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0 20: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1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缝制/裂缝 积攒/万箭攒心 头昏脑涨/水涨船高
B .和蔼/雾霭 希冀/小心翼翼 截然不同/别出心裁
C .拗口/执拗 好人/好逸恶劳 不求甚解/慷慨解囊
D .悔恨/欺侮 云霄/通宵达旦 花团锦簇/聚族而居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菜畦(qí) 确凿(záo) 笃志(dǔ) 和蔼(ǎi)
B .逃窜(cuàn)盔甲(kuī) 搓捻(niǎn)愠怒(wèn)
C .脑髓(suí) 争执(zhí) 拗断(ào) 油蛉(líng)
D .觅食(mì) 收敛( liàn ) 秕谷(bǐ) 肱骨(gōng)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感慨 企盼 渊博 人声顶沸
B .惭愧 轻捷 确凿 疲倦不堪
C .绽开 签赏 倘若 恍然大悟
D .搓捻 倜傥 奥密 人迹罕至
4、下列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观瀑亭周围绿树成荫,碧草如茵,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B .为了举办元旦晚会,教室内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纸,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
C .这个公式如果不以具体事实证明,学生怎会明白!至多只是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样,做不求甚解的强记。
D .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混为一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 .目前,濮阳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C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水杯、衬衫、毛巾、拖鞋等。
D .他的祖籍是河南濮阳范县人。
6.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几乎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 ,迷惆执着的深情,敏感纤细的心灵, 。因而,每个年轻人天生就是诗人……诗人是最具赤子之心的人,面对人世的虚伪与丑恶, ;面对日常生活的庸俗和粗鄙, 。
①他就是为我们照亮梦想和幸福的漫天星光
②那是多愁善感、少不更事的青春期
③他就是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④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诉说满腹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
A .②①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7.古诗文默写。(8分)
(1)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峨眉山月歌》冲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是: , 。
(3)思乡念亲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饱受战乱的人民的同情的诗句是: ,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成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西游记》中,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名唤 ,因不听佛祖说法被贬转生东土;孙悟空出世后,为学习法术,拜 (人名)为师;猪八戒本是天上的 ,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沙和尚原是天庭的 ,因打碎玉玻璃,被玉帝贬人凡间。
(2)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侯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
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教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看,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戦一向一句地读
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的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被浇冷水的原因是: 。(2分)
②从语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9.综合性学习。(6分)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予学生精心的教导和细心的呵护,师生之间有知识碰撞的火花,还有真情交流的感触。请你参加以“师生之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讲尊师故事】尊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有许多尊师的小故事,请你举出一个有关尊师的小故事。(2分)
【活动二:谈喜欢理由】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三位老师:寿镜吾、安妮。莎莉文和孔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说说为什么。(2分)
【活动三:表感激之情】活动中,你想给你的语文老师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激之情,你会写什么呢 (不少于5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1)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6 分)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0. 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4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温暖地融入→③_________→④_________→温暖地召唤
11.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忽然,一个女同学低着头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慌张地塞到我手里。
12.“我”刚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3.结合全文,试分析本文题目“碎暖”的好处。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作者
那般珍惜“碎暖” 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再塑生命的人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地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激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看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ニ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头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近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4.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3分)
15.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3分)
16.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3分)
17.本文中的林老师和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中的安妮,莎莉文老师都可以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她们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称呼。(3分)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8-20题。 (12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2分)
(1)不亦说乎 (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不逾矩 (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20、“贤哉,回也!”,孔子对颜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3分)
21.学习了 《<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 请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3分)
