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百家
争
鸣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
大动荡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大变革
各国竞相变法
引 发
不同思想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百家争鸣
相传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就是孔子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 子
·
年代
国籍
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一、老子
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时期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无为而治
《道德经》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于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的一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出生
明志
教学
从政
周游
修订
逝世
前551
前479
(73岁)
15岁
3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二、孔子
年代
国籍
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春秋后期
“仁”(核心思想)、“礼”
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什么是“仁”?
仁者爱人
如何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王如何践行“仁”的思想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实行德政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每个人的行为规范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论语》
二、孔子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重要著作
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官学
私学
不平等
平等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家境贫寒: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堂达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学思结合
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要端正学习态度
要经常温习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二、孔子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重要著作
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论语》(弟子记录)
整理六经
《诗经》
《尚书》
《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二、孔子
孔子思想的影响: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曲
阜
三
孔
孔
子
学
院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百家
争鸣
不同思想学派对各种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百家争鸣
“百”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十家。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历史原因(背景):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1、历史原因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社会混乱;
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2、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
兼爱、非攻、节俭、用人唯贤
《墨子》
《孟子》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三、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
研读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2、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
兼爱、非攻、节俭、用人唯贤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三、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兵 家 孙武 时间
地位
著作
孙膑 时间
思想
孙武
孙膑
春秋末期
兵家创始人
《孙子兵法》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战国时期
提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
趣 味 百 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墨子说:我热爱和平;
韩非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武说:战场上见高低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古为今用
孟子“民贵君轻”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
诸子思想,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大家仿照示例进行配对。
想
想
一
课堂小结
生产力发展
社会变革
思想活跃
老子、孔子
诸子百家
思想文化发展
引发
出现
促进
随堂演练
1.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2.右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A
D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_____的思想 ( )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4.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