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
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
3.水是生命之源,如图是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5.2016年5月13日夜间至5月14日上午,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压影响,甘肃境内多地出现雨夹雪天气.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6.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
C.秋天,草丛里的露珠
D.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
7.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
8.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2)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错误
9.如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冰棒化成水 B.草上结了霜
C.樟脑丸变小 D.滴水结成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
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
1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乙至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樟脑变小 B.美丽雾凇
C.云雾缭绕 D.海浪冻结
13.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有关水的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
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二、填空题。
14.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叫做升华。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需要 热,凝华需要 热。
1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在这一天将举办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如图甲是国家节水标志,淡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我们应倍加珍惜,从自我做起。如图乙所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常温(23℃)下以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当所处环境的 发生变化时水存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16.如图是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放热情况,请在图表中“O”内填写物态名称。
17.2020年1月11日,麒麟区气温﹣3℃~1℃,雨雪交加,因天气恶劣为了学生的安全,麒麟区所属学校放假半天,这一天形成了下图中所示麒麟人多年未见的自然景观。寥廓山上雾凇和零星碎雪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树叶上取下的晶莹剔透的冰叶子和房檐的冰凌气温回升后变成水是熔化 热现象。
18.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迅速消失。
19.在“霜的形成”实验中,往玻璃杯里加碎冰并放入适量盐,几分钟后,玻璃杯外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霜”。霜是大气中的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此过程需要 热量。
20.在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如图所示。该冰雕作品连续放置在﹣20℃的气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1.2020年11月30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四周年纪念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谚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中的霜的形成是 现象;“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 现象。
22.樟脑丸放在衣柜中能长期地保持驱虫、杀虫的作用,这是通过樟脑丸的 来实现的。
2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水蒸气)。
25.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在开水里如图甲,观察到玻璃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老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乙,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内部气泡是 (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白雾”产生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6.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什么现象?请你利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2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请你分析说明这层霜是怎样形成的?
3.4升华和凝华课时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C; 6.D; 7.B; 8.A; 9.C; 10.D; 11.D; 12.A; 13.B;
二、填空题。
14.气态;气态;固态;吸;放; 15.液态;温度; 16. ; 17.凝华;吸; 18.升华; 19.凝华;放出; 20.升华; 21.凝华;凝固; 22.升华; 23.吸收;汽化;液化;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
24.升华;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二氧化碳; 25.升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该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沸点;二氧化碳;液化;
四、解答题。
26.答:灯泡工作时,钨丝的温度升高,钨丝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产生了钨的蒸汽,是升华现象;关灯后,灯泡的温度降低,钨的蒸汽在灯泡壁上遇冷凝华为钨的颗粒,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的灯泡会发黑。
27.答: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即发生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