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星星合唱队(教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星星合唱队(教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0 14: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再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多媒体播放合唱队的演出。
2.这是合唱队的演出,大家觉得大哥哥、大姐姐们唱得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合唱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星星合唱队)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合唱队表演的形式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汇报。
3.合唱队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自己思考。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
说一说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比原来少了?
学生可能会说: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新加入的人比离开的人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相当于加入了6人,所以人数增加了。
······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没有动笔就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看,哥哥姐姐们又给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4.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小组的想法归纳一下。
5.集体交流做法,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
方法一:
52-9=43(人) 43+15=58(人)
52减9表示9人毕业后剩下的人,再加上新加入的15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 :52-9+15=58(人)
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里有加法、有减法,就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这样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方法二
15-9=6(人) 52+6=58(人)
毕业了9人,新加入了15人,相当于加入了15-9=6(人)用原来的人数52加上6就是现在的人数。
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15-9+52=48(人)
思考: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
方法三
52+15-9=58(人)
52加15表示如果不算毕业的人新加入了15人后一共有多少人,但是9人毕业了要减去9.
思考: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6.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师:谁愿意给大家一个做题又快又对的金钥匙呢?(学生各抒己见)
7.鼓励学生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解决了问题,哥哥姐姐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课件播放:“二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你们真棒,祝你们学习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引导。】
三、尝试应用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如果你来当小老师,你会让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计算加法要注意进位
3.计算减法要注意退位
4.式计算要数位对齐
5.要抄准数字,看清运算符号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一 方法二
52-9+15=58(人) 15-9+52=58(人)
方法三
52+15-9=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