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折射 同步练习(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光的折射 同步练习(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0 05: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1光的折射 同步练习(解析版)
1.如图所示,把由同种材料(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立方体A和半径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
B.看到B中的字比A中的字高
C.看到A、B中的字一样高
D.看到B中的字比没有玻璃半球时的字高
2.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选用两折射面不平行的玻璃砖,则无法进行实验
B.为了提高准确度,P1与P2及P3与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C.若有多块平行玻璃砖可选,应选择两平行折射面距离最小的玻璃砖
D.若入射角1太大,则折射光线会在平行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
3.一束由紫、红两单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表面的A处,AB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AD,它们从A到C和从A到D的时间分别t1和t2.则 ( )
A.AC是紫光,t1等于t2
B.AC是红光,t1小于t2
C.AC是紫光,t1小于t2
D.AC是红光,t1大于t2
4.航空照相机拍摄地面景物时,若镜头焦距为,则清晰的像离镜头约  
A.略大于 B.略小于 C.略大于 D.略小于
5.如图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紫光和红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射入玻璃,分成OB、OC两束光。则(  )
A.光束OB是红光
B.在玻璃中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频率小
C.两束光分开后沿OB、OC传播所用的时间相等
D.若将复色光平移到横截面的圆心处射入,则两束光在玻璃中传播时间相等
6.透明半球体的截面如图所示,O点为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半球体的半径为R,距光轴的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半球体的底面上,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球心O点的距离为R(不考虑被半球体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则该透明半球体的折射率为(  )
A. B. C.3 D.2
7.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下图中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是(  )
A.B.C.D.
8.已知一束可见光m是由a、b、c三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m通过三棱镜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a、b、c三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色光的折射率最大
B.c色光的频率最小
C.b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c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
9.用折射率n=1.8的透明材料制成的玻璃砖,MN是它的对称轴,左侧面是与MN垂直的平面,右侧面是半径为R的圆柱面,O为圆心,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对称轴MN的细光束从D点射入玻璃砖。已知CD=,OB=,OC=R。关于这束光第一次从圆柱面上射出的光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射光线与MN相交在AN之间
B.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MN相交在AB线段上
C.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MN相交在BC线段上
D.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MN相交在CM之间
10.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
A.l、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
11.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12.如图所示,水平固定放置折射率为的等腰三角形玻璃砖,底角为30°。两束相同的激光在与底边中垂线对称的位置,垂直底边从空气射入玻璃砖,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  )
A.光从玻璃砖射出的方向与入射方向夹角为60°
B.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时,光子的动量变大
C.光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为
D.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30°
13.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a、b两束单色光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光束a在空气中的波长较大
C.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
D.a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
14.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图景如图所示,直线MN与PQ之间的距离等于玻璃砖的厚度,实验中,他按正确的方法插了大头针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应使其挡住a、b的像和c
B.若入射角太大,光会在玻璃砖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C.该实验方法只能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D.若实验时玻璃砖向上平移至位于图中虚线位置,实验的测量结果不受影响
15.根据图中的漫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些
B.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些
C.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了些
D.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了些
16.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
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吸波材料,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直线传播
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
E.声呐仪利用的是波的折射现象
1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变化.(____)
(2)入射角增大为原来的2倍,折射角和反射角也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____)
(3)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____)
(4)由折射率的定义式n= 得出,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θ1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θ2的正弦成反比.(____)
18.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19.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一束宽度的单色光平行于桌面射向玻璃砖时,入射光线的上边界光线折射后恰射到半圆形玻璃砖右侧的B点处。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
(1)半圆形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
(2)入射光线的两边界光线到达半圆形玻璃砖右侧端点B的时间差。
20.如图所示,一玻璃砖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 =60°,AB=9cm。现有两细束平行且相同的单色光a、b,分别从AC边上的D点、E点以45°角入射,且均能从AB边上的F点射出,已知AD =AF= 3cm。求:
①玻璃砖的折射率;
②D、E两点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半球体中心处的字折射出的光线射出半球面时沿直线射出,观察者认为字在半球体中心,而A中字由于折射现象使得看到的字的高度比实际位置偏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如图。
故选A。
2.B
【详解】
A.实验中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需要平行,只要能确定光线的入射点及出射点即可, A错误;
B.为了提高准确度,P1与P2及P3与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太小易出现偏差,B正确;
C.在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时,玻璃砖宽度较大时,引起的角度误差较小,C错误;
D.入射角θ1太大,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折射光线不会在玻璃砖下表面发生全反射,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由图可知,AC光的偏折程度比较大,则介质对AC光的折射率比较大,AC光的频率比较大,所以AC光是紫光.
设AC光与法线方向成角,AC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则有

