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能力提升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部分解析) 2021-2022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能力提升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部分解析) 2021-2022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10 20:3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2.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
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 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圈中的各大生态系统并不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的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和物质都能完全循环 B.物质循环,部分能量向下传递
C.能量和物质都完全消失 D.能量循环,大多数物质消失了
5.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动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动物的活动影响着植物的繁衍生息
D.动物与植物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共同保持平衡
6.从下列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可以推测,当时的生态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下列有关食物链“甲→乙→丙→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是分解者 B.乙、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C.甲、乙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同 D.甲、乙、丙、丁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8.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被吃与吃的关系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循环过程,碳循环是二氧化碳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11.如图表示某个被重金属污染的淡水生态系统。图示生物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 )
A.浮萍 B.小鱼 C.黑鱼 D.虾
12.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日前下发《关于命名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海安上榜,全省仅此一家。这标志着海安正式加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下列说法与国家卫生城市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在专门的屠宰场宰杀野生动物 B.大力植树造林
C.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D.进一步完善健康基础设施,新建公共卫生中心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15.如图表示食物链“甲→乙→丙”中三类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生产者,丙一定是分解者 B.能量在食物链中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C.能量由甲流向乙,也能由乙流向甲 D.三类生物中,通常乙的个体数量最多
16.在春节做一个生态瓶放在家中,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对生物的兴趣,也增添了美好的节日气氛!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A. B.
C. D.
17.某小组的同学观察下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①因为杠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
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能量是最少的
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8.下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的能量传递给甲
1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 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 平衡
20.“小猫种鱼”的故事中小猫看到农民伯伯在种玉米的过程后,想收获很多鱼,就把鱼种在地里。过了一段时间,小猫翻开泥土,却惊奇地发现鱼肉与内脏都不见了,只剩下鱼骨。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鱼→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图中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① D.④是分解者,与鱼肉的消失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6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政府指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和珍稀鸟类。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有被子植物1129种,裸子植物25种。鸟类338种,淡水鱼类117种,淡水珍稀哺乳动物有白鳍豚、江豚。但是当前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正面临威胁,人为捕杀候鸟,过度捕捞鱼虾,大量挖沙,以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采桑湖的“适度开发”等,对原有的湿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_________生态系统,其保护的珍稀鸟类大多数是候鸟。冬天从北方飞来越冬,春天飞往北方去,从动物行为的表现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
(2)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对此,我们中学生应为洞庭湖做点什么呢?(请写出2条)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2.(10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2)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图中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图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________,由此促进物质循环。
2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五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五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三是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其结果如下: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每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大鱼 小鱼 78 96
B 河蚌 ①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小鱼 ②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根据以食物网形式表示的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五种生物),完成表中信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河蚌属于鱼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3)如图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就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的,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4)生活中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喜欢吃小鱼的人更多了,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4.(10分)如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小鱼、虾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
(3)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时间内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__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累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_________作用。
25.(10分)图一为我市某湿地公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里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_____,图一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
(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一所示部分外,还应包括_____部分。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它们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
(4)在此生态系统中鹰和鸟之间存在着_____关系,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关系。
(5)由于人类大量捕捉野生青蛙,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6.(14分)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B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还缺少__________成分。
(2)图A所处的生态系统中,阳光、水分等是影响草生活的__________因素。影响狐生活的生物因素,除了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有__________(动物)。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
(3)该食物网由__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图B能量金字塔所具体表示的食物链: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__________。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____。鹰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图B能量金字塔中的__________。
(6)图A所处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
