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蛤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生动有趣地演唱四川童谣《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的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歌词,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
教材分析
《数蛤蟆》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四川童谣,曲调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歌曲描述了蛤蟆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童谣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青蛙之歌》
二、学唱《数蛤蟆》
导入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青蛙)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蛤蟆)
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师播放课件讲解)
师:孩子们,这回你们了解了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保护它。
(二)学唱《数蛤蟆.》
1、(1)师: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有长有短。
(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呱呱呱呱 呱 呱呱呱 呱
(3)、请你跟我来学一学
(4)、唱旋律
6161 2 | 116 5|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四川民歌《数蛤蟆》,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3、师:大家听得很投入,我想请你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并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 再听一遍 ,轻声随乐用“啦”“呱”模唱。
5、有节奏读词。
6、师解释:“荷儿梅子兮,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一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7、唱词
(1)师生接龙唱。要求:师唱有颜色的,生唱没颜色的。
(2)轻声随乐唱词
(3)男女分唱
(4)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吃什么吗?(生答)解释:蛤蟆不吃水,它吃害虫。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想一想,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更好表达数蛤蟆的快乐心情呢 (加快一点儿速度,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听老师对比演唱)
(5)齐唱
三、创编歌词
1、师:大家唱的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 两只、三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看谁数得清,数得准?
2、编一编,唱一唱
四、创编动作
1、师:我很喜欢这首歌,我还想用舞蹈来表现,你也来试试为这首歌设计几个动作吧。师随乐示范作一遍
2、分小组创编动作,每组选出一名上台戴头饰表演。
五、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