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0 21: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蔡元培
鲁迅



陈独秀
胡适
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沈嘉蔚,198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辜鸿铭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自主先学完成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框架梳理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内容(旗帜)
影响
阵地
意义、性质、局限性
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旧思想逆流。
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上海 北京
《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健壮的而非体弱的
--毛泽东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封面人物是一个从贫苦移民,一跃成为美国“钢铁大王”的卡内基。陈独秀曾撰文: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 自绝生得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哀微” .这表明陈独秀
A向美国示好,希望美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主持公正
B希望要学习卡内基艰苦创业和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
C努力促进正处于“黄金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应该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
B
有一女子唐氏19岁,奉父母之命许配给并未见过面的张家二郎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思考:唐氏真的是死于“自杀”吗?
——北京《中华新报》(民国初年)
情景一:民国新闻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的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仪、礼、智、信。
旧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① 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
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一: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和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情景二:小说节选
内容: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治病
不能
思考:革命者夏瑜的血真的能治小栓的痨病(今天肺结核)吗?
百姓的愚昧,迷信
这说明了什么?
口号:民主、科学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西方民主政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科学是一种思想方式。
---《鲁迅自述》
科学知识;反对迷信和偶像崇拜的科学精神
德先生
赛先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节选
《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和白话文形式
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材料一: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材料二:
哪一个更顺口、更通俗易懂?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文言文
白话文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他需要拟写一份复电以婉言拒绝朋友邀他做行政秘书的好意,请学生用文言文代拟回电······
内容: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
胡 适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提倡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摩仿古人,不作无病呻吟。
材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材料三: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莫里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中国人民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意义
材料四: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概述其性质。
局限性:片面地推崇西方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共十九大报告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课堂小结
1.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3.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用数字“1、2、3、4”归纳新文化运动
1:一场运动
2:两大口号
两大阵地
3:三大内容
4:四大人物
陈独秀、鲁迅、李大钊、 胡适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①新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新的内容:抨击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
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③新的形式: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
④新的历史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的传统道德?
材料一: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材料二: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帝王专制的护符,是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因为俄国大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不留情的批判,并提出了构建一种新社会的理想,使得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在英美法为代表的“西方”之外,发现了另一个“西方” ……同时对于“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诠释很快发生分裂。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材料二:据统计, 自第5卷第5期至1926年休刊, 《新青年》总共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200余篇,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连花《<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8年以后,《新青年》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