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背记手册+中考真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0 11:01: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目所给时间“1937年4月5日”可知,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根据材料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和“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献,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可知,祭文反映了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故B正确;抗战全面爆发使在七七事变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故排除C项;当时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故D错误。故选B。
2.(2021年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中日矛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精诚合作。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故排除BD项。故选C。
3.(2021年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北平、卢沟桥、宛平城及中日军队的作战路线”可以判断出这是日军方面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C项正确;华北危机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A项排除;九一八事变发生于沈阳,B项排除;八一三事变发生于上海,D项排除。故选C。
4.(2021年广州市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联合国民党抗日,把自己的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D项正确;五四风云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此时期的中共没有成立,A项排除;北伐凯歌是北伐战争时期,此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称为国民革命军,B项排除;长征岁月属于长征时期,此时期中共的部队被称为红军,C项排除;故选D项。
5.(2020年广西贺州)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触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触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的信息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联合国民党一致抗日,并发表宣言,表明中共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2021年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漫画家刘元创作于1938年的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告诉国人
A.分散力量,血战到底 B.齐心协力,战略反攻
C.团结御辱,全民抗战 D.游击战争,胜利关键
【答案】C
【详解】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漫画中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国民党军共同打击日寇。可见,漫画体现出的主旨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C项正确;漫画体现出的是团结一致,不是分散力量,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不是游击战,是团结一致的抗日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1年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进行了全民族抗战,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支援了其它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故C符合题意;二战中,日军还开辟了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的武器装备比日本落后,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加速了中国战胜日本,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者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民国二十九年”“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张自忠”“新四军战士”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书信,材料体现了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故选B;张自忠是国民党将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抗战,AC两项不全面,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共对立,排除D。
9.(2020年重庆A)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答案】C
【解析】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党的积极争取,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阻挠和种种困难,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报社还在《大公报》《武汉日报》等刊文说明《新华日报》的任务是:“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故选C。
10.(2020年四川乐山)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全民族抗战 B.局部抗战 C.分散抗战 D.自发抗战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李宗仁是国民党将领,第1张图片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第2张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领彭德怀率领八路军积极抗日;第3章和第4张图片反映了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各民族、各政党、各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由此可见,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守土抗战,实行全民族抗战。A正确;局部抗战主要体现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人民在东北华北等地的抗战,局部抗战强调的是抗战的区域,而材料体现的是参与抗战的阶层广泛。B错误;台儿庄战役属于典型阵地战,不属于分散抗战和自发抗战,CD错误。综上故选A。
11.(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A
【详解】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的结束,排除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是七七事变,排除D。故选A。
12.(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③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在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8月—1937年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②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故①③④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3.(2021年呼伦贝尔、兴安盟中考真题)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淞沪会战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由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等将领指挥的,其中李宗仁是第五战区的司令官,B项正确;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A项错误,排除A项;林彪领导了平型关大捷,C项错误,排除C项;张自忠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1年无锡中考真题)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长江鸣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可知钟山代指南京,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同时屠杀的还有放下武器的土兵达到三十万以上,因此要去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应该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故选A: BC与材料中钟山不符,排除;遣江战役是解放南京,推翻南京政府的战投。不符题意,排除D。
15.(2020年湖南郴州)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
A.营商环境相对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充足
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38年10月”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大致意思是,正当国家环境恶劣,很难得利。咱们国家抗战当头,粮食很贵,壮丁费很多,(如果)轮到咱们家出壮丁费,不要推辞,需要看破。即国家抗战时期,很艰难,该出壮丁费就出壮丁费,要积极支持国家。C符合题意;由“很难得利”可知赚钱不容易,A排除;由“粮食很贵”,可知将粮价并不稳定,B排除;“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D排除;故选C。
材料题
16.(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投笔从戎参加浙东抗英战役,他接受林则徐的嘱托,于1842年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书中还介绍了英美民生制度。《海国图志》共印刷了几千本,但反映清淡,三年才卖出一本。许多守旧大臣更是恶毒攻击,告诉皇帝,模仿秦始皇将这一类的书籍全部焚毁。
——摘编自胡乐凯《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4 年,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天演论》)。这部译著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进化论观点,严复对原作通行了再创作,呼吁变革图强,断定因循守旧将会亡国灭种。《天演论》1896年译成出版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发行的版本达三十多种,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
——摘编自任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 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有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从两年前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
——摘编自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
问题:参照“答题示例”,从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史实中推导出四个结论。(提示:可以从一则材料推导结论,也可以综合多则材料推导结论;重复“答题示例”所例举的结论不得分)
“答题示例”:
示例一: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反映清淡”,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依然封闭、保守和落后。
示例二:材料一中的《海国图志》遭到“恶毒攻击”,说明当时中国的守旧势力根深蒂固,向西方学习举步艰难。
示例三:《海国图志》的冷遇、《天演论》的热销、五四运动民众的参与、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答案】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实践。
材料二中《天演论》呼吁变革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材料三中的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参与阶层多,促成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的《这一天》指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觉醒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详解】
