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9 18: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临江仙
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思路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怀古:
词牌名
题目。点明了词要咏怀的内容
题材。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怀人伤己、借古伤今
知人论世-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字:
号:
朝代:
谥号:
“三苏”:
“欧苏”:
苏黄:
苏陆:
苏辛:
宋四家:
文忠
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苏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苏轼、黄庭坚(诗歌)
苏轼、陆游(诗歌)
苏轼、辛弃疾(词)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书法)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轼生平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官生涯。为人坦荡,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变法中:忤王安石,被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定风波>>《赤壁赋》)
苏轼生平
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被启用为相,旧党入朝任要职。苏轼被招还后,连升数级,最高官职到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后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59岁被贬到广东的惠州,62岁被贬儋州(海南岛),越贬越远。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的一生,既是面对现实的一生,也是超脱现实的一生。不管被贬谪到何方,经受怎样的人生挫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他总能发现美,以一种诗意的艺术的审美态度来看待人生逆境。
东坡赤壁
位于湖北黄冈市。长江边有一块似鼻子的红色岩石伸入江中,当地人称为“赤鼻矶”,后误传为“赤壁”。 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 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 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为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别, 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亦称“文赤壁”。
三国赤壁
位于湖北嘉鱼县东北,三国时东吴击破曹操大军的古战场,又称“武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品析-下阙
思考: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壮阔
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品析-上阙
景是情的触发点,上阙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开阔 波澜壮阔 充满力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空间的广泛,境界阔大;大江: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
“淘”字,冲洗、冲刷之义;
既写出了长江奔腾的气势,又引出赤壁之战中的风云人物,杰出英雄人物都随着浪花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物也不能幸免。
千古:时间的广泛;
写出了广阔的时间空间,营造了旷远壮阔的意境。
长江
英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近景:(具体化)
大江——故垒、赤壁
千古:三国
风流人物:周郎
周瑜
“赤壁”是什么样的景观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视角有何不同?
有形 有声 有色 仰视 俯视
思考1:上阕写景中有哪些与“淘”相似
并能体现壮阔意境的关键词?
穿、惊、拍、卷
合作探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四个字好在哪里?(小组讨论)
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写出石壁的高峻、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提示:
以上几词,上阕从姿态、声音、色彩的角度,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阔的赤壁江山图。
全词只有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全篇的每一个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全词中起过渡作用。
“江山如画”承上,“一是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阙写周瑜做了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诵读-上阙
小结:
上阙写景
豪放之景
下阙咏史、抒情
写了______之人、之事
抒发了______之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讨论:
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1、词人笔下的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战功辉煌
年轻有为
英俊潇洒
文武双全
34岁战功赫赫,雄姿英发,豪迈壮阔之风尽显!
周瑜的形象特点:
儒雅风流、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英俊潇洒、本领高超、扭转乾坤、从容镇定
手法:
1.从生活细节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绝世美人为英雄做陪衬,使人物不仅有“雄姿英发”的一面,也有温柔缠绵的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突出周瑜“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形象。
2.“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表现其儒雅娴静的风度;
3.“谈笑间”写他的神态,突出其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
4.“樯橹灰飞烟灭”与“谈笑间”构成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初嫁”“出嫁”?
指挥赤壁之战时,小乔并不是 刚刚嫁给周瑜。
“风流人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面对雄姿英发、才华过人、功成名就的周郎,苏轼引发了怎样的情感?
周瑜 苏轼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业
际遇
面对雄姿英发、才华过人、功成名就的周郎,苏轼引发了怎样的情感?
34
屡遭不幸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45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
州州失意!
“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苏轼从一个文坛骄子被贬到了黄州,感觉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一样,在人生低谷的境遇中去落寞、感伤、失意是人之常情,对饮江月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苏轼没有沉溺于悲伤、失意不可自拔,在他看来,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短暂,任何英雄伟绩都会随时间、历史淘洗干净,人生短暂,江月永恒。英雄人物、丰功伟业,全都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于是苏轼对应江月,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情怀变得旷达洒脱。
板书设计:
全词由江带出,景、人、情浑然,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课堂小结
请结合自己生活或学习上曾经遇到过的一些失意或挫折,给苏轼写一段话,谈谈你是克服这些失意或挫折的?(100字左右)
课堂练笔
1.背诵并默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完成《固学案》
作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