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执教:黎远景(雍景园小学)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
残忍 狠心 冷漠
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做法,你赞同吗?
赞同。理由是: 。
不赞同。理由是: 。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我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标上“A”和“B”,再把心情的句子放到这两句话的后面去说一说。
A
B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残忍 狠心 冷漠
阅读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剥豆》P166。
思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剥豆》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学会看病》
本文作者:毕淑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略读巧教
——听黎老师教学《学会看病》有感
东区雍景园小学 黄运龙
上周四第四节课,在五(2)班听了一节黎远景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学会看病》,虽然只有一个课时,但从黎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略读但不略教呀!
1、以一成语巧妙切入,独具匠心。
利用学生读文中的难字词,抓住“按图索骥”一词,通过学生讲“按图索骥”成语故事,巧妙切入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按图索骥”的解释,从而略知文中的内容,真是匠心独运!
2、设计首尾呼应,使教学内容紧凑,浑然一体。
学生初读课文后,黎老师投影了几个词:残忍、忍心、狠心,然后问:“自己的儿子病了,却不立即带到医院去看病,还让正发着烧的儿子,独自去看病,这位母亲残忍、狠心吗?”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再次出现“残忍、忍心、狠心”这三个词语,老师再问:“此时此刻,你还觉得这是一位残忍和狠心的母亲吗?”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他母亲的用心良苦!精妙的设计令人叫绝!
3、问题设计简单明了,一问通全文。
问题的设计忌杂而多,弄得学生应接不暇!黎老师去繁删简,只是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做法,你赞同吗?说清理由。让学生充分默读课文,划划写写,然后老师提醒,交流时,以“我应该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说理由;“我怎能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呢? 。”说理由。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其实母亲做出让儿子带着烧去看病,在漫长的期待中,自己内习心也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呀!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当今独生子女的年代里,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势在必行呀!
4、读写结合,令教学设计完美无缺。
学生完全掌握课文内容之后,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巧妙抓住文段:“终于,走廊上咯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此时此刻,母亲看到儿子,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抓住我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学生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学习,这一设计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黎老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又给我上了一节受益匪浅的课,同时也为以后的略读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
《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东区雍景园小学 黎远景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基本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适当点播,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准备】
《学会看病》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1、有预习过吗?
2、我们先来读这几个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
3、“按图索骥”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谁能讲讲?
4、“按图索骥”有两个意思:1、比喻机械照搬;2、形容根据线索找东西。
在本文是什么意思?请快速浏览课文。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按图索骥”在课文中的意思。(先领他去,然后再让儿子根据第一次的经验自己去看病。)
三、初识“母亲”。
1、我们来看几个词:残忍、狠心、冷漠。
2、喜欢残忍、狠心、冷漠的母亲吗?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让儿子独自去看病,你赞同吗?
2、请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原因。
过渡:母亲愿不愿意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矛盾、左右 进退)
五、品读课文,体会母亲内心世界。
1、母亲的心情亲这么纠结、矛盾,一种想法是: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出示,指名读,齐读)
2、可是另一种想法是:我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出示,指名读,齐读)
3、默读课文,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标上“A”和“B”,再把心情的句子放到这两句话后面去。(默读、划、练说、指名说)
4、交流:一个声音说……,但另一个声音又说……。
5、这两种声音交替着,折磨着母亲,母亲多么痛苦啊!
六、精读片段,感受母亲的痛苦。
1、我们自由读这段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苦?为什么?(批注)
(艰涩、疼痛、忐忑不安、坠)
3、猜“忐忑不安”意思
4、给“坠”换个字(跌、掉、陷、落),哪个好?
“坠”可以组成(坠落、坠毁)
为什么“坠”更能表达痛苦?(重、砸)
每一秒钟都像石头重重地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砸了整整两个小时,多么痛苦啊!
5、儿子回来了,出示: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苦?(终于、倚)
七、对话训练,升华情感。
1、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着儿子,心里有千言万语,母亲此时要对儿子说什么?请写下来,用“孩子”开头。(发现写好的马上读)
2、交流,请学生读出自己写的话。
八、照应开头,提炼情感。
1、再读“残忍……”,有什么新的想法?