联立解得
可知,AC光与AD光的传播时间相等,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光的偏折程度比较光的折射率大小,从而判断出AC是什么色光,根据比较出在介质中的速度,由几何知识得到光在玻璃砖通过的路程,由可比较出运动的时间.
4.C
【详解】
根据物距、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可知,航空照相机拍摄地面景物时,物距接近为无穷大,则像距略大于焦距,若镜头焦距为,则清晰的像离镜头略大于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牢记公式即可正确解答.
5.C
【详解】
A.由折射定律
可知,相同入射角i的情况下,红光的折射率n较小,折射角r较大,故光束OC是红光,A错误;
B.紫光在真空中的频率比红光的大,光束射入玻璃后频率不变,故在玻璃中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频率大,B错误;
C.设半圆柱体玻璃的半径为R,光束AO的入射角为i,光束OB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为r,如图所示,则光束OB的长度
玻璃对光束OB的折射率
光束O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则光束OB传播时间
联立可解得,与光束的折射率无关,故两束光分开后沿OB、OC传播所用的时间相等,C正确;
D.若将复色光平移到横截面的圆心处射入,折射光束长度均为R,则在玻璃中传播时间
由于红光的折射率n较小,故传播时间较短,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光路图如下
在直角中,有

在直角中,有,则
又已知

可得直角与直角全等,可得
则玻璃的折射率
故选A。
7.D
【详解】
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是因为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偏折越大,则折射率越大,频率越大,结合公式

分析传播速度和全反射的临界角的关系从图中可知c光的折射率最大,A错误;
B.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故c光的频率最大,B错误;
C.根据
可得折射率越大,在玻璃种传播速度越小,即频率越大,在玻璃种传播速度越小,故a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大,C错误;
D.根据
可得折射率越大,全反射临界角越小,故c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如图1所示,光线从D点射入玻璃砖后在圆柱面上的E点发生折射,设折射角为r,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光线在E点的入射角i的正切值为
根据折射定律有
解得
图1
假设某光线在E点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恰好过C点,如图2所示,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光线在E点的折射角为60°。
图2
假设某光线E点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恰好过B点,如图3所示,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光线在E点的折射角为90°,对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实际已经不存在折射光线。
图3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可知,真实的出射光线位置介于上述两种假设情形之间,所以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MN相交在BC线段上。故C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两棱镜之间的介质折射率未知,可能比玻璃大,可能与玻璃相同,也可能比玻璃小,可能的光路图如下:
所以正确答案为B.
11.B
【详解】
因为各种色光折射率不同,进入水中发生色散,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所以紫光进入水中偏折最厉害,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墙上,紫光处于最下端,所以在墙上出现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白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色散.
12.B
【详解】
A.光到达三角形的两侧边时,入射角为30°,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故在两侧边发生折射,由光的折射定律可得
解得,光的反射角为60°,由几何关系可得,光从玻璃砖射出的方向与入射方向夹角为30°,A错误;
B.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时,光的速度变小,频率不变,由
可得:光的波长变短,由光的动量公式
可得:光子的动量变大;
B正确;
C.根据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可得
解得:;
C错误;
D.设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则
则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D错误;
故选B。
13.ACD
【详解】
A.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故A正确;
B.根据
可知,光束a在空气中的波长较小,故B错误;
C.因为a、b两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反射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分别相等,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故C正确;
D.根据
可知,a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故D正确;
故选ACD.
14.AD
【详解】
A.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应使其挡住a、b的像和c,选项A正确;
B.由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会从下表面射出,折射光线不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该实验方法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定律,也能用来测量其他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故C错误;
D.若实验时玻璃砖向上平移至位于图中虚线位置,则光路如图所示;
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得知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D。
15.BD
【详解】
AB.人看到的是鱼是鱼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射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后形成的虚像,光线从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从鱼发出的两条光路,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得到的交点为人所看到的鱼的虚像,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虚像的位置变浅了,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
CD.鱼看到的是人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光路可逆原理,鱼看到人的虚像人的位置偏高了,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
故选BD。
16.ABD
【详解】
ACE.声呐、雷达都是利用接收反射波来进行定位,故A正确,CE错误;
B.隐形飞机是通过减少波的反射达到隐形的目的,故B正确;
D.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属于波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ABD。
17.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详解】

18.可逆
【详解】

19.(1);(1)
【详解】
(1)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知边界光线射到点后经玻璃砖折射到点,由几何关系知
因此入射角
又为等腰三角形,故折射角


(2)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线沿传播时
光线沿传播时
时间差
代入数据可得
20.①;②12cm。
【详解】
①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于AD=AF,∠A=60°,则入射光a经AC边的折射角为:r=30°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②设光在玻璃砖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有:
则有:
C=45°
由图可知,b光经AC边折射后,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C,所以此光线在G点发生了全反射.
由几何知识可知,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由于
∠BFG=60°,
AF=3cm
则有:
BF=AB-AF=9cm-3cm=6cm
BF=FGcos60°

FG=DE
联立解得:
DE=1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