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渤海渤大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图片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渤海渤大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图片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4:07:22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是我国原始社会经历的三个阶段,下列文化遗址中
处于原始人群阶段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
2.《史记》记载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哪一政治
制度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我国自古有之,其中包括“五谷不时(即不合时令的作物)”“果实未熟”“不
到砍伐时期的树木”不到捕杀时期的禽兽鱼鳖”。这些观念
A.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B.蕴含朴素的生态意识
C.利于各地商品流通
D.易致市场商品的匮乏
4.西周时期,地处南方的楚国被中原诸侯视为异类,楚国国君也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
A.春秋战国社会巨变
B.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C.华夏认同日益增强
D.楚国寻求争霸中原
5.春秋战国是一个大争之世,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
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铁农具广泛使用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诸侯争霸战争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6.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主张体现了
A无为而治思想
B朴素辩证思想
C逍遥自由观念
D朴素唯物论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第1页(共4页)】
22013A
7.李白曾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
古一帝”,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建立了大一统王朝
D.修筑了万里长城
8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守、县令(长)
A.相互独立且牵制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经地方推荐产生
D.有封地可以世袭
9.秦朝统一天下后,无休止的征战和大规模工程建设没有让原本六国的百姓感受到统一的实
惠,甚至连关中地区的秦人也对新朝貌合神离。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该原因指的是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秦朝的暴政统治
10.夏启终结了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开创“家天下”制度,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
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辈分为准则B以血缘为纽带C.以等级为核心D.以能力为标准
1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2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如此既不利于营造政治合法性,也
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商鞅颁布“分异令”:父子兄弟不可同居共财,而须另立门户,各自
谋生;家富出分,家贫出赘。此举
A.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
B.是基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利于巩固国家的统
D是为配合“休养生息”政策
1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
室事务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A.职分细化
B.选贤举能
C.家国同治
D.中央集权
14.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
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提点刑狱司
D.刺史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第2页(共4页)】
22013A2第明发第用历史试题
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群指的是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元谋人、北京人是代表;母系氏族公社产生
器时代达到繁荣,磁
姆渡

族公社是在新
代晚期

和良渚文化等是代

处于原始人群阶段的是北京
页正确。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时代,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故B、C、D三项
材料“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可知,材料反映
袭制,故选B项。禅让制的特点是
贤而非传子,而材料并未强调启的贤能,故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崭新的政治制度,夏朝并无此
制度,排除C项
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而材
除D项
B“不到砍伐时期的树木”“不到捕杀时期
代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故选B项。材料
强调按时令采伐农作物和进行捕猎活动
时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非突出对商人活动的限制,排陔
项;材料禁止不按照时令采伐农作物和进
程度上不利
流通,排除C项;D项不符
合材料主旨,排
说明华夏
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和巨变,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
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已瓦解,B项错
寻求争霸中原与材料内容不符
Δ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铁农具的岀现,生产力进步,使得土地所有制、社会阶层等


初税

本因素,B、C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提出的“人法地
法自然”体现的是朴素唯物论,故D项正确
朴素辩证思想、逍遥自由观念不能反映材料信息
项错误
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故C项符合题意
大贡献,排除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故答案为B项。郡守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不是相互独
的关系,排除A项;郡守、县令
任免,排除C项
9.D根据“无休止的征战和大规模工程建设没有让原本六国的百姓感受到统一的实惠
秦朝短命
故选D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农业社会有其合理性,并不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
实行皇位世袭制度与秦朝灭亡没有因果联系,故排除B项;实行郡县制,控制地方,是历
掌握
袭制的特
键是对王位世袭制的特点的理解。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
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秦朝建立皇帝制度
朝覆灭,这
始终遵循的原则是血缘为纽带,故B项
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知,商鞅变法彻底废除旧制度,确立了封建

以上种种信息表明,这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统
家,故B项
繁荣开放,也没有体现民族关系,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
定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提高人们
极性,从而使国家获得人口红利与财富,也有利于营造政治合法性,实现富国强兵
史实,排除
当时尚处于分裂时期,C项“巩固”说法错误;排除;“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

史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