(7)如果该生态系统半年内不见阳光,最先死亡的生物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环,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A中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中只包括了非生物成分,没有生物成分,不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C中只包括了生物成分中的部分生产者和部分非生物成分,不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中既包括了生物成分,又包括了非生物成分,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3.答案:C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的,不仅仅是指各种动物之间,还包括植物和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6.答案:B
解析:A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花、草、马等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环境中生物种类较多;B描述的是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生态环境差;C体现了有山、有水、有树、有花的田园风光,生态环境中生物种类较多;D描写了黄鹂、白鹭、柳树等生物,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
7.答案: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甲属于生产者,一般是植物,乙是草食动物,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不相同;生态系统一般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要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8.答案:A
解析:为了协调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既要使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9.答案:C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消费者这两部分共同组成的。
10.答案:A
解析:消费者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1.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在题图中,黑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12.答案:A
解析:随意宰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能量的流动特点。由图示可以看出,①表示植物被动物所捕食;②④表示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4.答案:D
15.答案:B
解析:食物链描述的是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因而甲是生产者,丙一定不是分解者,A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的,由甲流向乙,但不能倒流,C错误;三类生物中,甲是生产者,通常个体数量最多,D错误。
16.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光合作用必须有光,D瓶放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小鱼一起进行呼吸作用,共同消耗氧气,水中氧气消耗最快,所以D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17.答案:B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杠杆不平衡,表示鼠的数量多,蛇的数量少,鼠的营养级低,数量多,蛇的营养级高,数量少,符合能量流动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①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位于食物链的首端,是食物链的起点,根据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减少的特点,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能量最多的也是草,④错误。
18.答案:C
解析:由图和分析可知,乙的有毒物质最多,属于最末端,A错误;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丙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C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是甲→丙的能量传递,D错误。
19.答案:D
解析:图示中“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指二氧化碳,A错误;生理过程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错误;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C错误;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
20.答案:B
21.答案:(1)湿地;迁徙
(2)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乱捕滥杀(答案合理即可);不捕杀鸟类;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试题的描述可知,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湿地生态系统。有些鸟类在冬天飞往南方过冬、在春天飞回北方的行为属于迁徙行为。
(2)根据试题的描述可知,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乱捕滥杀等导致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正面临一定程度的破坏。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保护洞庭湖要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捕杀鸟类等。
22.答案:(1)生产者;太阳能
(2)呼吸作用
(3)D
(4)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解析:(1)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甲生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说明甲代表的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乙生物可以以植物为食,所以乙生物代表的是动物(或消费者),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一般来说,生物的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低,根据题图中生物的数量,可以写出食物链:甲→A→B→C→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别越低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少,所以D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丙代表的生物是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3.答案:(1)水蚤、小球藻;水蚤
(2)消费者
(3)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大鱼体内有毒物质多,小鱼体内有毒物质少
解析:(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以确定表中信息①为水蚤、小球藻,②为水蚤。
(2)河蚌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3)从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有毒物质(如杀虫剂以及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富集,越是处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大鱼的营养级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小鱼的营养级低,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少。因此,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
24.答案:(1)水绵、水草、浮萍;分解者
(2)太阳能
(3)减少;植物→虾→小鱼→大黑鱼;相对稳定;自我调节
(4)小鱼;DDT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
(5)光合
解析:(1)由图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产者是水绵、浮萍、水草,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大黑鱼的捕食而减少,这条食物链是:植物→虾→小鱼→大黑鱼。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所以体内积累DDT最多的生物是小鱼。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的来源。
25.答案:(1)草
(2)食物链;2
(3)非生物;分解者
(4)捕食;竞争
(5)自动调节
26.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
(2)非生物;其他狐;捕食和竞争
(3)5;草→鼠→蛇→鹰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减少;三和四
(5)甲
(6)较弱
(7)草
解析:(1)判断是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2)图A所处的生态系统中,阳光、水分等是影响草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影响狐生活的生物因素,除了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有其他狐。在该生态系统中鹰吃蛇,因此鹰和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相互争夺食物,因此鹰和蛇又属于竞争关系。
(3)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根据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的特点,越往食物链的末端,生物所含的能量越少。则图B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鹰、蛇、鼠、草,表示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减少。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存在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故鹰所属的消费者级别为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5)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受到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图B能量金字塔中的甲是该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6)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图A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图A所处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半年内不见阳光,那么最先死亡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