2、母亲用这种“残忍……”的方法,其实想让儿子学会什么?(独立)
3、从这几个词我们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母爱)
4、这么伟大、深沉的母爱,文章是怎样表现的呢?(心理、语言)
九、介绍作者及推荐书。
附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学会独立
母 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学会看病》教学建议
东区雍景园小学 黎远景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充分读,但读的形式较单一,都是默读。读的形式可以多一点,特别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描写母亲心情的那一段,更能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领悟母亲的用心良苦。
2、情感可以迁移。
本课的教学学生能体会母亲的深层次的爱,但这只是停留在文本中。要把这种情感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身上,让学生说说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从中感恩父母的爱。
3、板书设计要跟随学文进行。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学习的浓缩。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放在最后进行,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建议板书跟随学文进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东区雍景园小学 黎远景
略读课文不应上成讲读课文,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但完全放手的话,学生又不知所措,并且老师的作用不能体现出来。那么略读课文老师该如何教?老师指导的尺度应该怎样把握呢?一直以来,这一问题都困扰着大家。我想以《学会看病》一课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在这节课中,“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基本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让学生多读。
一读初知大意。在检查预习时抓住了“按图索骥”一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出该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让学生通过读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了解内容。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母亲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看病,你赞同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在不知不觉中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读体会情感。在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去体会母亲纠结、矛盾的心情。
四读感受痛苦。在通读课文三次后,安排了精读片段——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苦?为什么?”从而感受母亲的痛苦。
二、设计问题精简扼要,一问通全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母爱,我选择了抓住母亲的心情进行学习。我只是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做法,你赞同吗?说清理由。交流时,以“我应该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 “我怎能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呢? 。”两种矛盾的心声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反复出现。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了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痛苦,从而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母爱。
三、读与写有机结合。
在学生了解课文,体会到特殊的、深层次的母爱之后,为使学生的学习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写的环节,使学生由学习接受,转换到表达流露的层次。结合课文:“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此时此刻,母亲看到儿子,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抓住我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把握好大的方向,抓住最主要的问题,纲举目张,使学生学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时间:2011年11月22日
地点: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
班级:五(3)班
执教:黎远景
拍摄:郭杨德 许明伟等
一、揭题:
师: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齐读题目
生:齐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师:昨天有没有预习过?
生:有。
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喋喋不休、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谁先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
师:读得非常正确,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
师:突出显示“按图索骥”问:谁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先猜猜,
生:按照图画找马。
师:非常正确。这个成语还有个故事,有谁知道?
生:沉默。
师:这个故事讲:从前有个人叫伯乐,他很会相马,很会发现千里马,“骥”指的是“好马、千里马”,他很会相马,他还写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他的儿子看了这本书之后,认为自己也能够找到千里马,于是按照书本上的提示去找。结果,他找到了一只癞蛤蟆。
师:这个成词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比喻机械地照搬,第二个意思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东西。这个成语在本课中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篇课文,看看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按照妈妈口头上说的去做。
师:这不是“按图索骥”的意思,请再想想。提示:是妈妈直接口头传吗?
生:先领他去,然后再让儿子根据第一次的经验自己去看病。
三、初识“母亲”。
师:再读读这几个词语:残忍、狠心、冷漠。
师:喜欢这几个词吗?喜欢这样的人吗?喜欢这样的母亲吗?
生:不喜欢。
师:表面上,母亲是残忍、狠心、冷漠,但母亲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下面我们现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让儿子独自去看病,你赞同吗?
生:(站起来读一段课文)
师:提示用自己的话说。
生:赞同。因为总有一天他妈妈会离他而去,假如那时候他还没学会,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
生:不赞同。没错,培养孩子独立是没错的,可是生病是不能担误的,所以母亲应该带孩子去看病。
五、品读课文,体会母亲内心世界。
师:母亲心情非常矛盾,母亲现在内心有两种想法: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2、我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默读课文,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标上“A”和“B”,再把心情的句子放到这两句话后面去。
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相关句子。
师:现在母亲非常矛盾,一个声音说:
生: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我是他母亲,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可是另一个声音又说:
生:我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六、精读片段,感受母亲的痛苦。
师:这两种声音交替着,折磨着母亲,母亲多么痛苦啊!读表现母亲痛苦的一段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母亲痛苦?
生:艰涩、忐忑不安
生:疼痛
生:收缩
生:虽然……但是……
师:就在疼痛中度过了两个小时,出示“终于,……”你从哪里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生:终于。
师:虽然只是两个小时,可是对于母亲来说就相当于过了两天、两星期,甚至是两年。
生:倚,靠的意思,时间过得很慢,心里的煎熬需要靠在门上才能支撑得起。
七、对话训练,升华情感。
师:儿子回来了,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着儿子,心里有千言万语,母亲此时要对儿子说什么?请写下来,用“孩子”开头。
(学生写母亲要对儿子说的话。)
生:孩子,对不起。我这样对你实在太残忍了。但是你知道吗?你走了之后,我的心在受着煎熬,我是多么的后悔和自责让你独自去看病。但是,总有一天我会离你远去,你要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生:孩子,妈妈只是想锻炼你,好让你在离开我以后会独自面对疾病,如果只会依靠别人而生存,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掉的,我可不想你成为懦弱的人。
八、照应开头,提炼情感。
师:再读“残忍、狠心、冷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当母亲在对你最残忍、狠心、冷漠的时候,可能也有一面好的,母亲也许是在关心你。
生:母亲残忍、狠心、冷漠让孩子自己去看病,其实是对孩子好。
师:母亲表面的残忍、狠心、冷漠,这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伟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师:母亲让孩子学会看病,实际上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板书:独立)
九、介绍作者及推荐书。
师:(介绍作者及其儿子,推荐好书《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