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新学期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分解是反应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等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沉淀、气体等,所以有这些现象发生一定是化学变化。
B.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一定不含氧气
D.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也一定有化学变化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进行验纯操作
4.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6.下列关于产生氧气的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取用固体
C.塞紧橡皮塞 D.称量药品
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下做手术
B.分离液态空气是分解反应
C.空气质量报告中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氧气可以作燃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10.反应类型与其他三种不一样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
A.
B.
C.
D.
1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用于炼钢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某实验小组对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mL 30 30 30 30 30 30
二氧化锰粉末的用量/g 0.1 0.3 0.5 0.7 0.9 1.1
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s 17 7 4 2 2 2
(l)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检验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________________。
A.0.3g B.0.5 g C.0.7 g D.0.9g
14.根据下图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使用天平称量时,小红误将所称量的氯化钠放在了右盘,天平左盘上的砝码是10g,游码标尺示数如图1所示,则所称量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g。
(2)连接图2中b和d时,使d较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_______。
(3)如图3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
(4)实验完毕,图中仪器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15.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主要分为以下七步。请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第(____)步:给试管加热
第(____)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____)步: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____)步: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第(____)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第(____)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第(____)步:将导管从水槽内拿出来
16.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_____玻璃管;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转动或_____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3)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套入试管,应从试管的_____套入。
(4)毛玻璃片有2面,分别是磨砂一面和光滑一面。在收集好气体后,应该把毛玻璃片有_____的一面盖在集气瓶口。
17.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填写序号)。
(2)过氧化氢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也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___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装置是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洗气(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端通入。
②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端通入。
③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______端通入。
④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_______端通入。
三、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8.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10.0g 330℃ 100mL t1
② 10.0g CuO1.5g 330℃ 100mL t2
③ 10.0g MnO21.5g 330℃ 100mL t3
④ 10.0g MnO2_____g 380℃ 100mL t4
(1)若t1>t2,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和_____不变。
(2)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_____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_____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B、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沉淀、气体等,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
B.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选项B正确;
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是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可能含氧气,只是氧气的含量低,例如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C错;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选项D错;
故选B。
3.D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混合物,如水和过氧化氢,选项A错误;
B、带电的粒子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质子或电子,选项B错误;
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选项C错误;
D、为了避免可燃气体爆炸,需要在点燃前检验纯度,选项D正确。故选D。
4.B
【分析】
分析题干,不属于化合反应,则反应不能为多变1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则反应不能为1变多的形式。属于氧化反应,则要求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以上要求逐一对照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是多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且反应中有氧气参与。符合题意;
C、是1中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是多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但无氧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是故选B。
【点睛】
熟知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详解】
A、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A错误;
B、稀有气体因为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光,所以可以用做电光源。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空气中含有0.03%体积的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
试题分析∶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正确。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C正确。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正确。
考点∶考查氧气的制法等知识。
7.A
【详解】
A、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于桌面,标签朝向手心,与试管口紧贴,倒入液体,选项A正确;
B、取用固体药品时,使用镊子夹取锌粒,试管应倾斜平放,不得竖直加入加入锌粒,避免试管被砸碎,选项B错误;
C、塞紧试管上的橡皮塞时,应旋转塞入试管内,不得直接置于桌面,垂直按下,避免试管被压碎,选项C错误;
D、称量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物品时,需要在烧杯或者玻璃皿中称量,因此称量氢氧化钠时,不得使用纸片称量,选项D错误。故选A。
8.A
【详解】
A、液氮汽化吸热,故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下做手术,符合题意;
B、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报告中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A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B错误;
C、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D、铁丝要用火柴引燃,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才会剧烈燃烧,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ACD均为化合反应,B为分解反应。故选B。
11.D
【详解】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组成成分,空气中均含有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将几种物质进行分离得到氧气和氮气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用于炼钢等,选项正确,故选D。
13.过氧化氢 水+氧气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C
【详解】
试题分析: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检验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操作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果立刻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0.7克。
考点:氧气的制取
14.7.6 先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混,再将其用力转动插入 向着手心 D
【详解】
(1)使用天平前应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被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示数=10克+2.4克=12.4克;如果砝码和食盐放颠倒了,称得食盐的质量是10g-2.4g=7.6g。
(2)连接橡皮管和单孔橡皮塞,要先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混,再将其用力转动插入。
(3)如图3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
(4)A、实验完毕,需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药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选项错误。
B、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瓶塞,故选项错误。
C、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
D、洗涤后的试管,应倒置在试管架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④ ① ③ ② ⑤ ⑦ ⑥
【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给试管加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将导管从水槽内拿出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6.用水润湿 上下移动 底部 磨砂
【详解】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3)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套入试管,应从试管的底部套入。
(4)毛玻璃片有2面,分别是磨砂一面和光滑一面,在收集好气体后,应该把毛玻璃片有磨砂的一面盖在集气瓶口。
17.①③④ 长颈漏斗 过氧化氢 水+氧气 b a b b
【详解】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填:①③④。
(2)根据图形识别仪器的名称即可,故填:长颈漏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考查的基础知识记忆情况,较为简单,只是本题需要注意反应条件改为了土豆块。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
(3)洗气瓶的用途很广泛,如洗气、集气、验气等。使用洗气瓶一定要注意气体进入的方向:洗气和验气时一般为长进短出;集气要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瓶内介质密度大小的关系判断,气体密度大于瓶内介质密度时从下面进(哪一根导管在下就从哪根导管进),反之从上面进,切忌用长进短出判断进气方向。①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从下面进,故填:b;②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上面进,故填:a;③水的密度大于氧气密度,从下面进,故填:b;④洗气时长进短出,故填:b。
18.化学性质 质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接触面积 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详解】
解:(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是否概念;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1.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即接触面积)有关;设计如下实验: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点睛】
对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探究,明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