等,均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但这并不是自传,而是小说,我们只能说作者利用了不少自己的经历,其中有他自己的影子,而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所得和想象虚构的成分则更大,如书中的主人公为遗腹子,少年就成孤儿,而作者写这本书时,他的父母都还健在;又如作者的父亲曾因负债入狱,但书中入狱的已成了米考伯先生。《大卫·科波菲尔》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一部融入不少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而且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更富有狄更斯的特色。作者通过本书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后的种种经历到自学成才,成为著名作家的生活道路,全面地描绘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展现了当时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自传”性质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职业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负债入狱经历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童工经历
……
视角的重合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这两个“我”是相同的吗?
现在的、成年的我
之前的、童年的我
视角的重合
我每天都往来于塞德克和黑衣修士区之间,吃饭时间就到偏僻的街上转悠,街上的石头想必都让我那双孩子的脚给踩坏了。我不知道,当年在“霍普金斯船长”的朗读声中,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里,还有多少人已经不在了!现在,每当我回忆起我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时,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雾笼罩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可是我毫不怀疑,当我重踏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于想象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补充:视角
艺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好处在于用一个见证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切感、真实。
但是,这种叙事角度也有它的劣势。受小说叙事者身份的限制,往往有些故事背景不是“我”能表达出来的。
视角的重合
独特的叙述视角使得文章独具魅力。小说中既有童年大卫对周围世界天真而细腻的观察,又有作者大卫的冷静与成熟。前者为主,使得小说显得真切感人;后者为辅,使得小说富于变化。
小说的章节目录——《大卫科波菲尔》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来到人间 第二章初识世事 第三章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蒙羞受辱 第五章遣送离家 第六章相识增多
第七章第一学期 第八章我的假期 第九章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遭受遗弃第 十一章 第十二章决计出逃
请根据课文内容,参照本书其他章节小标题的样式,为本章拟写小标题。
拟写标题
小童工?独自谋生?结识米考伯?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夫妇?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我与米考伯夫妇?有趣的米考伯?……
拟好这个标题,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前文、后续、本章内容、表述格式……)
第十章 遭受遗弃 前情介绍(注释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后情(补充 )
小说的章节目录——《大卫科波菲尔》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来到人间 第二章初识世事 第三章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蒙羞受辱 第五章遣送离家 第六章相识增多
第七章第一学期 第八章我的假期 第九章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决计出逃
这是译者所拟的标题,好在哪?
独自谋生
成长路上遇到的人:继父谋得斯通
“教育是很费钱的。而且即使不赏钱,我能供得起,我也认为,继续上学对你毫无益处。你的前途是,自己到社会上去奋斗,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继父冷酷无情,剥夺大卫受教育的权利
大卫成长困境
遭受遗弃对大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大卫成长困境
阅读课文,看看大卫遭遇了怎样的困境,这些又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身与心两方面去归纳。
大卫成长困境:所在的环境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弯弯曲曲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紧靠码头处,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见到的完全一样。
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大卫成长困境:所做的事情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繁重的劳动
大卫成长困境:所交往的人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说,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说,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受洗礼时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大卫成长困境
这样的生活对大卫有着怎样的影响?
试从文中找到体现其精神处境的部分。
大卫成长困境:心灵的痛苦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痛苦、绝望、羞辱
大卫成长困境:心灵的痛苦
在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儿,跟那几个普通人做伙伴,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不过,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当然对我来说,幸亏如此。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我感到自己的变化只有两点:第一,我变得更加褴褛了;第二,米考伯夫妇的事,现在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压在我的心头了。……当时我通常在六点钟起床,在去监狱前的这段时间,我就在街上溜达。我最喜欢溜达的地方是伦敦桥。我习惯坐在石桥的某个凹处,看过往的人们,或者趴在桥栏上,看太阳照在水面泛出万点金光,照到伦敦大火纪念塔顶上的金色火焰上。……
屈辱、落魄、孤独
大卫成长困境
文中是否还有体现大卫身心处境的内容?
试着找出并简要分析。
困境下的人生
不仅是大卫,文中的米考伯夫妇也面临负债、破产等困境。
他们是怎么应对困境的?
他们的性格给你怎样的印象?
在相处中他们给了大卫怎样的影响?
