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教材简析:
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但是整时和半时穿插出现,在时间的认读上不便于规律的寻找,且认读的量较小,因此,我大胆尝试将小明的一天情境图转变为练习内容,引入《时间的书》这一绘本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孩子所依据用来学习的书该是怎样一本活的、真的、动的、用的书呢?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跳出平时的数学课本,在绘本阅读中学习数学,效果是否会更好呢!我想,绘本有其独特的魅力,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性、趣味性比较强,一册短小而精薄的绘本,就是一册吸人眼球的图画书,亦是一册动人心弦的故事书,同样是一册耐人寻味的数学书。使孩子们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透过文字和画面,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悟。
由此,我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学情分析:
通过对25名学生的前测,我发现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认识了整时与半点,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有些的孩子相对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因此,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基于标准: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学习目标:
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绘本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和半时。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和半时,知道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整时。
难点—熟悉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正确、迅速地说出半时。
学习过程:
一、介绍故事背景
认识主要人物:小个子、大个子、橡果宝宝。
了解:橡果宝宝要告诉大个子和小个子现在几点了,才能通过。
二、认识钟面上的数字
谈话:时间无处不在,你们家有钟吗?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钟面上有什么?
介绍: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最上面是几,最下面是几。
数一数:大家一起从1至12,数一数钟面上的数字。
三、认识7时
谈话:这些数字宝宝是帮助我们认识时间的,你认识时间吗?(出示:7时)
明确:先找小个子的头在哪儿,再看大个子。
小结:当小个子指着7,大个子指着12时,就是7点。
交流:橡果宝宝们出发得可真早啊。早上7时,你一般在干嘛呢?
四、了解小个子和大个子走的快慢,认识8时
介绍:小个子才前进一点点,大个子已经走出很远了。当小个子从7走到8时,大个子已经走了整整一圈。
明确:小个子走得慢,大个子走得快。
五、认识9时、10时、11时
介绍:小个子从8走到了9,大个子又整整走了一圈。
提问:现在小个子指着几,大个子指着几?是几时?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大个子指着12,小个子指着几就是几时)
提问:大个子指着12,小个子指着10,是几时?
交流:上午10时,我们一般在干嘛?
介绍:橡果宝宝走累了,想停下来,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看出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好办法认出几时?)
咱们一起跟橡果宝宝再见吧。
六、介绍光宝宝
了解:光宝宝要说出几点才能通过。
七、认识几点半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出示1:30)
介绍:先看小个子,走过了1,但还没有到达2,就先说“1点”。再看大个子,走了半圈,就说成“半”,把小个子和大个子连起来说就是“1点半”。
交流:下午的一点半,我们在干嘛?
提问:大家继续向前走,现在几点了?(出示2:30)
介绍:先看小个子已经走过了2,但还没有到达3,就先说“2点”,再看大个子,又是走了半圈,说成“半”,连起来就是“2点半”。
提问:大家都睡午觉了,现在是几点?(出示:3:30)
讨论:是三点半还是四点半?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下午三点半,我们在干嘛?
提问:来,打起精神,我们又出发了,现在是几点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有什么发现?(大个子走半圈,小个子走过了几,就是几点半。)
提问:带着你的发现,我们继续向前走,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想的?
八、小结
谈话:天马上就要黑了,光宝宝也要回家了。天越来越黑,到晚上了,都看不见路了,把路灯开了吧。咦,前方好像有字,还想继续走的小朋友,过些日子咱们再一起学习《时钟的书2》吧。
九、钟表的历史介绍—我国历史上四代计时工具。
十、巩固练习:小明的一天—根据时刻画出分针和时针。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