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牛和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练读,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点
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汇报交流。
3.谈话: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牛和鹅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吗?(重点关注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对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概括)
4.小结:这是我们眼中的牛和鹅,到底作者笔下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重点关注: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不会认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能够读通、读顺每句话,不好读的句子反复练习。)
2.正确读出本课的拟声词。出示本课拟声词,请个别学生读。“吭吭、吁哩哩,啪嗒啪嗒,啪啪啪”(重点关注:观察判断词语的类别,讨论这些词语的正确发音:模拟人、动物、物品发出的声音。)
3.齐读课文。组织齐读课文。(重点关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作出思考。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思考:课文讲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分别是怎样的?由于什么原因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学生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理处理、清楚地表达。)
3.学生交流汇报。组织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重点关注:在学生表达逻辑顺序、用词准确恰当上给予点拨指导。开始:欺负牛,怕鹅;通过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受到金奎叔的启发;后来,不欺负牛,不怕鹅)
4.学生划分层次,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划分层次。(重点关注: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层次。第一段:1——4自然段,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第二段:5——11自然段,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第三段:12——13自然段,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5.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四、学习课文第部分: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
1.组织学生浏览1—4自然段,找出人不怕牛,而怕鹅的段落。找出对应段落,汇报。
2.学生练读。组织学生,练读人不怕牛,怕鹅的句子。(重点关注:抓关键字词,用着重符号标注出重复使用的字词“敢” “才敢”,读好包含三个“敢”和两个“才敢”的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感悟对人们牛的不怕,和对鹅的怕)
3.汇报读、评读。组织学生汇报读、评读。(重点关注:读出感受,读出画面感)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4.在读中感知,在评中促读、促悟。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刚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后来为什么又发生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反思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让学生在自读、练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
2.根据本文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画面,分角色读,读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等等。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我”怕鹅,鹅欺负“我”,以及金奎的确很强,而鹅很弱小的不同表现。
3.通过重点关键的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承上启下的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这篇文章,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刚开始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是不怕牛,而怕鹅,后来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就是因为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受到了金奎叔的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次经历,齐读5——1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2.随着老师的叙述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齐读5——11自然段。
3.承上启下,直插重点段落。
二、学习9——12自然段,理解我和金奎叔的对话
1.浏览,找段,汇报。在这次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有哪些段落是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浏览找段)
2.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读出感悟)
3.边读边思考。(重点关注:从我和金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4.交流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
三、学习5——7自然段
明确我怕鹅的原因,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鹅对“我”的态度和具体表现。
1.引导学生从第一部分去找出描写“我”怕鹅原因的句子。(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相机图表板书。
2.让学生在作者被鹅追赶的经历中去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在写作者怕鹅,而鹅不怕人。(重点关注:让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找到对应的段落5——7自然段)
3.组织学生默读5——7自然段。(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用“”勾画出描写作者怕鹅的句子,用“”勾画出描写鹅不怕人的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现出“我”的害怕和鹅对人的不怕)
4.组织交流,提升感悟和朗读。(重点关注:勾画出的句子中对作者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非常怕鹅。请你读出作者对鹅的害怕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组织汇报勾画鹅不怕人的句子。(重点关注:交流你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鹅?指导学生用读展示一只凶狠的鹅、嚣张的鹅、目中无人、神气十足猖狂的鹅)
(1)学生浏览一部分,找句,汇报。
(2)略读5——12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自然段。汇报。
(3)按要求进行勾画标注,自由练读。
(4)交流勾画的作者怕鹅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害怕。并用读展示出作者害怕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汇报勾画出的鹅不怕人的句子。
四、学习8——12自然段
明确金奎叔不怕鹅的原因,感悟金奎叔的确很强,鹅很弱小的具体表现。
1.过渡:正当作者极度恐惧、鹅十分猖狂之时,不怕鹅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呢?组织学生默读12自然段。(重点关注:在金奎叔眼里人和鹅是怎样的关系?找到关键语句“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并指导理解,相机图表板书)
2.组织学生默读8——12自然段。(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用“ ”勾画出描写描写金奎叔的确很强的句子,用“ ”勾画出描写鹅很弱小的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现出你的体会)
3.组织学生汇报、研读交流。(重点关注:组织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说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1)学生默读12自然段,勾画出揭示金奎叔不怕鹅原因的语句、理解。
(2)学生默读,勾画、练读,感悟。
(3)汇报、研读、交流。
4.学习13——15自然段,明白我们不怕鹅。
五、深化主题,揭示道理
1.谈话:正因为金奎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实在比鹅强,用语言告诉了我,让我别再怕鹅,所以我以后一直不怕鹅了。
2.引读12自然段。(重点关注组织学生交流我为什么不怕鹅了?用图表的形式相机板书。)
3.组织学生对比观察我前后对鹅不同态度的图表。(重点关注:组织学生交流还是同样的鹅,还是同样的我,为什么刚开始我怕鹅,到后来却是鹅怕我,我却不怕鹅了呢?)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去生活中去发现这种情况吧。
六、板书设计
牛和鹅
刚开始:欺负牛,怕鹅(1——4自然段)
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5——12自然段)
受到金奎叔的启发
后来:不欺负牛,不怕鹅(13——15自然段)
角度不同 认识不同 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接着,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2.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