根据材料“于1842年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实践;根据材料“这部译著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进化论观点,严复对原作通行了再创作,呼吁变革图强,断定因循守旧将会亡国灭种”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天演论》呼吁变革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根据材料“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参与阶层多,促成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根据材料“从前只有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1939年7月7日”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的《这一天》指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觉醒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17.(2021·广西南宁市·八年级期末)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我们以“近代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主题,进行探究。请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 第一小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制作了三幅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迺商口岸示意图
(1)图1呈现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并根据三幅示意图,指出近代以来列强侵略势力在中国发生的变化。
活动二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到三则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相关史料
(2)请围绕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论述五四运动的性质。(注意史论结合)
活动三 第三小组同学收集到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某一战役的两则材料
一封家书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平素的志愿)也……我心非铁石,能无眷(家室)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摘编自八百壮士副团谢晋元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信
一则新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根据谢晋元的家书,指出他即将率部参加的是哪一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泰晤士报》评价这一会战“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指的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国军人能够创造“此种奇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答案】(1)《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
(2)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因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英勇抵抗,为国杀敌。
(4)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
(1)依据图1信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图1呈现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的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根据三幅示意图开放的通商口岸,可知近代以来列强侵略势力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因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根据谢晋元的家书信息“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谢晋元即将率部参加的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泰晤士报》评价淞沪会战“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指的是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概括中国军人能够创造“此种奇迹”的主要原因是英勇抵抗,为国杀敌。
(4)综合上述探究活动,我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有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2.(2021年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3.(2021年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2021年广州市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5.(2020年广西贺州)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触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6.(2021年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漫画家刘元创作于1938年的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告诉国人
A.分散力量,血战到底 B.齐心协力,战略反攻
C.团结御辱,全民抗战 D.游击战争,胜利关键
7.(2021年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8.(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者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9.(2020年重庆A)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10.(2020年四川乐山)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全民族抗战 B.局部抗战 C.分散抗战 D.自发抗战
11.(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2.(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③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1年呼伦贝尔、兴安盟中考真题)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淞沪会战
14.(2021年无锡中考真题)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15.(2020年湖南郴州)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
A.营商环境相对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充足
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
材料题
16.(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投笔从戎参加浙东抗英战役,他接受林则徐的嘱托,于1842年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书中还介绍了英美民生制度。《海国图志》共印刷了几千本,但反映清淡,三年才卖出一本。许多守旧大臣更是恶毒攻击,告诉皇帝,模仿秦始皇将这一类的书籍全部焚毁。
——摘编自胡乐凯《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4 年,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天演论》)。这部译著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进化论观点,严复对原作通行了再创作,呼吁变革图强,断定因循守旧将会亡国灭种。《天演论》1896年译成出版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发行的版本达三十多种,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
——摘编自任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 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有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从两年前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
——摘编自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
问题:参照“答题示例”,从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史实中推导出四个结论。(提示:可以从一则材料推导结论,也可以综合多则材料推导结论;重复“答题示例”所例举的结论不得分)
“答题示例”:
示例一: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反映清淡”,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依然封闭、保守和落后。
示例二:材料一中的《海国图志》遭到“恶毒攻击”,说明当时中国的守旧势力根深蒂固,向西方学习举步艰难。
示例三:《海国图志》的冷遇、《天演论》的热销、五四运动民众的参与、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7.(2021·广西南宁市·八年级期末)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我们以“近代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主题,进行探究。请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 第一小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制作了三幅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迺商口岸示意图
(1)图1呈现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并根据三幅示意图,指出近代以来列强侵略势力在中国发生的变化。
活动二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到三则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相关史料
(2)请围绕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论述五四运动的性质。(注意史论结合)
活动三 第三小组同学收集到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某一战役的两则材料
一封家书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平素的志愿)也……我心非铁石,能无眷(家室)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摘编自八百壮士副团谢晋元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信
一则新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根据谢晋元的家书,指出他即将率部参加的是哪一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泰晤士报》评价这一会战“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指的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国军人能够创造“此种奇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杭战 知识背记手册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两党共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革命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抗日
建立战线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结果 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 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里注意: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
1.第一次合作出现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一大”是形成的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是破裂的标志;
2.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标志,内战爆发是破裂的标志。
知识点3 淞沪会战
1.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