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编制口诀的过程,理解7的口诀形成过程及意义,学会利用口诀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口诀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瓢虫图片,数字7。提问:7和瓢虫有什么联系?
预设:七星瓢虫有7个点.
2.提问:4只瓢虫几个点?
预设1:四七二十八,28个点。
预设2:4个7相加。
3.提问7只瓢虫几个点?
预设1:七七四十九,49个点。
预设2:7个7相加。
对比:用乘法口诀计算又快又准。
4: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算一算1—9只七星瓢虫有几个点。汇报。
5.师引导总结: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
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行点子图,表示1个7。请生列乘法算式并写出对应的乘法口诀。
2.请生独立完成列式、口诀。
3请生汇报。(1个7是7,1×7=7,一七得七......)
4.谈话:看到咱们的老朋友了吗?打个招呼吧。
有几位新朋友?认识一下吧!(齐读)请生快速记一记这三句口诀,然后同桌互相背。
5.提问:①结合乘法算式,说一说六七四十二怎么编出来的?
②结合点子图说说这句口诀各个数的意思是什么?
6.选一句给同桌说说怎么编的以及口诀的意思。
7.提问:六七四十二和七七四十九又有什么联系?
预设:49比42多7。
8.请生再找其他两句口诀有+7规律的口诀,全班汇报。
9.总结:从上到下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是+7的规律。请生说对应的:从下到上,相邻两句口诀结果是-7的规律。
10.提问:除了研究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你还能怎样研究?
请生任意选择,研究两句不相邻的口诀之间的关系。
预设1:加()
预设2:多了()个7。
11.总结:上一句口诀是()个7,下面的口诀是()个7,所以相差()个7
12.请生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拓展提升
1.出示数线图,请生观察淘气计算7×8是怎么算的?
板书:7×8=7×6+7×2
2.除了先算6个7也就是7×6,还可以怎么算?请生汇报
3思考:淘气为什么这么算7×8?咱们如果忘记某一句口诀,也要像淘气一样做一个会动脑、爱探究的孩子好吗?
4.笑笑在计算时忘记了7×7,请大家画一画,填一填。
练习
1.根据算式,说对应的口诀并计算得数。
2×7= 7×8= 7×9= 7+7=
2.请生单独回答。
3×7= 3×7-7= 6×7+6=
总结
1.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与7有关,请生说一说。
师再出示图片。
2.7的乘法口诀与文学作品的联系。出示西游记片段。
板书
7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