阅读文本,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困境下的人生
6账房里的钟已到了十二点半,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账房的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只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困境下的人生
8“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降贵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10“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困境下的人生
16“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远,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这里,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21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笔挺地走出去了,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困境下的人生
24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搂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过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困境下的人生
26、28“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困境下的人生
32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伤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三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四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六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双胞胎中的一个),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困境下的人生
34有一次,这种星期六晚上的谈话刚开始,米考伯先生泣不成声,可是到了快结束时,他竟又唱起“杰克爱的是他可爱的南”来。我曾见过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计算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米考伯太太跟她丈夫完全一样。
困境下的人生
47米考伯先生正在栅栏门里面等着我,我走进了他的牢房(在顶层下面的一层),我们大哭了一场。我记得,他郑重地劝告我,要拿他的这种结局引以为戒;他要我千万记住,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在这以后,他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还写了一张要米考伯太太归还的单据给了我,随后他收起了手帕,变得高兴起来了。
困境下的人生
综合以上内容,你觉得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米考伯太太则与之夫唱妇随,有很多共同点。
困境下的人生
小说中只有大卫需要成长吗?
同处困境,比起一直设法努力生存的大卫,米考伯夫妇更像是孩子,更需要成长。
Mr Micawber
a character in the novel David Copperfield by Charles Dickens. He is always 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ut remains hopeful that 'something will turn up' to solve his problems without his having to make any effort himself. He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is attitude to life and with his theory about income: if you spend a bit less than you earn, you will be happy; but if you spend a bit more than you earn, you will be unhappy.
Micawberish
[m `k b r ∫]
adj. 米考伯式的, 无远虑而老想走运的
micawberish
今天,我们的社会上有米考伯式的人物吗?试着分享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月光族、好逸恶劳的借贷者……
困境下的人生
米考伯先生虽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人,但又是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试联系小说其他章节的内容分析,这对夫妇对大卫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艺术手法鉴赏
读完文章,相信大家都深深记住了这个性格鲜明、“笑果”频出的米考伯先生。
为什么他们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者特性被创造出来。”“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扁平人物性格刻画单调,好人则就好到底,坏人则就十恶不赦。扁形人物是不变的,平面的。
扁形人物大体有两个审美特征:
1.趋向类型化,艺术描绘极度夸张,或趋向漫画化。
2. 性格单一固定,不受环境影响。
易辨认,易记忆;太浅露,太封闭。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而充满矛盾,好人也有私欲,坏人也有善念,形象是多层次、丰富的,并且是随情节不断变化的。圆形人物比扁形人物显得更真实,因而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焦仲卿是懦弱的,但也是坚强的。是孝顺的,又是最不孝顺的。
夏洛克,是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但他也是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
猪八戒,憨厚、淳朴、忠诚,又贪吃好色、偷懒耍滑。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对于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夸张,评论家褒贬不一。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狄更斯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却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是扁平的,“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你觉得作家塑造的“扁平人物”是真实的吗?塑造“扁平人物”有意义吗?你是如何看待“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分类与价值的?请结合具体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划分合理吗?二者有高下之分吗?扁平人物就只有一种性格吗?扁平人物的性格可以变化吗?……
时代的场景与精神
小说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其中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
大卫生活在什么样的人中间?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如何?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请在课本中圈画出描写这些内容的相关语句,看看作品展现出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时代的场景与精神
人物:货行的童工、济贫院的孤儿、街头的流浪儿,债主(鞋匠)、负债破产入狱的人们
生活场景:
场景一:小童工在货行艰辛劳作
场景二:米考伯夫妇的生活困境
场景三:欠债破产者的监狱生活
场景四:失学者、孤儿街头流浪
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
时代的场景与精神
本小说写作时(1850前后),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王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 与爱德华时代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此长时期的和平,繁荣得以更加细化英国的理性发展,并巩固了大英帝国的国家自信。
为什么身处盛世,狄更斯没有歌颂繁华盛世,
而去书写这些社会底层遭遇凄惨的小人物?
作家的精神与良知
我从来没有勇气回到我的奴役生活开始的地方去。我再也没有看见这个地方。我也不能忍受走近这个地方。多少年来,每当我来到这一带,我就绕路而行,以免闻到黑鞋油的瓶塞上加胶泥的那种气味,它使我想起我从前的经历……就是在我的大孩子能说话以后,我从区政府旁的老路走回家时还会落泪。《自传》
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作家的精神与良知
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上层人物穷奢极欲,而底层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困疾病,饥饿之苦。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他深深同情不幸的人们,始终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资产阶级统治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作家的精神与良知
大卫需要成长,米考伯夫妇需要成长,这个社会,也需要成长。
来自底层的狄更斯,将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制作成精美的艺术,以此来唤起人们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此外,他还捐款救助,呼吁奔走,用实际行动去救助他人。
这就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良知。
成长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姨婆说,“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你要是能免除这三种恶习,那我就能对你永远抱有希望了。”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课后作业
1. 阅读整本书,绘制人物关系图和大卫生活历程图。
2.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说说你对“成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