四、写作(50分)
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他(她)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积累与运用。
1、A
2. D
3.B【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 项,“人声顶沸”中的“项”应为“鼎”; C 项,“签赏”中的“签”应为“鉴”: D 项,“奥密”中“密”应为“秘”。
4.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 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不合语境。 C 项,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不合语境。 D 项,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本句是表达两种事物容易弄混了,不合语境。
5.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 项,前后不对应,刪去“有没有”; C 项,并列不当,“衣服”与“衬衫”属于包含关系,可以删去“衬衫”; D 项,搭配不当,刪去“人”或“的祖籍”。
6.B
7.(1)岐王宅里寻常见正是江南好风景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微资,蔺这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证人感望乡
8.(1)金蝉子 菩提祖师 天蓬元帅 卷帘大将
(2)①父亲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让“我”去看五猖会②他是一个专制、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9.【活动一】示例:程门门立雪、张良拜师、魏照学师。(写出两个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地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有关尊师的小故事有很多,如“程门立雪”“倒展相迎”等。
【活动二】示例:我喜欢安妮,莎莉文老师,她有爱心与耐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将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理解与表达。首先要了解寿镜吾、安妮。莎莉文和孔子三位老师的故事,熟悉其教学特点,然后根据自已的喜好选择一位按要求作答即可。
【活动三】示例:尊敬的张老师:我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丧失信心之时,是您用他人不畏坎坷、奋力前行的事例鼓励我,增强了我的信心。这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衷心感谢您,张老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拟写要求,注意对老师的称呼以及感激的原因。拟写的句子要语句通顺,有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
(一)
10.①温暖地鼓励②温暖地提醒③温暖地期望④温暖地表白
【解析】本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结合内容,从“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中可知第②段写的是“温暖地鼓励”;从“‘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中可知第③段写的是“温暖地提醒”;从“每一字每一句都次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中知,第⑥段写的是“温暖地期望”;从“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中可知,第⑦段写的是“温暖地表白”。
1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先确定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即可。结合内容,从“走”“塞”“低着头”“慌张”等词语中可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女同学向“我”善意提醒又态度拘谨的样子,表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12.“我”刚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是一个宽容、智慧的教育者形象,他用自己的教育艺术融人同学之中,让“我”敬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的听从、敬服”等语句中可知,班主任是一个宽容、充满教育智慧的人。
13.“暖”是线索,贯穿全文;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示例:我们应该像作者那般珍惜“碎暖”;因为生活中的“碎暖”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碎暖”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作用和阐述观点看法。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记叙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这些内容与题目中的“碎”相对应;文章以“暖”为线索,贯穿全文,这与题目中的“暖”对应;“碎暖”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具有点明中心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先明确同意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着“碎暖’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能使我们获得快乐和幸福”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二)
14.母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了“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了“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了“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感情。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第一次“濡湿”的上文是老师在“我”作文本上的评语使“我”感动;第二次“濡湿”的上文写自己班里的孩子们写的信;第三次“濡湿”的上文写了林老师告诉“我”当年“撕作文”事件的真相。
15.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对孩子们的留恋和孩子们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细读第⑦段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是景物描写,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描写。联系此处语境可知,此时“我”要离开这里,与孩子们分别,所以此处景物表现了“我”对孩子们的留恋和孩子们对“我”的不舍之情。
16.这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
【解析】本题是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和照应。第⑨段“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为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上,揭开了事情真相,表现了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结构上回应前文的伏笔。
17.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还懂得了“什么是爱”(克服自身弱点,学会识字,燃起生活希望,走上成功之路)。本文中的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鼓励的话,让“我”重新树立了写作信心,考上大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细读两篇文本可知,《再塑生命的人》中的安妮。莎莉文老师把海伦,凯勒的灵魂唤醒了,让海伦,凯勒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光明和向上,走上了成功之路。本文址中的林老师给“我”写鼓励的话,让“我”重新树立了信心,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所以这两位都可以称为“再塑生命的人”。
三、
18、①同“悦”,愉快②生气,恼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
19.(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 别人不知道我,我却不因此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能改变志向。”
20.热爱学习、坚定志向、贫贱不能移、安贫乐道等。(能结合材料来谈即可)
21.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快乐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