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运算律(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总复习-运算律(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0 14: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 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所在学校
版本、册数课目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 总复习 运算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2、通过对前测作业的共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及简算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沟通计算方法多样化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之间的联系,体会算用结合,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通过整理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难点:学会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情分析 复习课要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漏,才能补上学生的缺。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对学生运算律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前侧,通过课前的前测作业,我发现:由于运算定律的相似性与变化多样性,使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常会出现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1、思维定势2、5大运算定律、2大性质、4大规律,学生运用出错或者对其意义不理解。3、缺乏对运算律的熟悉及简算依据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虽然有很强的凑整意识,对数据的敏感度超过对运算定律、性质的感知度。也就是说本来简便运算中数据特点是强刺激,运算特点是弱刺激,经过以往的学习,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例如,第一题是乘法结合律的误用。第2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掌握欠缺。第7题是减法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欠缺,第8题是运算意义不理解。这些都说明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很大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及分析
一、课前学习 二、课中学习(1)整理知识点,思考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错误剖析(3)拓展——在知识的广度上求联,意在对运算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布置前置作业。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整理了关于运算律的知识点。因此,先用1分钟时间回顾自己整理的知识点。然后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推选最好的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组内共同资料。最后共同思考这些整理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昨天,我们进行了有关“运算律”的前测作业,我想知道我们班同学的完成情况:环节1、猜测统计。环节2:找错归因环节3:同学们收集的典型错题、同学自己编题运算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方和作用,被称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运算律不仅是在计算的时候才用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也非常广泛。 完成课前整理单以及前测作业。1、独立思考,梳理知识点2、提出要求,开展合作交流3、班级展示,方法共享我们只是用表格对这些规律进行了整理,这样的复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思考这些规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环节1、猜测统计环节2:找错归因——错误的运用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就是错的呢?环节3:同学们收集的典型错题、学生自己编题。了解运算律的广泛运用。比如:一年级学习加法的情境。计算算理中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在图形中也同样有(乘法分配率)4、求圆环的面积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了解孩子的情况。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用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展示的时候体现多样,有序,出现不同的层次:1、不完整的。有点乱的。 2、更完整,有表格,有例子,有验证说明,甚至还有分类。选择错误比较多的题目,每题呈现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学生在错题上圈一圈错在哪里,想一想错误原因。思考怎么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水平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让学生了解运算律不仅运用到数的计算之中,而且还从计算的领域已经拓展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各个方面。 学生运用投影,更加清楚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在课堂笔记一栏中,能现场生成学生在集体分享后的所得。这些都能在投影下及时、清楚地展示出来。 另外我还收集了学生用PPT制作的表格图、知识点,还有用截图的方式,呈现同学们用多种方式来验证这些运算律。借用PPT,分析学生的前测作业,让学生来猜错、纠错、思错。呈现学生的错题统计图、典型错误。同时还截取了学生收集的典型错题、学生自己编的题等等。运用媒体和资源强化了学生的基本简便计算。同时,呈现运算律的广泛运用,让学生对运算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 应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在这节课中,我们运用了投影视觉媒体(投影机),学生能自觉地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完整、清晰地给大家说清楚、讲明白。同时,也有同学能现场生成自己在集体分享后的所得。这些都能在投影下及时、清楚地展示出来。这样既体训练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又特别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特别突出对学力提升的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 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学生层面。在复习课中采用“信息技术”,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投影展示他们的想法,也有部分学生还自己制作了课件。另外课堂上,学生控制着话语权,这就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让他们敢说、想说、能说、会说,在课堂舞台上尽情表现,于是培养了一批“合格”甚至“优秀”的小老师。老师层面。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让我有充分的数据来呈现前测作业的情况,利于分析学情,诊断薄弱点,而且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利用魔术笔或则油画棒进行纠错、思错,分享成功经验。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方式,达到补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复习课的效率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